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83:迁都邺城,北魏的第三次搬家,幕后总导演却是高欢

 昵称TiFNlDv4 2023-03-26 发布于河南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终于不装了,他上了四十多道折子都没把孝武帝请回来,恼羞成怒之下拍案而起:“不回就不回吧,本王大不了再立一个皇帝就是了。”
随即他便象征性走了一个程序,召集群臣商议一番后,宣布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皇帝,史称孝静帝。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这也标志着北魏的分裂。
孝静帝即位三天后,高欢上了一道奏章,孝静帝打开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这刚即位三天,高欢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原来高欢是旧事重提,在奏章里请求迁都邺城。
迁都这事儿早在高欢第一次进京时就提过,但被当时的孝武帝给否决了。这次重提旧事,说明高欢对迁都这件事始终念念不忘,不迁都他寝食难安。那么高欢为什么对迁都如此执着呢?
这要从当时的局势来分析,孝武帝西逃后,洛阳瞬间从大魏京师变成了两军激烈争夺的战场。宇文泰的关陇军队洛阳虎视眈眈,如果再把孝静帝放在洛阳,一不留神可能就落入宇文泰手里了,这就坏事了。
留在洛阳虽然可以宣示正统,但洛阳自从孝昌年间以来屡遭战火蹂躏,尤其是尔朱荣、元颢几次大乱对洛阳造成了巨大破坏,元气大伤。如今关陇军又时刻准备进攻洛阳,高欢实在没有精力和能力修缮巩固洛阳,而他的后方基地邺城并未遭到战争的破坏,又远离前线,位于他的地盘正中,交通便利,漕运发达。当年道武帝拓跋珪驾临邺城视察,就动过迁都邺城的念头,说明邺城确实有做首都的潜力。
“神武以孝武既西,恐逼崤、陕,洛阳复在河外,接近梁境,如向晋阳,形势不能相接,乃议迁邺。”——《北齐书·神武纪》
再一个,洛阳距离南朝边境很近,当年孝文帝为了方便对南朝作战,特意迁都这里,方便粮草辎重的运输。如今时过境迁,离敌国边境过近反而变成了弊端。
出于种种考虑,高欢决定迁都邺城,这不是商量,也不是请求,而是通知。孝静帝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同意执行。
夜长梦多,高欢根本不给时间准备,孝静帝即位十天后,便在高欢胁迫下下诏迁都邺城。

洛阳阊阖门上最后一次颁布了皇帝诏书,向天下子民宣布迁都邺城。算起来,这已经是北魏历史上的第三次迁都了。迁都令很急,城中官民接到诏令后必须立即收拾行装出发。
这次迁都和孝文帝那次迁都不同,上一次迁都主要是朝廷和达官显贵迁走,这一次高欢玩的是“焦土迁都”,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都要走。除了朝廷百官外,四十万洛阳百姓都陷入了恐慌。
你想如果你在一个城市住了四十年,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和房产、田地,甚至祖宗墓地也在这里,你从来没有离开这里的念头。可是突然有一天,政府下令,所有市民三天内必须迁走,而且还是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生死两茫茫,你心里什么感觉?
洛阳百姓就是这种感觉,不想走但又没办法,只能含泪收拾值钱的东西匆匆上路。上到孝静帝元善见,下到普通百姓,都在初冬的萧瑟中凄凄惨惨地踏上了前往邺城的道路。
四十万洛阳百姓扶老携幼,一步一回头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洛阳城。为了断绝人们的后路,或者是为了不给宇文泰留下一张床,高欢下令拆毁洛阳宫室,将建筑材料通过黄河运往邺城营建新宫殿。到了他儿子高澄执政时,又把洛阳太学里的东汉熹平石经也运到邺城,来了个彻底的搬家。

目送大队人马离开后,高欢暂时留在洛阳安排防务。迁都邺城后,洛阳失去了京师的身份,由司州降为洛州,而邺城则升格为司州。既然身份变了,洛阳的地位也急转直下,变成了对抗宇文泰的前沿阵地,高欢留下元弼镇守洛阳,自己安排妥当后便返回晋阳去了。
从此东魏的模式就是“双核心模式”,孝静帝在邺城,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派儿子高澄在邺城执掌朝廷。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东魏灭亡。

自孝文帝定鼎河洛以来,洛阳一直是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见证了一段传奇般的辉煌历史。
繁华一时的洛阳城逐渐荒废,虽然高欢留下元弼镇守,在此屯驻重兵,但因战火连年,洛阳城不断遭到破坏。东魏武定元年的邙山大战更是给洛阳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使这座始建于西周初年的千年名城彻底沦为废墟。
邙山大战结束四年后,东魏抚军司马杨炫之出差路过洛阳,重游洛阳故城。目睹眼前的残垣断壁,追忆当年的似锦繁华,悲从心生,于是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洛阳伽蓝记》,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当年洛阳城的盛况。
洛阳自孝文帝迁都以后的短短四十年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如同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如同耀眼的烟花释放出最炫丽的光彩,随后又迅速归于黯淡。
流星飞逝,烟花易冷。
那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繁华?轻轻翻开《洛阳伽蓝记》的扉页,看着那一行行优雅的繁体字,穿越千年的历史风尘去触摸真实的北魏京师洛阳,还原一个空前绝后的佛国神都。

孝武帝在河桥之战中一败涂地,带着几个亲信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原以为稳操胜券的高欢傻眼了,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居然飞走了,心里的恼怒可想而知。
一来,孝武帝毕竟是正统北魏皇帝,控制他也就控制了主动权。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放跑了孝武帝,自己很可能被安上谋逆弑君的罪名,毕竟自己在河桥和孝武帝大打出手,实在不是臣子所为。
二来,孝武帝一旦落入宇文泰之手,宇文泰势必会扯虎皮做大旗,以孝武帝的名义声讨高欢的种种罪恶。
三来,随着孝武帝跑路,政治中心也从洛阳转移到长安。高欢手里的洛阳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政治意义。
很明显,这一轮较量高欢败下阵来。

欢叔岂是轻易认输之人,他的人生信条是输不可怕,无非再玩一把。
很快高欢便想出了对策,既然孝武帝不回来,那就废了你,再立一个听话的傀儡。洛阳不安全?那就迁都邺城,看你宇文黑獭奈我何?
高欢另立元善见的消息传回长安,宇文泰一度很高兴,认为这是讨伐高欢的机会。于是他便召集亲信准备东征高欢,然而没等他出兵,便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