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习笔法时,如何学习发力?

 北京老伍 2023-03-25 发布于北京
《书法入门百问百答》第002问答,欢迎书友提问
【书友问】:临帖中,如何掌握好笔法中的发力?
【老伍答】:
首先,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么些年来,在和很多书友的交流探讨中,如何发力是涉及到的最多的问题之一。
但是同时,在众多的书法技法文章中,发力的具体阐述又很少。因为不能在图文中直观地展现,所以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比较茫然。
在今晚的直播中,我针对这个书友的提问,进行了一点个人的经验分享。

01、问题与现状
承续前面咱们所讲的《临帖,写多大合适》,咱们可以发现,在现在的书法临习演示的各类视频中,都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普遍临大了。比如下图,以手机、平板单字图片为依据来进行对临,都已经降字体扩大了很多很多倍。这种过度的扩大,已经改变了原帖中的字生态,“字形既异,笔法则殊”。
二是为了追求形似,又采用“笔笔中锋”的理论指导,都写成了笔笔拖锋,这就完全失去了原帖迅捷干脆的用笔,变成了软塌塌的拖笔描字。比较典型的就是摇腕,因为为了“中锋”而不断调锋,手腕被迫摇来摆去,事实上这已经泄力了。
在直播中,我将这种现状与中国传统武术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对比。这种技术标准带来的后果,恐怕将和中国武术一样的结局。(此不赘述,大家可观看直播回放)
 
02、如何不再掉入这个坑?
我个人认为,不妨从如何发力的这个角度,抛开那些当代的各种理论束缚,直奔主题,单纯一些、简单一些、直接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以米芾《蜀素帖》中的“霄”字为例,咱们一笔一笔的解析,如何处处发力、笔笔发力。

第一笔:顶

第二笔:刷,虽笔画小,也发力下刷

第三笔:细线,还是顶着写,兼蓄势回转,发力钩回。

第四笔:竖笔,沉力下刷

第五笔:四个点粘着纸面旋腕拧写

第六笔:竖笔下刷

第七笔:两点带竖笔,旋写推力,推着旋,原点在哪里?

第八笔:原路上回蓄势,竖钩下刷收笔。

其他典型字例如“冲”、“神”二字的“大长腿”竖笔,拖笔只会写死,但遵照米芾的刷写法,线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有就是“爽”字。这个字一旦追求“笔笔中锋”式的拖笔写,就完全“不爽”了。
所以,抛开那些今人编造出来的复杂技法,只去把握单纯的发力,反而更容易把握住米芾《蜀素帖》的核心笔法。
 
03、反其道而行之:透过笔锋破刀锋
在直播中,继续以米芾的墨迹“形”字,简述各笔的发力,由这些发力所形成的点画形态、线条线质以及字形的紧凑(中宫收紧)等。
启功先生讲,“透过刀锋见笔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很难的事情。
可是,我们有墨迹在手,有以“集古字”著称的米芾真迹在手,同时米芾是千百年来一致认可的笔法顶级大师,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研习《蜀素帖》,获得米芾对于古字(王羲之字)的笔法的理解与展现。
由此,以米芾的笔法,再去临写《集王圣教序》,就准确得多,靠谱得多。
当我们对一些问题无法搞透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反其道而行之,以“米芾的刀,破王羲之的剑”。
这种方法,实践中越来越证明,是可行的,靠谱的。 
 
04、小结
关于发力,建议以米芾《蜀素帖》为蓝本,这是笔法比较集中的一本好帖,尤其是在发力的表现上,明确、清洗、准确、并且有极强的规律性。
概而言之,结合南宗传统笔法来看,发力要注意几点:
1、蓄势:无蓄势则无去势;
2、原点:树立原点意识,这对发力、收紧中宫都是有益的;
3、直笔曲相:力是直的,为何线条表现又都是曲线的?这个问题要理解透彻,才能真正明白古人讲“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纯粹从发力的角度去研究线条线质,更容易获得笔法。
 
总而言之,要发力,首先需要集中精力,不可松懈。
在练习发力的时候,记住董其昌评价米芾的一句话:
“狮子捉象,全力赴之。”
以上是直播解答的图文摘要,个人经验之谈,供大家学习参考。具体演示讲解视频请移步视频号观看直播回放,谢谢!

欢迎大家预约今晚的直播:

【主题】临帖写活,重要的是学会笔势

【时间】3月25日晚上8点30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