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公职资料库 2023-03-25 发布于山东

最近在很多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上频繁出现的一则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智能机器人通过电话的方式在向客户推销房地产,对客户不断提出的问题是对答如流,整个过程就如同真人模式,毫无违和感。

  

突然感慨人工智能这个看似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远的话题,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处处是人工智能了。

为什么我会关注智能语音机器人做销售呢,因为我本身就是做电话销售出身的,干了十多年的电话销售,无论是C端还是B端,对电销这个渠道还是比较熟悉的。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电销传统坐席每日人均通话量基本在200-300通,而AI的日拨打量可以达到800-1000通,快速的拨打节奏能够从海量的客户群体中快速的筛选出意向客户。

AI机器人每日不会有情绪的起伏波动,不会感觉到压力,最主要的是没有流失等情况,最多就是软件更新、数据更新,节省企业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业绩。

尤其是很多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单一、销售话术单一、工作内容单一的电销从业者,一旦AI技术成熟,工作内容被归纳出算法并编写成指令的时候,便意味着你的这个岗位可能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银行某分行宣布第一家“无人银行”正式亮相。在这个银行里面,没有一个保安,没有一个柜员,也没有大堂经理,使用的全部是机器人和各种智能设备。

柜台还是熟悉的柜台,只是再也没有面带微笑的大堂经理,也看不到忙碌的工作人员。当然,并非说日后所有的银行都是无人银行,很多人都要下岗,还是有很多业务需要人工办理,只是想说,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干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担忧,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年龄分层和岗位分层比较明显。

80年之前的职场人员表示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也有的一定的资源积累和事业发展,他们自信这些是人工智能短期内无法取代的。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而80年之后的职场人无论在阅历、人脉、层级还是技术上都不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会对未来有一定的担忧。

而最不担忧的岗位是“技术研发”岗,因为他们的岗位职责就是创造技术,对于AI的了解比较深刻,毕竟机器人也是人造出来的,代码、程序也是需要人来编写的,人工智能还是缺少了很多自我创造性。

而比较担忧的就是一些工作程式化、内容简单重复、无需发挥创意和决策力的岗位,比如说财务、客服、部分C端电销、行政协调岗等等。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便在AI已经能够成熟的运用在职场的情况下,“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不会被轻易替代。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人类最大的特证或者说独有的特证是智慧和文明,人类会主动思考,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去创造,而人工智能无法主动思考,只能被动的依靠已经编好的程序做最佳路径匹配。

最近给女儿在某平台上买了个智能音箱,经过几天的交流发现虽然被很多人吹捧,但还是能感觉到机器的影子比较明显,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比较干涩,不够人性化。

所以它无法在复杂的沟通环境里做到有效的沟通,也无法做创新性思维的突破,创造性理念的延伸,更无法去做一些决策性的东西,目前AI更多还是应用在被动接受指令的场景中。

科技改变生活,人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捷,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科技带给我们的麻烦,而面对这个麻烦我们要做的不是恐惧和拒绝,而是改变、利用和完善自我。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职场,会替代谁?谁最应该恐慌?

  

这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日趋成熟,不断的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AI的身影。只有不断的提升自我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稀缺,更加值钱,更加不可替代,才能在逐渐变化的社会中,立有一席之地。

所以,职场人想要在未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上三种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