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资料
2023-03-25 | 阅:  转:  |  分享 
  
《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就是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

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实现课标中提倡的三维目标。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是一个相

.

2

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而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成长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场修行。“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

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

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

.

3

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课题的界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近年来,也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本课题则坚持以“为了孩子一生服务”为宗旨,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师理念、教学方式转变为载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点,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作业的设计、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工作,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1、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学习方式的转

.

4

变。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教学”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需的。”我国台湾省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立的基本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2、国内课程改革的重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

式。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状况,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既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3、研究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本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构建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转变学习方式追求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

导向的、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参与学习活动。其总的特征而言,我们认为可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

.

5

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设,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地动手动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细化为如下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主体性原理: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是身心得到良好发展的综合表现。“主体性强的人,就是在客体面前拥有主动权和自由的人。”主体性表现为对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表现为对现实的选择;表现为极强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参与意识;表现为良好的心态和对现实的超越。

2、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现代教学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总和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

六、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现的主体。素质教育就是要开发人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

.

6

教学中要尽一切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机会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真正实现自我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创设探索的情景,给学生质疑探索的时机,学生的探索过程清晰,探索方法多样,能自己发现规律。即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2、开放性原则:让学习过程开放,具有动态性;让学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学习目标开放,具有灵活性;让学习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让学习成果开放,具有多样性。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3、创新性原则:重视个体模拟人类对问题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验证→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真正面对来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社会各种问题的挑战,张扬学生的个性。4、合作性原则: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个体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七、实验目标与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1)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

.

7

生具有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2、主要研究内容:转变教师的角色,提升教师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及探究意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交流学习。3、预计突破的重点、难点: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其次将会实现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将会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的研究将偏重与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关注于生活数学。

八:实验步骤本课题自xx年开始,到xx年底结束,历时三年,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课题准备阶段:(xx、1——xx、6)制定实验方案,查找资料并整理成册。2、实验研究阶段:(xx、7——xx、7)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写出阶段总结和有效的资料。实验教师撰写的研究论文、教育随笔等,编辑成册。3、总结验收阶段:(xx、7——xx、12)交流课题成果,写出结题报告,整理研究资料,并经过反复

实践论证,整理成专著《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九:课题组成员与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成员:

.

8

课题主持人:x课题组成员:x2、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共有6名成员,大专学历达90%,其中本科学历达60%,课题组成员中有均为30多岁的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市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等,是一支成熟并且充满活力的队伍。本课题主持人曾担任国家级、省级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进行新课题研究的可靠保证。目前课题组已经准备相应的资料与数据,学校领导也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十一、预期成果1、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资料集。

2、实验教师的示范课例。3、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4、《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