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发热,应该如何应对?

 新用户0641yy4L 2023-03-22 发布于河南

▲题图来自pixabay

十一假期期间,咨询儿童发热的病例多了起来。发热,每个宝宝几乎都经历过,每个宝妈也都煎熬过,那么面对宝宝发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希望家长看完这一篇,可以正确认识儿童发热,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不「折腾」孩子,但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文 | 茹波

本文主要包括

了解发热,为什么会发热?超过多少度算发热?

宝宝发热了,怎么处理?
退烧药该怎么使用?需要注意什么?体外降温需要用吗?




什么是发热




发热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

医学上,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是机体对身体内外刺激因素的一种反应。临床上绝大部分发热,体温控制中枢正常运作,比如感冒发热。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的发热,体温中枢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比如脑外伤病人的发热,这时候需要注意鉴别,前者,常规退热药有效,而针对后者,常规退热药没有效果。

到底超过多少度才算发热,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和儿童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都有关系,临床上,我们更需要关注有临床意义的发热,也就是提示有感染或者某种异常情况的发热,这种发热,也称为值得关注的发热。
  • 针对平素健康的新生儿(≤28-30日)和小婴儿(1-3个月),通常认为直肠温度大于等于38.0℃时为值得关注的发热。

  • 针对3-36个月的儿童,通常将发热定义为直肠温度范围在大于等于38.0-39.0℃之间,如果没有检查到感染灶,那么当直肠温度大于等于39.0℃时为值得关注的发热。 

  • 对于年龄更大的儿童和成人,发热的定义可能为口腔温度范围在大于等于37.8-39.4℃之间,而值得关注的发热则是指口腔温度大于等于39.5℃。




发热的处理




如果孩子发热了,尤其是上面说的值得关注的发热,第一步,需要找出发热的原因,比如是肺炎还是感冒,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发热;第二步,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如果发热引起了儿童的不舒适,也需要针对发热进行治疗,也就是退热治疗,要记住,治疗发热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的舒适度,而不是其他。

给家长的话

由于家长在面对儿童发热的时候,常常是自己单独面对,往往比较焦虑和无助,所以在讲具体的退热治疗之前,有些关于发热的知识点,还是先告诉家长朋友一下,知道这些知识,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对发热的恐惧和焦虑:
  •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 在健康的儿童中,如果发热的病因明确且缺水已纠正,大多数发热是良性、自限性的;发热不会引起脑损伤。如果有严重疾病的体征,则应咨询医护人员。
  •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会使病情更严重。
  • 降低儿童体温的初始措施包括多补充液体和减少活动。
  •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例如出现精神萎靡、液体摄入减少等表现),可能需要使用退热剂治疗发热。
  • 采用退热剂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并不能帮助确定其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 如果孩子睡着后发现发热,并不需要特意唤醒儿童接受退热剂治疗。
  • 正在接受退热药物的儿童不应该再应用咳嗽和感冒复方制剂,这些制剂常包含退热药物;同时给予复方制剂和退热药物可能会导致不慎的药物过量。
  • 退热药物应根据体重来给药,而不是根据年龄。

使用退热药物

儿童发热,需不需要使用退热药、什么时候使用退烧药,是一个热点问题,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人说,只要体温升高,就需要吃退热药,还有人说,体温达到38.5才需要使用退热药,其实这些都不准确。

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
一般的原则是,当儿童感觉到不舒适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退热药,不必在乎体温是多少。但是也需要注意,如果儿童平素是健康的,使用退热药一般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比如肝病,那么使用退热药就需要谨慎,这时候需要咨询医生。

退热药怎么选择
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或基础疾病不会影响退热剂选择的儿童,需要退热治疗时,我们建议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开始治疗。可用口服布洛芬替代对乙酰氨基酚,尤其是除退热外还需抗炎效果时。

退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不建议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因为可能会导致给药混乱、毒性增加以及促成发热恐惧症。尽管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比单用任意一种对退热更有效,但尚不明确这种降温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关于联合或交替使用退热剂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其对缓解儿童不适的效果信息极少,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可能造成肝或肾损伤。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  
一般不推荐对小于3月龄的婴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对于这类婴儿,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唯一体征,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排除了严重感染,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应该视情况而定。

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一次10-15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800-1000mg),口服,每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5次);日最大剂量为75mg/kg,最多4g/d。对乙酰氨基酚在30-60分钟内开始起效,3-4小时内达到峰值效应。作用持续时间为4-6小时。


关于布洛芬 
同时需要退热和抗炎作用时,我们建议布洛芬作为初始退热剂,因为布洛芬具有抗炎效果。

一般不推荐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布洛芬。与较大婴儿及儿童相比,小于6个月的婴儿肾功能相对有限,肾毒性风险可能会增加。

布洛芬的剂量为一次10mg/kg(最大单次剂量600mg),口服,每6小时1次,日最大剂量为40mg/kg,不超过2.4g/d。布洛芬在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峰值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6-8小时。

需要用多长时间
退热剂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儿童的反应,儿童感到舒适后可停药。通常没有必要长时间使用退热剂,因为儿童的大多数发热疾病是自限性病毒感染。如果儿童的发热和不适持续超过2-3日,则需要再次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细菌感染。

给药后效果的观察
退热剂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发热儿童的舒适感,而不是追求温度降到「正常」。对家长来说,监测儿童的一般状况比监测温度曲线更加重要,例如,有无严重疾病的征象(嗜睡、颈僵硬、精神状态改变、点状出血性皮疹或紫癜性皮疹等)、活动水平和液体摄入量。无论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60分钟内都应能观察到反应,3-4小时达到反应峰值。

如果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4小时后,温度仍较高,且其不适感未得到改善,一些专家会建议将对乙酰氨基酚换成布洛芬,反之亦然。目前尚没有评估这种实践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的研究发表;然而,理论上来说,一些发热可能对某一种退热剂的反应更好。


如果患者持续发热超过4或5日、在病程中最高温度明显升高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其他诊断或细菌二重感染,应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估。

体外降温

除了退热药的使用,体外降温也是治疗发热的手段之一。体外降温是热射病和其他中暑的首选,这些疾病中快速降温对防止终末器官损伤很有必要。

不过我们通常不建议对平素健康的发热婴儿和儿童采用体外降温。因为温水擦拭增加的降温获益是短暂的,并且温水擦拭会使不适增加。

不过在如下情况下,同时使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可能会有帮助:
  • 体温升高原因不明确(中暑或者发热)

  • 发热合并中暑(如包被过多、低血容量或应用阿托品等药物引起的)的一部分

  • 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有温度控制异常和对退热剂反应不佳


当需要物理降温治疗发热时,建议用舒适的温水或微温热水擦拭,一般约为30℃左右。擦拭比浸泡更有效,因为通过皮肤蒸发的热量会增加热损耗。虽然使用冷水可能更快降温,但是用冷水进行擦拭会让人感到更不舒适。

一定要记住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因其挥发后会通过肺泡膜吸收,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降温毯对危重病或温度控制存在问题(如急性颅脑损伤儿童)的住院儿童有用。


辑 | April

参考资料:

UpToDate - 婴儿及儿童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