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十九条讲解(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昵称65820384 2023-03-23 发布于河南

前言:病机十九条是原文前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精神在临床中如何具体运用的举例。在举例中,不但指出了临床常见的一些病症的定位与定性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辨证论治的步骤和方法问题,十分重要。

“痿”,即痿证。“痿”,王冰谓:“痿,谓痿弱无力以运动。”痿证的分类,《素问·痿论》有“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不同,故原文谓“诸痿”。“喘”,即气喘。“呕”,即呕吐。“上”,一般均认为是指人体上焦,因此“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一句,直译之,即各种痿证,气喘,呕吐等证,都可以定位在上焦,属于上焦疾病。

为什么“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理由之一是上焦是指人体心肺面言。心主血,肺主气,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人体心肺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痿证在临床上虽然有“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不同,但从痿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来看,均有肌肉不仁,肢体不用等症状和体征,而各种痿证的肌肉不仁,肢体不用,从病机来说,又均属于气血不足或失调所致。心肺为气血之主,所以原文谓“皆属于上”,亦即认为各种痿证虽然有五脏之分,但从总的来说都可以定位在心肺。

理由之二是:“喘”和“呕”,其临床表现均是气道。“喘”是肺气上逆,“呕”是胃气上逆。而人体上焦的作用是“上焦主纳”,气上逆就是“不纳”。因此“喘”和“呕”也就是上焦作用失调的表现。所以原文认为“喘”、“呕”应定位在上焦,属于上焦疾病。张介宾注:“气急曰喘,病在肺也。呕而有物有声曰呕,病在胃口也。逆而不降,是皆上焦之病。”即属此义。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注家解释不一。

王冰注:“上谓上焦心肺气也,炎热薄烁,心之气也,承热分化,肺之气也,热郁化上,故病属上焦。”王注把“上”字注为上焦心肺是正确的,但为什么痿证属上焦?五脏之痿又如何与心肺相联系,并没有说清楚。

《新校正》注:“详痿之为病,似非上病,王注不解所以属上之由,使后人疑议,今按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者,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故云属于上也,痿又谓肺痿也。”

张介宾注与《新校正》同,其注云:“凡肢体痿弱,多在下部,而曰属于上者,如痿论云:五藏使人痿者,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也,肺居上焦,故属于上。”

林、张之注,都引《痿论》为依据来作解释,认为五脏痿证,都是由于“肺热叶焦”,而肺属上焦,以此论证底证皆属于上。实际上细读原文不难看出,如此引证实有断章取义之嫌。

《素问·痿论》谓:“黄帝问口:五藏使人痿何也?歧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 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原文在此明确指出了由于五体分属五脏,因此,五脏痿证虽表现为相应的五体不用,其病因实由于五脏有热。原文虽有“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言,但仍是指“痿躄”的病因而言,并非统指五脏痿证的病因,原文更没有“五脏使人痿者,因肺热叶焦,发为痿”之文。林、张之注,滥觞所及,影响甚大。现在不少中医书中均以肺热之说概言痿证之因,因此有必要提出商榷。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以痿证,喘、呕等证属于上焦,和前述一样,也是举例而言。实则凡属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可以定位在上焦,在临床上诊断为上焦疾病。

① 临床上可以定位在心肺的疾病,如以三焦定位,均可以定位在上焦,诊断为上焦疾病。

②人体膈以上的部位属于上焦部位,因此凡属症状表现在膈以上部位者,例如胸闷、胸痛、头面咽喉诸病,均可以定位在上焦,诊断为上焦疾病。

③热病初起,具发热、恶寒、无汗或发热、恶风、有汗、咽疼等表寒或表热症状和体征者,也可以定位在上焦,属于上焦疾病。

本文选自方药中、许家松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