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中的伟大

 古诗鉴赏 2023-03-24 发布于甘肃

李发龙

寒风冷雨暗云天,寿星陨落起寒烟。

驾鹤西去魂不返,英容笑貌永怀念。

我的姐夫李华先生逝世已一周年了。由于相隔遥远,姐夫生前我们只见过四次面。

第一次是1973年。当时我是陕南汉中市的一名在役军官,这年回甘肃老家探亲,路过宝鸡,于是就下火车去当时的凤翔县纸坊公社马村大队看望一下十多年没有见过的三姐,了解一下她的生活现状,以便回去给时常牵挂的父母一个交代。

那年姐夫四十多岁,正值人生的黄金阶段。高个,目测接近一米八。大眼,浓眉,方脸盘,络腮胡。典型的关中汉子。当时已是八口之家。人多粥少。不过生活的重担好像并没有压垮他,显得豁达向上。家里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儿女们个个被调教得懂事、礼貌又勤快。

后来是1975年见过两次面。我调回兰州后1996年见过最后一次。每见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不过近16年来再也没见过。去年曾想:等疫情过后,专门去看望一下年事已高的姐夫。没想到2022年2月19日传来噩耗:姐夫驾鹤西去! 姐夫,何不等小弟几天!?哀痛之情不能自已,当即含泪挥笔作赋:

原上春深,鹊鸽音断云千里;林梢夜寂,鴻雁声哀月一轮。一生行善事,千古留英名。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悲声难挽流云住,哭声相随白鹤飞。驾鹤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一宝座。 

姐夫一生共养育四男二女,内外孙七人,重孙数人。可谓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孩子们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农商兼顾,有的参军入伍晋升为上校军官。个个自食其力,个个积极进取。特别是已长大的三个孙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走向和父辈相同的道路;一个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城市工作,令家人和村民十分自豪和羡慕:更有一个从普通大学考入名校的研究生,现即将博士生毕业。创下了家族史上和本村最高学历的历史纪录。马村李氏家族的昌盛和兴旺,足以引村人自豪,已成为本村的标杆和旗帜。

不过我对姐夫的印象再深,也没有儿女孙子的印象深。在他们的心中,老人的音容笑貌将永远宛然如昨,老人平凡中的伟大将永远历历在目。这从他们一篇篇深情怀念的文章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譬如大儿子东来以诗的语言概括了父亲对自己的教诲:“生活情感父与子,人生旅途师徒间。”“教诲儿孙叮嘱言,句句牢记在心间。自力更生是基本,奋发图强须当先。兄弟关系要亲密,家和才能克时艰。乡邻亲朋常来往,尊老爱幼带身边。面对困难不迷茫,遇到挫折志要坚。教育后人须耐心,言传身教要当先。”

小儿子虽劳满含热泪回忆了自己眼里的父亲的点点滴滴:“我们兄弟姊妹6个加上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年迈的奶奶,家里人多但劳动力少,只有父亲和大姐可以挣工分,全家人糊口问题成了父亲最重的任务。虽然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瘦弱坚强的脊梁支撑着,但家里粮食还是经常青黄不接。父亲只能放下面子,甚至放下尊严借完东家借西家,最终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父亲晚年还时常提起当年接济我们的乡邻,教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对我们全家有恩的人,”“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为儿子们盖房子又成了父亲的心头事。一遍遍的诉困难,一次次的交申请,一趟趟的办手续,”“无数次的无助、白眼和讥讽,最终我们兄弟四人都有了各自的宅基地,这也是父亲一生最觉得欣慰和自豪的事。刚刚办完宅基地手续,大哥已经到了订婚的年龄,父亲和世界上所有父母一样,给儿子们娶媳妇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三个哥哥年龄相差不大,平均三到五年就要进门一个儿媳妇……”现在“再也见不到父亲身影……只能在心中默默祈愿:如果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

李航则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孙子眼里的爷爷:“自小爷爷给我的感觉就是慈祥与敬重。”“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周就只能回家一次了。每次回去爷爷就从他的小柜子里拿出一块饼干给我吃,说:'尝尝,这个饼干很酥,很好吃的。’有时候爷爷闲着没事,也会骑着自行车到城里来看我,给我带点奶奶做的吃的,有时候是去姑姑家,姑姑给我爷爷的,他也会给我留一半。”

爷爷在孙子李凯的眼里则是另一位智者的形象:“小时每次过年前,爷爷会带着我到九组后边的庙里,打扫卫生,添置香火,张贴春联,为家族祈福,为乡亲祈福。”“看到爷爷虔诚的举动,我也情不自禁地收起童心。” “敬香前爷爷会郑重交待我:'用心敬香,保佑你以后学业有成。’看似迷信,实则是对我寄予的厚望。”

再看看儿媳妇周晓妮是怎样看待公公的:“我知道他早就把我看成自己的女儿了,我也早已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了。”“每次我们回家……父亲给我们讲村上发生的事。我们每次都感觉是一次精神洗礼。”“敬爱的父亲……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女婿女儿敬新武李春侠这样感受父亲:“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小组长、生产队长,期间始终尊敬长辈,亲睦邻里。他性格直率,公私分明,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拖泥带水。”“我们结婚后,常来家中教做人的道理,讲与人为善的美德事例,教农田耕作,讲爱惜粮食的重要,教待人接物的常识,讲重礼仪、顾亲朋的关系……。”

还有侄儿李启劳高度概括了叔父的两段人生经历:“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生产小队)致富的道路。被乡亲们形象地称为'我们村的小总理’ ”。  “二是市场经济时代,做好对家人的培养和亲人的关切工作,为国家输出了优秀人才。”他还概括了叔父身上的四大特点:“平易近人,忠诚厚道。感情丰厚,善交高人。爱热闹,喜欢本土文化。奋斗进取,重视基础建设。”

有限纸张有限字,无限追思无限想。后代们纷纷洒泪忆前辈,凝结成章,合章成集,嘱我也写点什么。于是写了上述文字聊以代序。

                                                                                  公元2023年12月于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