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突然变成“小黄人”,差点丧命,因为这个坏习惯,医生:很多人都好这口!得改!

 听李医生说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昨天看新闻,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这边收治了一个特别有警示意义的病例。
男性病人,55岁,艾先生(化名),前段时间,艾先生莫名其妙地就出现疲乏、腹胀等情况,还伴有点恶心、拉稀,一开始以为是吃错东西导致的胃肠炎,自己买了点药吃,但效果不好。
注: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为饮食不洁、生冷或者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多发生于夏秋季,通常由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会有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威胁生命。但一般来说,胃肠炎没那么严重。
艾先生是个生意人,平时很忙,想着这次先把手头上的项目搞定了再好好休息,或者上医院看看。
没想到,身体不答应啊。
首先是他家里人发现了更大的异常,咦,怎么你的眼睛变黄了?
正常人的眼白部分(巩膜)是白色的啊,你的怎么变成黄色了呢?
上面是正常的巩膜颜色
老艾的巩膜变成下面这样了,看起来瘆人
老艾平时少照镜子,没发现自己眼白(巩膜)变黄,听家里人这么一说,登时想起来了,近几天自己尿液也是很黄的啊,跟浓茶一样黄,黄地发褐,还以为是上火呢,但上火怎么会有眼白变黄呢,不对劲。
注:上火是中医名词,现代医学无该词汇,类似的意思大概是细菌感染,不全一样。
再想到最近自己胃口不好,乏力,腹胀不舒服,恶心、拉稀,老艾坐不住了,当天就来了医院。
医生一听老艾的病情描述,就说这不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不会有巩膜黄染(黄疸)的,这很可能是肝脏的问题。
老艾不懂什么叫黄疸。
黄疸是指人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比如胆红素生成增多,或者排泄减少,导致体内胆红素积聚过多,它们会堆积在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看起来就是皮肤发黄了,巩膜变黄了,尤其是巩膜(眼白),其里面含有较多弹性硬蛋白,跟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黄疸患者最开始都是巩膜发黄,然后皮肤发黄。由于血液里面胆红素增多,拉出来的尿液也可能是黄色的。
老艾大概懂什么叫黄疸了,原来自己眼白(巩膜)和尿液发黄都是胆红素增多引起的。
那为什么我的胆红素会增多呢?老艾还是摸不着脑袋。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红细胞衰老崩解后,经过一系列变化,红细胞里面的血红素会变成胆红素。紧接着,胆红素会被运送到肝脏进行加工,加工完后会排入肠道,部分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
如果病人的红细胞破坏增多,比如有溶血,胆红素会增多;或者肝脏功能不好了,胆红素排不出去,也会导致胆红素堆积,而发生黄疸。
溶血听起来很恐怖,血都溶解了,感觉人也差不多了。老艾一脸汗。但从化验结果来看,没有红细胞破坏的痕迹,老艾不是溶血。
应该是肝脏的问题。
老艾一拍大腿,想起来了,我以前就有“小三阳”肝炎啊,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那是必须可能相关的。
所谓的小三阳、大三阳,是很多乙肝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一种简略称呼,现在很少用了。乙肝检查最重要的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两对抗原抗体(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外加一个抗体(核心抗体),所以称之为两对半。这五个检查指标,依顺序排列,称为第1,第2,第3,第4,第5项。
小三阳指的是第1,第4,第5项阳性,大三阳指的是第1,第3,第5阳性。
老艾把以前做过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化验单拿出来,最近的一份是2个月前做的,的确是小三阳,但当时肝功能正常,算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
而这次检查,老艾肝功能明显异常了,转氨酶高达2000多(正常高值50U/L),远远高出正常了,太吓人。胆红素也是明显升高,高达200μmol/L(正常值1.7-17.1μmol/L)。
从指标来看,这肯定是肝脏的问题了。
从老艾的病史来看,基本上就是乙肝导致的急性肝炎了。
很多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长期没发病、没症状,但可能在某个点就突然发病了,表现为急性肝炎,会有恶心、呕吐、黄疸,化验肝功能、胆红素都会明显升高,老艾可能就是这个情况,根本不是什么肠胃炎。
急性乙型肝炎,而且是急性黄疸型肝炎,那是得住院治疗的。
老艾很郁闷,怎么自己小三阳就变成急性了呢,怎么好端端就搞这么一出了呢。
医生说,可能是长期喝酒没节制引起的。酒精原本就伤肝,再加上原本肝脏就有乙肝病毒藏匿着,两者里应外合、狼狈为奸,问题就来了。
入院后常规查肝炎病毒一套检查。
发现了重大问题。
我们知道,医学上当前有五类肝炎病毒,分别是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你也可以称之为12345型,英文叫ABCDE型,但中国人习惯用天干来表示,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这十个字,目前发现了甲乙丙丁戊5种,以后如果发现第六种,那就是己型肝炎病毒了,以此类推。
入院检查发现了什么重大问题?
有3个。
第一,肝炎病毒检查套餐里,除了发现乙肝病毒抗体阳性,还发现了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阳性。这是个重磅发现,正常人不可能有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这个戊肝病毒抗体IgM阳性,意味着病人近期有感染了戊肝病毒,机体为了对付这个病毒,产生了特异性的IgM。这个IgM就好比炸弹,好端端的守城将士是不可能往外扔炸弹的,一定是发现了敌军,才会扔炸弹。这个敌军,就是戊型肝炎病毒。
第二,病人的乙肝DNA含量不高。这说明什么?虽然老艾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且时间很久了,但一直都是携带者状态,乙肝病毒没有大规模进攻人体,它的含量很少,这次战争的发生(病人恶心、呕吐、黄疸),乙肝病毒可能仅仅是看客,它是隔岸观火的,不是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应该是戊型肝炎病毒。
更要命的是第三个重磅发现。
老艾的大便里找到了寄生虫,肝吸虫!
肝吸虫,也叫华支睾吸虫,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寄生虫了,1908年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后来在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也发现该虫虫卵,然后在战国楚墓古尸中也发现了该虫虫卵,毫无疑问,这虫曾经祸害过咱们的老老老老祖宗,说它历史悠久,不为过。
肝吸虫,顾名思义,这家伙喜欢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对肝脏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引起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甚至肝癌。
最终医生给老艾的诊断是:肝衰竭、急性戊型肝炎、肝吸虫感染、慢性乙型肝炎。
老艾这肝脏,一下子被三个敌人入侵,难怪叫苦连天。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艾才好转出院。治疗重点是护肝、退黄、杀虫、输注血浆等等。出院时,老艾感慨:
差点把自己给吃没了。
什么意思?
因为医生说,老艾这病是吃出来的!
首先,戊型肝炎是吃出来的。五种肝炎病毒类型里,甲型、戊型都是粪口传播,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饮品而引起,食用未煮熟的感染戊肝病毒的动物组织或者内脏就可能导致食源性感染,比如打火锅,吃鱼生,吃生鲜等等。老艾是个生意人,经常外出应酬,喝酒,火锅,鱼生,烧烤不断,完全有可能中招。
其次,肝吸虫平时多寄生在淡水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鲮鱼、鲫鱼等)里面,生吃或者半生吃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那就可能中招。别以为你的胃酸能通通杀灭这些肝吸虫囊蚴,胃酸等消化液能软化囊壁,幼虫活动会加剧,在十二指肠附近它会破囊而出,就好像孙猴子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然后大闹天宫。幼虫从十二指肠大乳头钻进去,逆流而上,进入胆管。
要想避免戊型肝炎病毒、肝吸虫感染,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尤其是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完)
原新闻链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230322A0911N00?uid=916065044&chlid=news_news_gd&c_buffer=aid%3D20230322A0911N00%3Bappver%3D7.0.90%3Bts%3D1679531278853&sign=AAwMTkw6zxrQzNLDO5fA5mAui%2F2jFCqHCR9DPMyp0LogtxdiORlGPtUhyrZa6wuq3GiqWh2JPkR8%2B20WTP%2BTwLet%2FQAzvEYBcuM7pfvzejUhqmqHKd2kWA%2FWnfa9uOdlvAv%3D&shareto=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