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少将王耀南,红军工兵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王”

 凤凰山居士 2023-03-24 发布于江西

来源: 家有历史            

开国少将王耀南的身上,有着诸多称号,如“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

1939年6月,毛主席在信中对王耀南有着高度的评价,赞王耀南是“民族英雄”,“工兵专家”,能得到主席的高度赞扬,王耀南究竟是何许人呢?

如今,我们回顾一下近代红军建军后的历史,会发现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在武器弹药缺乏的情况下,经常使用地雷战,坑道战等特殊战术,以此来减少战士们的伤亡。

我军之所以能够将坑道战术,地雷战术运用得如此娴熟,这其中离不开开国少将王耀南的付出。作为红军的工兵创始人之一,王耀南是红军的特殊人才,为红军的发展和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耀南

俗话说有本事的人脾气也小不了,王耀南尽管功勋卓著,但在军旅生涯中,他也多次被降职,一度被降到最普通的士兵。

那么,王耀南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经历呢?作为红军工兵的创始人之一,王耀南在战场上有着怎么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耀南这个人。

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练就了特殊技能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王耀南在成为特殊人才前,他的少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

1911年王耀南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从小家境贫穷,没有机会读书。王耀南有个小名叫冬伢子,这是他父亲给他起的一个小名,平日里都这么叫他。

王耀南家中以手工业鞭炮为生,当时的鞭炮生产不用机器,而是通过人工制作而成的,王耀南家中就是这个行业。虽然没读过书,但是王耀南却很聪明,这么聪明的天赋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

五岁时的王耀南就跟着自己的叔叔们一起做鞭炮了,和现在的孩子不同,王耀南五岁会的东西很多,不仅能生活自理,而且还能帮家里干活,这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不敢想象的。

从五岁开始学做鞭炮的王耀南,经过几年的学习,他已经会几十种配方制作鞭炮了,什么配方制作怎么样的鞭炮,王耀南心里很清楚。

王耀南不仅鞭炮做得好,而且动作娴熟,完全能抵得上一个成年人的速速。在村里,许多大人都夸王耀南以后肯定有出息,学什么都很快。果然,长大后的王耀南成了开国少将,荣誉加身,被村民们言中了。

除了制作大量的鞭炮补贴家用外,小时候的王耀南主要还是在安源煤矿做童工。十岁开始,王耀南就跟随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们在煤矿厂做爆破工,这是一份非常危险的工作,容不得失误。

民国时期的安源煤矿

王耀南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坑道掘进和爆破的专家,他们将经验传给了王耀南,经过几年的学习,王耀南从他父亲和叔叔那里学到了许多坑道掘进和爆破方面的技术。技术在身的王耀南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

1922年,这一年对王耀南的命运有着很深的影响,在自己的家乡安源煤矿爆发了一次大的罢工运动,此次罢工运动是我党人领导的,主要是为了解放穷苦的老百姓,反对资本阶级的剥削。

安源煤矿罢工运动

1922年,王耀南先是加入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儿童团——安源儿童团,同年王耀南在安源煤矿罢工运动中认识了毛主席,刘少奇,蔡和森,高君宇等共产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王耀南与当时安源煤矿罢工运动的领袖黄静源是好朋友,黄静源后来被反动派杀害了,安源煤矿的矿工们不仅没有停止斗争,他们在王耀南的带领下,继续在当地与反动派周旋。

革命时期的王耀南立下赫赫战功

1927年,王耀南与安源煤矿的矿工们一起参加由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起义队伍中,王耀南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爆破队副队长。

秋收起义油画

前面已经介绍了,同年时期的王耀南学会了做鞭炮,同时在安源煤矿中做爆破作业的工人,因此爆破队副队长一职务是非常适合王耀南的。

没多久工农红军第一师经过三湾改编后,王耀南担任班长一职,跟随毛主席来到了井冈山,参加并且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1930年,已经成年的王耀南终于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党的一员。由于他身上的特殊技能,不久他就接到了上级交给他的一个任务——组建工兵连。

工兵这种兵种在封建时期就已经有了,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让王耀南组建工兵连的任务还是朱德亲自下达的,他对王耀南说:

“工兵很重要,一千年以前就有了。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个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

就这样,红军开始重视工兵的发展,工兵规模在队伍中也越来越大了。

同年七月,彭老总的红三军团在攻占长沙的过程中受到阻碍,王耀南率领工兵队赶到前线支援战场,王耀南率领敢死队,用架设机枪的几条船只和土手雷,冲破了敌人的浏阳河防线。

最终,王耀南带领的敢死队冲破了敌人的浏阳河防线,炸开了长沙城门,红三军团才得以占领长沙,王耀南在此战中立下了大功。

此战结束后,王耀南不仅没有被嘉奖,而且还受到了省委特派员的处分,理由是他没有带领3000工兵参战为由,将他的职务降到了伙夫班长,这个处罚对于带领3000工兵参战为由来说,的确有点冤了。

不过王耀南很快恢复了原职,因为在战场上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此后,面对国民党军的五次“反围剿”,王耀南积参加,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王耀南率领工兵连参加了赣州战役,此战因为上级的指挥失误,使得王耀南的工兵连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工兵连在挖掘坑道的时候与敌人的部队交火,因没有携带武器,使得己方部队损失较大。

在战斗中,王耀南学习到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刚开始王耀南的坑道掘进工作缺乏经验,爆破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但通过多次战斗,王耀南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在战斗中成长了不少。

在长征的路上,王耀南是长征路上的架桥王,工农红军的长征壮举,能胜利会师与王耀南的努力是离不开关系的。

长征路上,王耀南多次指挥工兵架桥,为部队顺利通过,保证了部队的机动性做了很大贡献。在架桥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架桥的材料,让整个过程变得十分艰难,但凭借王耀南的经验,他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顺利完成了多次架桥任务。

1934年10月18日,毛主席走过工兵连架起来的桥,红军正式开始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两个月后,王耀南所在的工兵连又为朱德的部队架起了浮桥,保障了红军部队能顺利过江。

在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王耀南克服了巨大困难,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架起了十座桥,保障了红军能够顺利渡河。

红军渡河图

当时红军的情况很危险,后有追兵前有阻碍,在无法通过的情况下,毛主席对刘伯承说:

“部队当前的首要问题是过河,太平渡的桥是否还在,你亲自找工兵专家王耀南同志谈一谈。”

果然,找王耀南算是找对了,王耀南在了解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后,立即组织工兵前往太平渡,除了修建桥梁外,还负责保护守卫这些桥,以此保障红军大部队能安全通过。

在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王耀南带领的工兵连是开路先锋,为红军士兵在雪山上架桥铺路,为几万红军的生命安全做保障。

红军工兵连为红军开道的过程中,牺牲了许多战士,在整个700公里长的雪路中,许多工兵尸体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作为工兵的领导,王耀南非常心痛,他曾经写下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八个字的挽联,以表彰工兵战士们的功绩。

红军过草地走雪山油画

长征结束后,红军的工兵损失很大,绝大多数人都倒在了长征的路上,他们是红军能顺利长征的保障,没有那些工兵们的付出,红军在长征的路上也许会遇到更多困难,造成更大的伤亡。

在长征路上,王耀南受到了许多领导的嘉奖,首先是毛主席赞他是红军的工兵专家,朱老总,彭老总,刘帅,陈帅都对王耀南的能力赞叹不已,对他竖起大拇指。

“地雷战王”名不虚传

现如今,通过各种抗战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的八路军会采用地雷战,坑道战等多种灵活的战术,来对付装备比自己精良的日军。

在整个革命生涯中,王耀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他创造、完善并推广了地雷战,使得地雷战成为当时八路军的一种主要战法之一。

1941年,彭老总同意王耀南可以使用地雷和构筑大量永备工事的方案,此后,八路军工兵营开始大量生产地雷。在王耀南的带队下,八路军的制雷成本不仅降低了,而且还能大规模生产,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通过各种实战,王耀南认为地雷战对付日军很有效果,能有效地打击日寇,牵制他们的进攻速度。

地雷战

最终,在王耀南的带领下,地雷战术在各个根据全面推广开来,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王耀南也会一一去解决。

1941年,负责晋察冀根据地的聂荣臻向上级请求,让王耀南到晋察冀根据地推广地雷战术,既然上级领导说话了,王耀南也欣然前往,晋察冀根据地指导那里的战士展开地雷战。

到了新的根据地,王耀南发现了一个问题,那里的日军会修建许多碉堡和网状公路,而且时不时会对根据地来一次扫荡,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八路军战士很吃亏,伤亡也大。

鉴于这种情况,王耀南向上级提出了改造地形的看法,后来的地道战就是根据这一想法衍生而来的。在王耀南的建议下,根据地的士兵也开始挖“蛤蟆蹲”,“地窑子”等用于伏击敌人,还能藏身,效果也非常好。

王耀南不仅能力出色,还非常谦逊,有一次,军区首长请来了王耀南,让他给战士们讲讲地雷战,地道战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当时根据地的许多战士都知道,王耀南发明了地雷战和地道战,但一说到这个问题,王耀南对自己的功劳“矢口否认”。

王耀南说:“地雷和地道不是我发明的,我只不过是利用自己20多年的爆破和挖洞子的经历提出了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术。”

讲到地雷战和地道战有什么心得的时候,王耀南又说道:

“地道战”要因地制宜,在山区和靠近山区的地方要很好地利用地形,隐蔽自己消灭敌人。

王耀南的大名不仅在根据地很出名,连敌人都知道这个人了,他们对王耀南非常忌惮,想要活捉他,用他来动摇根据地抗日的决心。

抗日战争中的王耀南(左3)

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王耀南也多次身负重伤,但最终都挺过来了。日军为了宣传他们的“扫荡成果”,通过电台广播播报假消息:

“皇军扫荡消灭了八路军三分区机关,活捉了司令员王耀南”。

根据地的百姓们一看王耀南就在自己身边,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了,这件事被根据地的百姓当成了他们饭后的笑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快就迎来了解放战争,王耀南在解放战争中,同样功勋卓著,尤其在我解放军反攻大城市的时候,王耀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7年11月,王耀南协助徐帅,他率部炸开了城墙,解放了运城。

1948年2月,王耀南再次协助徐帅,在临汾战役中,他使用坑道掘进战术,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坑道战,最终王耀南所带领的工兵获得了胜利,协助徐帅攻克了一座坚固的城池。

临汾战役战斗时

同年,毛主席在《关于辽沈战役的电报》的电报中,高度赞扬了徐帅指挥的临汾战役,这其中就有王耀南的一份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仅一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王耀南再次迎来了他大显身手的时机。

志愿军司令员彭总在朝鲜战场上面临诸多问题,他三次向上级请示,派遣王耀南来朝鲜协商关于如何防空和防重炮的问题。

面对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先进的美军,志愿军战士在武器装备方面明显落后于敌人,解决如何防空和防重炮问题很关键,这关系到前线数十万志愿军的生命。

接到命令后,王耀南一刻不敢耽误,他马上前往朝鲜战场,亲临一线视察阵地。最终,王耀南根据朝鲜的地形,推出了山地坑道战的战术,这很好的解决了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伤亡,解决了防空和防重炮的问题。

当时志愿军与美军在三八线对峙了很久,美军总会利用武器的优势,对志愿军的阵地发起一阵狂轰滥炸,王耀南提出的山地坑道战的战术在巩固三八线阵地防御战中意义很大。

志愿军坑道作战

自从志愿军用了山地坑道战的战术,伤亡就减少了很多。地下坑道在当时也被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王耀南一生的革命经历是非常丰富的,从安源矿场罢工开始,他先是跟随毛主席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然后又经历了三湾改编,上井冈山,走长征等等。

在整个革命时期,王耀南一共参加战斗三百多次,几次负重伤,多次被毛主席,朱老总等领导人通报嘉奖。

1955年,王耀南虽然仅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的革命战功却不少,他获得过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红军时期,他还获得过二等红星奖章,这是许多开国中将无法相比的。

战功累累的王耀南,或许是他的文化水平较低,或许是工兵在当时仅仅是一个辅助性兵种,也可能是王耀南性格刚烈,因此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上级在评选的时候通过各方面考虑,最终授予王耀南少将军衔。

王耀南夫妇

1984年11月3日6时25分,王耀南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奋斗大半辈子的工兵事业。王耀南老英雄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的,老一辈的革命英雄们,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

在此,我们要对王耀南老英雄致以最高的敬意,如今盛世,如你们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