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饮食|春分日,开启一场春季限定的舌尖之旅

 青梅煮茶 2023-03-2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田地里冒出来的荠菜

前几天,和家人一起到城郊摘草莓,无意间发现田间长着不少荠菜,询问草莓园老板得知,这些荠菜都是趁着春风,自己从地里冒出来的,可以随便采摘。于是当天,收获了两篮子草莓和一大包荠菜回家。第二天,将荠菜洗净剁碎,伴着肉泥包成饺子,尝一口,美味鲜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其实很少有机会吃到自己亲手挖出来的野菜,恰逢春分时节,也算是给这个春天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舌尖记忆。

春分,古人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春季九十日的中分点,也是白天黑夜平分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三候分别是: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日后,天气回暖,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下雨时天空会打雷闪电。此时,除了高寒山区和北纬45°C以北的地区,我国广大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稳定在0°C以上,进入了物候学意义上的春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伴随春风而来的,还有田埂边、坡地间、树木下,一丛丛鲜嫩的野菜。人们常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春笋,便可称为春天的一大美味。

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多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因而我自小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几盘春笋。笋之味,以鲜为主,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美食家李渔将笋称为“至鲜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如果想品尝其鲜美,以清炒或水煮为宜,不过作为一个无辣不欢的四川人,也常常将其涮在火锅,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麻辣爽脆的风味。江南地区有一道名菜“腌笃鲜”,以春笋、火腿、五花肉、腊肉等食材烹制熬汤,鲜味醇厚,笋则清香脆嫩,咬一口满满的春意。

一场春雨过后,除了春笋,韭菜也乘势破土而出,翠绿的细叶、洁白的根茎、清香的气息,光看外表就已让人垂涎欲滴。中国人认识并栽培韭菜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可见韭菜最初是献给天神和先祖的祭品。后来,韭菜逐渐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西汉渤海太守龚遂曾对百姓们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种一畦韭菜,这样荒年就不用饿肚子了。”南齐名士周颙更是将“春初早韭”和“秋末晚菘”,即春天刚破土而出的韭菜和经历秋霜的大白菜,视为最美味的佳肴。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作《赠卫八处士》诗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春雨淅沥的夜晚,主人到地里割下几把韭菜,烹煮后下饭就酒,宾主畅聊,情真意切,令人神往。这首诗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夜雨春韭”也因此成为许多诗人抒发友情的典故,如宋代艾性夫的“下秧已觉齿生津,坐想堆盘雨夜春”,明代倪敬的“杜陵风味曾同赏,雨夜悠悠入醉乡”。

韭菜在美食界的适配度挺高,江南人用韭菜、春笋、豆芽并着小河虾一起做菜;陕西、甘肃等地的酸汤面,福建的沙茶干面和贡丸汤,都少不了翠绿的韭菜叶;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将水灵脆嫩的韭菜和入香喷喷的黏米面,做成小吃猪油煎菜粿;韭菜炒蛤蜊、鱿鱼、蛏子、花枝等,则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们,自古传承下来的食谱。而韭菜在我的童年食谱中,出现最多就是韭菜猪肉馅的饺子。从小到大,妈妈几乎只包这一个口味的饺子,以至于后来到北方读书,吃到白菜、芹菜、三鲜等馅料的饺子,还颇有些奇怪。但吃来吃去,最想念的,还是童年的这口味道,现在去超市买速冻饺子或者偶尔自己动手,大多还是选择韭菜猪肉馅的口味。

图片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王欣/绘

春分日,还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习俗——“立蛋”。选一颗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将其竖立在桌子上,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据史料记载,这个习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人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因为鸡蛋难以竖立,成功的人便能在来年收获好运。

立起来的鸡蛋,最后当然还是要进入肚子里,香椿炒鸡蛋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可谓真正的春日特供食材。据专家考证,早在3700万年到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香椿已经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现代人祝贺老人长寿,也有“椿寿”的说法。春天里吃一口香椿,除了美味,也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祝福。在古代,多地将香椿芽作为特产进献宫廷,民间也一直流行着“三月八,吃椿芽”的习俗。

古人对椿芽的吃法也颇有研究。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植物图谱《救荒本草》中记载,香椿可“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提及香椿“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明代高濂在其养生大全《遵生八笺》中详细整理了“椿芽吃法大全”,例如“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清代袁枚又在《随园食单》中描述了椿芽拌豆腐的吃法,并称其“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凉拌还是爆炒,烹制椿芽最好不要加入葱、姜等佐料,才能品味其本身的醇厚气味。汪曾祺在散文中写道:“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除了炒鸡蛋、拌豆腐,西南地区的人们还会用椿芽炒鸡丝、炒腊肉;还有些地方将椿芽与河鲜搭配,如安徽的“香椿辣子鱼”、湖南的“香椿煎泥鳅”等。

当然,在这个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的时节,除了香椿,能吃的“芽”还有很多:刺嫩芽、枸杞芽、花椒芽、柳树芽、桑树芽……更多春日限定美食,等着“吃货们”去探索,开启一场场奇妙的舌尖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