分享

饮食与肠道疾患的话题--肛周发热、火辣、下坠感—多是胃肠积食、热气往下“哧”肛周引起的(12)

 天年之道 2023-03-22 发布于山东

饮食与肠道疾患的话题--肛周发热、火辣、下坠感—多是胃肠积食、热气往下“哧”肛周引起的(12)

(孙喜灵   烟台长恩医院)

王某某,女,38岁,2016年11月24日初次看诊。诊脉时她说,患肛周发热、火辣、下坠 感有1年多了,严重的时间坐立不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开始到医院做检查,说是痔疮引 起的,做了手术治疗,但术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一直服药治疗,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诊脉过程,仔细了解王女士的身体健康情况,近10多年来,身体比较虚弱,经常身体乏力、头晕、心慌、畏寒怕冷、手足发凉, 睡眠多梦易醒,时常有胃胀、恶心,大便发粘不畅。 近1年多前,因肛周不舒服,做检查发现有内痔(Ⅱ度),为了缓解肛周发热、火辣、下坠感 的感觉,做了手术治疗。通过身体系统的检查,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异常。

深入了解王女士的日常生活与饮食规律,发现她有故意多喝水、喝茶水、喜欢吃肉食、经常吃温热补品等的习惯。近10年来,听说多喝水对身体保养好,于是早上起来空腹喝2杯水 (1斤左右),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一顿饭能喝2杯水,另外平时经常泡茶水喝,一天能喝5到6斤水。平时,一直喜欢吃肉食。近3年前,因身体发虚,听说吃大枣、枸杞子、桂圆、阿 胶等能补养身体, 便熬稀饭放大枣、枸杞子、桂圆等,也经常熬阿胶喝。平时,不吃辛辣的东 西。其他的饮食,无特别的地方。

仔细分析王女士的病情,与饮食结构长期不合理,出现胃肠的积食,日久体内生热化火, 热气往下“哧”肛周,而引起的。平时故意多喝水、喝茶水,会过度消耗、稀释胃酸与消化 酶,而增加胃与心脏的功能负担;茶水里面碱多, 会过度中和胃酸与消化酶,而降低胃和心脏 的功能。如此,便引起心脏和胃肠疾患, 出现身体乏力、头晕、心慌、畏寒怕冷、手足发凉, 及睡眠多梦易醒, 胃胀、恶心、大便发粘不畅等症状。平时喜欢吃肉食, 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容易在体内发的毒素多,胃肠滋生湿热瘀毒。经常吃温热、补品等,会直接引起体内生热化 火。以上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日积月累,导致胃肠积食、热气往下“哧”肛周,而引起痔 疮及出现肛周发热、火辣、下坠感的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和胃、补心安神为主要方法,用槐角丸合玉女煎、保和 丸、酸味补肝汤、养心汤等方剂为主,来处方配药。调理治疗半个月后, 王女士的肛周发热、 火辣、下坠感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都有好转。继续调理治疗1个月余,肛周发热、火辣、下 坠感进一步好转,其他症状也都减轻。又调理治疗1个月余,肛周发热、火辣、下坠感消失 了,其他症状也都痊愈了。

关键的饮食病因问题:

从直肠到肛周,是人体来通过肠道,排出食物残渣和毒素的最后一段。所以,食物残渣和 毒素,也会直接刺激肛周。如果摄入到体内的饮食物,不能够被充分的消化吸收, 在胃肠产生 积食,发的毒素多,或是生热化火,或是滋生湿热瘀毒,日久便会刺激肛周而产生疾患。

由此,平时的饮食结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的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适宜于摄入清淡、素食、软食等,以青菜、水果、面食、米饭等为主,有利于胃肠的 消化吸收,避免体内发的毒素多。

二是适宜于摄入酸味、酸甜味的东西,例如醋、西红柿、柠檬汁、果汁、果醋、番茄酱、果酱、发酵酸菜、无辣味泡菜、酸黄瓜等,能帮助胃肠的消化吸收, 防止体内发的毒素多, 避 免食物在体内生热化火。

三是适宜于醋溜、糖醋、红烧、红焖、西红柿炖、酸菜炖的菜品,或蘸醋、番茄酱、果酱,或是加柠檬汁、百香果汁,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避免食物在体内发的毒素多。

四是适宜于发酵或制作的奶制品、豆制品,例如酸奶、奶酪、豆腐、豆腐脑、豆腐皮、纳豆、老豆汁、毛豆腐等,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避免体内发的毒素多。

五要避免摄入辛辣、温热、补品等,例如辣椒、胡椒、大枣、枸杞子、桂圆、无花果、榴莲及阿胶、蜂蜜产品等,防止体内生热化火。

六是要避免摄入发苦发涩、含碱和苏打的东西,例如碱稀饭、碱面条、碱面条、拉面、含 苏打的点心,与野菜、花生、核桃及苏打水、茶水等,防止过度中和胃酸与消化酶,而降低胃 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体内毒素发的多。

七是要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蛋白类的食物,例如肉、蛋、奶、鱼、虾、蟹和海鲜等,不能吃 的太多,并且要做成酸味或酸甜味的菜品,以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避免体内滋生湿热瘀 毒。

八是要避免摄入胃肠产气多的东西,例如鲜奶、奶粉、豆浆、豆粉、花生奶、核桃奶、核 桃粉、芝麻糊、蛋白粉、藕粉等, 这些食物不用了胃肠的消化吸收, 容易在胃肠积食,而生热 化火。

总之,通过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防止胃肠出现积食,避免体内毒素发的多,消除体内生 热化火或滋生湿热瘀毒的潜在因素,对肛周疾患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