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得好》笑话“还要我的饭吃”,有些玄妙藏在痕迹里

 笨蛋贰歌 2023-03-25 发布于河北

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分居数年。儿子正值壮年能挣钱养家糊口,父亲则老弱不能干活了,渐渐没有了饭食,最后甚至沦为乞丐。

有一天要饭正好路过儿子的门口,有认识这家的人,指着乞丐说道:“此人想必就是你的父亲吧,如何全不顾他?”

儿子说道:“我虽然是他生的,到今天不再吃他的饭就是了,难道他自己的饭,还想要我给他吗?”

作者评语:说是笑话,实则无法让人发笑,反倒必然让人愤恨。细想起来,天下大概是不会有这样不孝顺的人的。只是没达到他这个级别的不孝子们,却大有其人。他们不会眼看着父母亲沦为乞丐,只是衣食方面的供给也全然不够呢。

诚如作者所言,当父亲的要饭到了门口,还大言不惭地口吐歪理,的确不像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这种人几千年能出一个都是倒霉透顶了。

中国是最讲究忠孝的国家。人情社会又以阖家为慕,当子女的成年后要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照顾生活。这种家庭方式持续了几千年。

古人对孝极度重视,不孝的人即便拥有其他超人的才华,也会被唾弃和放弃。

孟子更是把不孝归结为五点,“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简单来说,懒惰无能、酗酒赌博、只顾妻儿、贪恋美色、好勇斗狠,都是不孝的表现。

一旦扣上不孝顺的帽子,那可就不好摘掉了。

文中儿子面对要饭的父亲,还在插科打诨,那是绝计要挨好事者三千两百个大嘴巴的。

只不过,作者给他们父子设定的背景就很玄妙。

父子两人“分居几年”,是比较罕见的没有延续传统家庭合居理念的两辈人。而且当父亲的渐渐老病,直至沦为乞丐,都不肯去和儿子要一口饭食,必然也是有所隐情。

那位看官说了,你是怎么知道父亲没有去和儿子要过钱粮呢?

欸,这就要夸赞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了。作者写到“父因老病不能挣家,贫为乞丐,适过子门”,其中“适”字解释为恰好、正巧,而不是特意、故意。就是说沦为乞丐的父亲,此时来到儿子的面前,并不是他有意为之。

只是恰好赶上了。

而邻人敢指着乞丐父亲骂当儿子的没良心,也证明这个儿子也不是混不吝的肌肉汉、买点肉还要细细地切成臊子。

所以有隐情那是必然。

有什么龌龊故事导致了父子的分居,咱不知道所以不敢说,但是中间势必有些情节被忽略了,才导致整个故事毫无逻辑性和整体性。

也正是基于此,作者才会觉得“世人虽无此等不孝”。

打爹骂娘的恶徒古来有之,但是笑话文中的人和事显然另有背景,这才是作者对这个故事全然不信的理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