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能一点一点变得自律且高效(宜收藏)

 流浪的小梅 2023-03-24 发布于上海
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受拖延和学习低效的困扰,最近暑假即将结束,且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开学还推迟了大概10天,更加有点懈怠了。于是想写写这个话题,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勉励。
 

1


首先,我们始终挂在嘴边的“自律”到底是什么?
自律,我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控制,也就是“自控力”,我认为是一种控制自己和其他的一些貌似不受控制的东西做对抗。
比如,我很想看小说,但是我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这个时候,我就需要用自控力进行自律,自我约束,约束自己不要去看小说,而是去完成学习任务。
再比如,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午饭后午休,醒来后学习,然后看书,但是吃完了午饭,我就是拿起手机刷个不停,逛淘宝逛个没完,一看时间已经快两点了,结果还没午休呢,拿起书本就晕乎乎的想睡觉……
其实在刷手机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有另一个声音响起:该午休了,该学习了,该看书了,快放下手机!
那一瞬间,你也会意识到你自己根本不能抵挡手机的诱惑:我是个废物,我玩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啊!


那其实是大脑对短期刺激的一种本能的追求。
之前看过一个日本脑科学家写的通俗医学科普的几本书和一些心理学的通俗读物,不少书籍里面都提到,我们人类更倾向于追求短期收益,短期刺激,那些看得见的东西。

现在拿起手机,逛逛淘宝刷刷视频更嗨,游戏杀完这一盘就知道生死,多刺激!
背几十个单词?看几十几百页书?好像背和不背,看和不看差别不大嘛……所以你的大脑会本能地更喜欢玩手机。
拖延是一种本能,就像饿了要吃东西渴了要喝水一样正常。
我们不必自责。

2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被这种本能所控制!
那么如果达到了一种自律的境界,也就是你控制住了你自己,放下了手机,去学习了,此时,你就能专注于你的书本,那么,专注力又是什么?
控制我们专注能力的东西是脑子里面一个叫“脑前额叶”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理解为我们胳膊上的肱二头肌,是一块肌肉,用力你就有力。
一样的,脑前额叶是控制专注力这种力量的肌肉(暂且这么理解吧,毕竟我们也不是学医的)。
脑前额叶是哺乳动物进化中很高级的部位,人类从大猩猩进化成人类,脑容量增大了一倍不止,其中很大程度上脑前额叶也增大了很多。
自控力和专注力加起来,我把自律理解成:利用自控力使自己达到专注状态的过程。
达到专注的状态是自律的结果,能不能达到自律的关键因素是看自控力够不够,而这种“肌肉力量”是可以锻炼的。
(拖延症也许是天生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使自己变得不拖延。)
从生理学上讲,当我们在训练和提升自己自控力和专注力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脑前额叶的力量。本质上和我们训练自己从三公里跑到十公里没有什么不一样。
那我们该如何达到自律的状态?



3


在追求自律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归咎一种或者多种的外部环境。
比如,我们会觉得时候手机害得我们不能自律。
可是难道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每个人都能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考到各种证毫无拖延症吗?
那个时候的中学生不也是在教室里看金庸琼瑶拿任天堂游戏机打超级马里奥么?
现在的我们将不自律归咎于外部因素,也可以表现在下载什么时间管理软件,番茄,森林之类的软件,这些我都试过,还买过付费的锁手机软件,还买过锁手机的盒子。
或者将手机扔寝室自己跑图书馆泡一天然后脑子里各种幻想谁给自己发消息了结果晚上回到寝室发现手机只有移动公司发来的广告罢了。
然而我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自律的本质还是来自内部的自我控制。
也就是,其实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外部环境来实现自律。

(但是,外部环境也不可或缺,将手机放在碰不到的地方会增加玩手机的“心理障碍”,比把手机刚在手边更容易实现自律,这属于一种“干扰因素”,拿开手机就是拿开一个干扰因素。但是没有了这个干扰因素还有其他的干扰因素,比如纸质的小说,或者窗外的一只风筝)


4



那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律?还是那个东西:脑前额叶。那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的脑前额叶?
我们要记住一条黄金原则:长期、短时间、小范围、有效训练
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长期:一定要长期坚持,坚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情。比如每天刷牙洗脸,比如每天给手机充电(这个好像是被迫,毕竟绝大多数的现代人现在也不可能离开手机)
短时间:除了高三党,每天花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是不现实的,那每天半个小时总可以。就像是每天跑步半小时,坚持个一年半载,身体状况都会不同。每天坚持多学半个小时,坚持个一学期一年,起码不会看见书就犯困。
小范围:选择一个简单的任务进行坚持,比如,背单词,或者看几页书。不要密密匝匝在本子上写我今天要被三百个单词看两本书写两篇文章之类的,结果是一样都完不成。
有效:这个训练必须是有效的,就像是跑步你就算不出汗起码也得感到发热吧,否则那有什么效果呢?我们每天的专注训练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效果。这个效果可以一点点叠加,比如对于坐不住的同学,看半个小时书能专注20分钟即可,然后每天看40分钟,专注30分钟,之类的,一定要有效果。长期坚持,就会有显著的效果。
所以这个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计划。比如你只能注意力集中40分钟,你制定了一个四小时的连续的学习计划,结果就是你这四个小时里大半时间都在玩手机。
那么这样的训练要多久呢,根据我的经验,半个月左右就能看到显著的效果。
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之前为了自己能早点睡觉,于是强迫自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因为我们宿舍是上床下桌),一开始很不适应,可是实际上个把星期就好多了。
有个著名的21天规律相信大家不陌生,就是说连续做某件事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大体差不多。有的人是养成慢但坚持了之后不容易丢掉,有的人养成很快但是也很快放弃。
但是平均来讲,我个人觉得两个星期(毕竟在校生的学习周期以周为常见周期)比较合适。
时间久了,你甚至可从专注本身获得快乐,以及获得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和打游戏不同的是,打游戏是即时刺激瞬间快乐,当时是爽了,可是后来看到那一堆没有写完的作业和几乎可以退货的新书,相比之下,心里罪恶感是很强烈的。
同时会产生懊恼的情绪,十分后悔:如果刚才没有打游戏而是学习去了,那么这些作业应该都已经做完了吧!
控制自己放下手机去学习是痛苦的,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学习结果是快乐的啊。




5



据说,自律和专注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你可以用任何外在的行为来训练自己的自控力。
阅读、写作、学习、备考、背单词、画画、烘焙、跑步……这些都可以控制你的自控力,也就是训练你的脑前额叶。
(所以有一样爱好是多么重要?在做你喜欢的事的同时,也训练了你的自控力)
那为什么有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专注,立马去做,而做某些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拖拖拉拉呢?
比如我看小说、写作的时候,可以非常专注,但是去学习可能就会比较拖拉。
还是因为内心抗拒,不喜欢,无法获得愉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控制自己呢?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目标来驱动,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比如我说了我不想学习,但是如果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也是会放下小说狂看书复习的哦……(这现象在大学的考试周应该很常见吧咳咳,你懂的)
在目标驱动的情况下,你需要根据自己的自控能力,来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
比如用六个月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那么每天看8小时书,各个部门法花多长时间,看50分钟休息10分钟之类的。
(我只是举个例子)
你可以一开始每天看4个小时,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就不断调整,到每天学习12个小时都是轻松的。
我记得我大三暑假的时候,每天六点多起床,晨跑,七点多开始学习,午餐40分钟(我吃饭很慢的),午休半个多小时,
晚上10点回寝室,中间间歇休息,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达到12个小时以上。


当时同时备考考研(因为我们学校的保研率比较低,还是要做两手准备),并且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来看小说(没办法,死性不改)。
也就是每天大概10小时用于学习备考,大概花在法考上是6个多小时,1--2小时看课外书,剩下的时间看考研的书。那段时间虽然消瘦了很多,但是感觉自己的状态还是不错的(虽然也狂吃的,但是天热体力消耗真的很大)
这样的时光在我的大二和大三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宝贵的时光,也是一笔财富,让我体会到了自律带来的意义,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是很微不足道的)。

6



渐渐地习惯这样的节奏之后,你就能乐在其中啦。
因为常被人调侃怎么上了大学学习还那么努力啊,比别人高三的还辛苦。
实际上我高三学习确实没有现在学习那么努力(不然大概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吧),关键在于我高三的时候脑子是糊涂的,而现在是清醒的。大学看了一些书,也渐渐想清楚了一些问题。
尤其是我放假在家,常常会遭到一众家人不约而同的“群体攻击”,我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到不同的亲人亲戚朋友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别人读书好像不像你这样子一天到晚学习吧?”
次数多了也就不想回怼了,一笑置之,随它去了。


实际上,越是名校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努力,这一点我感触很深。
之前网上流传过清华学霸大学期间的作息表,从五点多起床到凌晨睡觉,排得满满的;
还有浙大某学霸的周计划表,也让人咋舌。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复旦学霸的学习计划也是这样,早晨六点多起床,一直到晚上11点睡觉,学习计划十分有条理,假期都是如此。

我承认其实我学习没有他们那么努力(这就是我考不上那些学校的原因?)
但是我希望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们的大脑总是会制定很久很久以后的计划,但是我们的身体很笨,我们的大脑也很懒,懒得去执行计划,还是会沉迷玩机,刷剧,打游戏。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训练我们笨笨的身体,和懒惰的大脑。
如果做到了上文的训练过程,那么想要的结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有时候人生在世真的不能活得太任性,因为任性是需要资本的,假如你一穷二白,就不能。


热爱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但是如果真的不热爱,有两种方式解决:爱上,或者放弃。
如果真的无法放弃,就只能强迫自己爱上。比如应付某考试,你必须过,虽然你觉得痛苦。
而实际上,每件事都有自己的乐趣,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你渐渐喜欢上了这件事。
有多少人喜欢刷牙这件事?记得年幼的时候第一次刷牙,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抗拒的吧,可是现在让你一天不刷牙洗脸你可以忍受吗?
就像是一个不爱却又不得不与之一起生活的人,但是相处久了,他明白的喜好你的习惯,你发现你也离不开他了?所以现在很多人想离婚也不是那么好离的?即将开始实行的离婚冷静期将多养活多少律师啊……(I wonder what I am talking about?咳咳,扯远了)


回想起来,其实到大一的时候我也还是不爱学习且很不自律的人(更何况高中呢),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还是从大二开始了各种艰辛的尝试和坚持,到现在感觉自己的自控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努力成为自己认识的人中最自律的人,起码自己要对自己的自律力满意)。
当然,那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了(真的很囧),现在还不想讲出,以后可能会写。
总之,真的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自律真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
记住关键词:科学训练脑前额叶、小范围 短时间 长期 有效训练、坚持让自己爱上
加油,你真的可以的!

(杨洋给你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