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66岁,女儿嘴上不怨我们卖房替儿子还债,行动上却时刻在控诉

 无尤若水 2023-03-26 发布于湖南

又到老妈复检的时间了。跟往常一样,我请了半天假,大早起来回老家接上她,往医院冲。

做完检查出来后,我嘱咐老妈原地休息,拿着结果一路飞奔去找医生开药。

等我交完费领了药,匆忙赶到她所在的长凳时,却意外发现她正和我爸之前的同事袁阿姨聊得正起劲。

获知袁阿姨的经历后,我暗叹:人生,可能真是不管怎样选择,都注定会有遗憾和不尽如意。

01

今年66岁的袁阿姨,是来医院照顾老伴的。

袁阿姨的老伴张嗲嗲因早年出过车祸,左边小腿被截了肢。

前不久,张嗲嗲没注意袁阿姨刚拖完地,拄着拐杖去上卫生间。不想,拐杖一滑,身体失去平衡,猛地栽倒在地,把另一条小腿也给摔折了。

医生说,张嗲嗲的腿,得做个小手术才行。

张嗲嗲比袁阿姨大了几岁,再小的手术,对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都不是小事。再加上张嗲嗲原本就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原生病,所以手术风险还挺大的。

袁阿姨急得六神无主,第一时间拨打了大的女儿、小的儿子的电话。

女儿倒还算听话,电话挂掉不到两个小时,人就到了医院。只是,人是来了,可心和魂却都还留在工作中——自打进病房门起,到匆忙离开,电话和微信就没断过。

“那,儿子呢?”

一听到我妈问起她儿子,袁阿姨的眼神就黯了下来,视线下意识看向了自己的脚尖。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我们家这点事,想瞒都瞒不住了。我那儿子呀,当初就是被他爷爷奶奶给惯坏了。到现在,我们全家都跟着受苦,我和他爸,他前妻和我那孙子,没有一个逃过去了。”

我暗自腹诽:张嗲嗲儿子究竟是个怎样的货色,以至于被亲妈裁定祸害了全家?照她这说法,他们生育了一儿一女,难不成却没一个靠得住的?

02

袁阿姨早年生下大的女儿后,原本是不能再生二胎了的。

但是,张嗲嗲和他的父母觉得自己家几代单传,绝对不能到他们这代就丢了张姓,执意要生二胎。

最后,袁阿姨的儿子是生下来了,但她的工作也丢了。

儿子生下来后,被张嗲嗲和他父母视若手中宝,不但要什么给什么,还纵容他不爱学习、贪玩,扬言男孩子懂事迟,但爆发力强,不用太着急,连袁阿姨都不能管。

如果哪天袁阿姨打了儿子一巴掌,那她公婆一定得打她一巴掌。

所以,袁阿姨的儿子,只勉强混了个职业高中后,成天跟着一帮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车、牌、六合彩等只要是刺激的,好玩的,就没有他不敢的。

最终,不但张嗲嗲积攒多年的老本被他败完了,最后还不得不借了六七万给他还债。

吃了亏后的张嗲嗲是拼了命地想管儿子,想把他往成家立凿的正道上赶,可已经太迟了。

不过,借钱替他还这笔债后,张嗲嗲跟他儿子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务正业,就要把他赶出门去。

袁阿姨的儿子虽然一直不上正道,但人还是长得不错,父亲有正式工作,母亲丢了工作后也做点生意,家里条件还算可以。

听了父亲的警告后,真的一本正经地找了个开公交车的工作。

不到两年,就往家里领回了一个姑娘。袁阿姨和张嗲高兴坏了,马上张罗起了他们的婚事。

03

只是,好景不长。

随着孩子的出生,婚姻生活渐渐滑向柴米油盐的水深火热,张嗲嗲儿子跟儿媳妇的关系,因为男主人赚钱少开支大,一天不如一天。

最后,张嗲嗲的儿子一气之下辞了职,美其名曰:创业。其实就是帮人打零工,开的士。

张嗲嗲见小夫妻俩日子艰难,主动提出替儿子买台车,让他利用不上班的时候去跑滴滴,增加点收入。

谁知,这举动非但没将他们儿子拉回岸上,反而被他们拽着一起,滑向了深渊。

最后,张嗲嗲的儿子旧疾复发,再次欠下了一屁股债。

张嗲嗲气得半死,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之前买的一套商品房给卖了,最后一次替他还了债。把还债剩下的钱,都给了儿媳妇。

儿媳妇自然明白公婆的意思,拿了钱后火速跟张嗲嗲的儿子办了离婚,带着孩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迫于无奈,袁阿姨和张嗲嗲搬进了70平大的单位集资房,并“信守承诺”——将他们34岁的儿子赶出门,不许他再回家住,也不许他再问家里要钱。

张嗲嗲儿子也果真“听话”,极少回家。

前两年张嗲嗲出车祸,得了50多万的赔偿款。

恰好那时候,他们的女儿买学区房少了钱。二老一合计,想着儿子靠不住,自己眼看着就老了,以后身边总少不了人。

便吸取之前的教训,除自己留了15万应急外,其余的30多万都给了大的女儿。

袁阿姨和张嗲之所以这样做,自然就是想着,在财产分配上他们已经尽力秉承“手掌手背”都是肉,端平一碗水的原则,以后他们若有什么事,也好跟女儿开口了。

04

与张嗲嗲儿子截然不同的是,张嗲嗲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不但自己找了工作,还兢兢业业地上班、上进,考了在职研究生。

到现在,已经是公司的中层领导了。

对于父母,她是既想尽心也想尽力。但一来自己有工作时间紧,二来家里的二宝还刚上一年级,老公又经常出差,实在是分身乏术。

但是,即便是如此,接到袁阿姨的电话后,她还是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袁阿姨说,她的女儿其实格局还变大的,家里之前借钱替弟弟还债,卖房给弟弟还债,又把剩下的钱都给了弟媳妇儿,弟弟离婚后对他们二老不闻也不问,她从没埋怨过半句。

不过有一桩:那就是谁都甭想从她手中拿到一分钱,替弟弟还债。

曾经有一次,袁阿姨儿子被人追债,无处可躲,想着躲到他姐家去。他姐只留他吃了顿饭,就差姐夫把他送回了家。

没有丁点情面可讲。

袁阿姨的女儿赶到医院,虽然电话不断,但该做的事一样没落下。找医生打探张嗲嗲伤情,和下一步的治疗进度,以及大致费用等。

只不过,得知张嗲嗲还得第三天才能动手术后,重返病房的她,没待上半小时就一路小跑地走了。

说到这儿,袁阿姨感叹:“原本想着儿子靠不住就靠女儿,结果不成想,女儿倒是靠得住,前提条件是她得先能抽出时间和精力来。”

我玩味着袁阿姨这句话,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05

我们家的情况与袁阿姨家稍有不同。

相同之处就是,我爸妈也同样有儿有女。只不过,我们一共有姐弟三个,我弟弟也远不像袁阿姨的儿子那样败家。

但是,我妈被查出一种慢性病五六年了。这病得常年服药,每隔一个季度就需要把她接来医院,做一次复查。

这五六年来,除了最初那几次病情没确定之外,基本上都是我在管。每次接送我妈,替我妈去医院拿药,我从没开口让弟弟和妹妹管过。

我妈也同样没开过这样的口。

拿药的钱都是他们预存在我这儿,一般情况下是三等分,愿意多给的除外。

每次我妈跟我嘀咕,70岁都不到,每月光吃药就要六七百,都快老不起了。

我都是这样回她的:“别说你还有几个儿女,每次都提前把你买药的钱预先存好了。就是你只生了我一个,只要我有口饭吃,就会有你的那半口,你操什么心?”

今天之前,我是真没猜测过,我妈听我这样的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电视剧《天道》中有一个这样的片断。

男主人公丁元英的父亲躺在重症监护室生死未卜,丁元英在家庭会议上说,如果医生确定他父亲活过来的希望不大了,那他主张拔管子。

他这话,被他的兄长和妈妈,都指责为了不孝。“这天底下,哪有儿子说要拔老子管子的道理”,是他们给他定的不二“罪状”。

对此,丁元英说了这样一句话:要说孝顺,我觉得应该论心不论迹。天底下没有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如果论迹的话,那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个真孝子。

06

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说法。

我的爸妈也一直仿循这一“古训”行事,家里的好吃的珍稀的东西,也都是先紧着弟弟弟媳妇儿和侄儿的需要。

家里的那栋三层楼房说都不用说,约定俗成归弟弟一家所有。

我们如果带老公回家过夜,还不能睡在一张床上。原因就是,我们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这房子没我们的份。

如果照这样细想、较真,那带我老妈看病替她拿药,是不是也该由弟弟弟媳妇儿负责?

张嗲嗲袁阿姨拿那30多万给他们女儿时,其实也是有目的的。他们女儿心里又何尝不知道?

可是,她不说。该尽的责任一样不落下。

张嗲嗲的儿子之所以能有今天,其实全都是当年的失败教育所致。

回家的路上,我装作无意地问起我妈,听了袁阿姨家的情况后,她的想法。

我妈沉默片刻后,回答我说:其实,为人父母者于子女,只需用心教育就行。其余的,都交给命运。但记住一点,你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回馈给你的也一定是什么。

说到底,愿不愿意尽孝,品行问题,由主观意识决定;能尽多大意义上的孝,由能力决定,不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