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13---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爱以身为天下

 红薇书院 2023-03-26 发布于广东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定海神针经典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分享:《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爱以身为天下。

在开讲之前,要学习让自己进入与课程相匹配的境界之中。要进入这个境界,首先要学会放松,不仅是身体要放松,还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放松。丢掉生活中的各种繁文缛节,然后把姿势调整一下。

一共有四种姿势:站神仙、坐神仙、走神仙、睡神仙。调整姿势之后,把自己的呼吸变得深长、均匀、缓慢,这样就做好了准备。接着要做什么呢?要懂得从平凡之中穿越时空,进入洞天福地。现在就可以观想一下,我们已经进入了洞天福地。

然后我们来学习老子的《道德经》,看看在这一章里面,老子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呢?在开讲之前,我要发出一些感叹,因为《道德经》,当我越向里面走去,越去吸取精神的养分,越是不得不感叹它的博大精深。进入了老子的世界,突然发现出世、入世在老子这里都是游戏自在。

如果说整个世界只能留下一本书,只能学习一本书,那就是《道德经》,非它莫属。后面我们知道的庄子的逍遥自在,只是取了老子思想出世的一个部分;后世讲的《六祖坛经》惠能的禅学,也是在老子《道德经》里面取了一个出世的部分,是庄子《逍遥游》的一个继承者和集大成者。春秋战国时代一共有百家争鸣,我们去学习之后发现这一百家的祖宗都是老子的《道德经》。包括后来非常了得的纵横家鬼谷子和孙子(《孙子兵法》的作者)的思想,都是老子思想入世的这一部分。还有其他的,包罗万象。所以说老子《道德经》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确实是叹为观止。

关键他是在2500年前来到的人间,这样大圣人的出现,确实是让人类感觉到上天对我们的慈悲。直到今天,还有无数的人在吸收着老子的精神养分并加以发挥,包括后来的《阳明心学》,都是老子《道德经》的吸收与发挥。

所以,每个人只要学习一点点老子思想,都可以指导生活、学习与教育子女;如果深一些学习的话,可以让工作更加顺利;如果再深一步学习,那事业一定会腾飞;如果有些人想做公务员,那一定会官职连升,因为古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果他是要经商的话,古人也做出了榜样:陶朱公可以成为当时的首富;如果觉得这些都不屑一顾,要深入精神世界,那肯定是可以遨游其中,这是不在话下的。

如果这个世界只可以保留两本书的话,那就是老子《道德经》的前身《易经》,《道德经》的来历离不开《易经》;如果可以多保留一本的话,那就是《论语》;再保留一本叫《六祖坛经》;还要保留一本,叫做《阳明心学》。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支柱,我们把它们称为金箍棒、定海神针。

真正好经典可以放在身边一辈子,因为它会常读常新。每一次在生活中有了新的体悟,再去看这本书,感觉又不一样。因为你如果没有生活的体会与感悟,也只能看它的文字像。

图片
图片

宠辱若惊

我们就回到今天的具体内容。关于今天的具体内容,我看了一下,好多的注家也都是文字相,因为他们好多都是书生意气,对生活的理解或者体悟、体验可能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他们对老子的精神世界难以真正地去触碰到--当然他们能来注解、能来讲解,也是非常功德无量的。好了,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它在后世又演化了另外一个词语,叫做“宠辱不惊”。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遇到任何的境况好像都无所谓,不能让心灵起波澜,这叫宠辱不惊。但是不是《道德经》在讲这个呢?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好多人以为宠辱若惊是一个不好的词语,其实它在老子这里是什么呢?是一个方法论。

为什么会宠辱若惊?老子做了一个解说。当你处于下位,你上面的贵人对你恩宠有加,你会感到心惊肉跳,或者是感到很惊讶,或者感到难以承受,这些都叫做“宠辱若惊”,这是“宠”。那么“辱”呢?辱就是比如打压、谩骂等等,当这些意外加深,这个时候自己也会心惊肉跳,感觉到受到了委屈,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一般很多人的解说,就是要把这些看淡,不在乎。其实在这个地方,老子说的不是这么回事,他讲的是个方法论。一定要记住,老子不是一个我们以为的思想家,也不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不是这么回事,老子是一个道者,他的思想里面也有具体的术。道与术都兼备,才会演化为天下的各门各派。如果仅仅是一种思想,它就无法演化成如此多的学派。因为里面暗含的道理实在太深,所以随便抽取一些出来,比如今天的第十三章,到其他学派去就是一门最高的学说。

这是什么方法论呢?“宠”,它为什么不是宠辱不惊,而是宠辱若惊呢?是因为他要告诉我们进入职场怎么与上级打交道,这是在点化我们。我们可能不太理解怎么跟上级打交道。好多人到了公司里面,怎么跟老板打交道呢?老板夸奖他,他说“我宠辱不惊”,意思说老板的夸奖、赞赏与鼓励无所谓,这叫宠辱不惊,保持平常心,其实在老子这里,这样做是不对的。

老子就是让你宠辱要惊,为什么宠辱若惊才是一个方法论呢?因为当你到职场之中,你的老板很器重你,当着很多的人夸奖你,你如果保持平常心,不惊不怖,那你就难于跟你的上级进行心灵的链接。

怎么才能链接呢?首先要考虑上级对自己这么的恩宠,自己怎么去回报?自己怎么去感恩?心里面肯定是很惊讶:“啊?我真有这么好吗?”要对自己打个问号:是上级在鼓励自己,还是自己真有这么好?这个时候就要反省,反省之后呢,决心要做得更好。于是过一段时间,把上级交代的任务做得更好。这个上级对自己的宠,就会从一个鼓励变成了确有其事。如果上级对你说任何话,你都既不懂得感恩,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就保持平常心,那你就无法链接上级,你就无法进步。

老子与其他学说和其他精神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方法论,它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去做。

所以,当有上位者对我们进行提拔赏识的时候,首先检讨自己是否名副其实;如果不是的话,赶紧学习,赶紧行动,赶紧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不然的话,德不配位那必遭其殃。这是一方面,就是得到了上面宠幸的时候,老子认为该怎么做。

那么另一方面,当我们受到了整个社会或者是某些人的排挤的时候,怎么办呢?比如说我在职场之中,直接的上司给我小鞋穿,让我委屈,这是辱;或者一些小伙伴们都来打压我,都想把我从单位里面赶出去,这是辱。那么,这样受到了委屈怎么办?要惊。惊是什么?惊叹、惊讶,赶紧反思自己是否真有这么差。如果发现没那么差,也要补短板、补漏缺,去主动向更高的能力者请教,要更谦逊,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修为,并且在心里面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差。

就像有的人,一朝成名天下知,哇!天下人都表扬他,他对着镜子,心里面告诉自己:“其实我没这么好,我还要更加努力!”但是当天下人都说他不行的时候,他也得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差,我还要继续勇猛精进!”这才是宠辱若惊在老子这里的真意。它是方法论,是告诉我们怎么在惊涛骇浪之中保全自己,并且提升自己。

图片
图片

贵大患若身

小小几段文字是层层递进的,接下来他说了什么?“贵大患若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呢?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灾难,疾病、困难、烦恼、贪嗔痴全部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我们的身体。换一句话说,来自于我们拥有的生命。因为我们有了这个身体,所以我们就会遭遇到无数的险滩、无数的困难、无数的灾难的打击。因为所有的打击,打击的就是这个身体。

那么老子作为大圣人,对众生如此的慈悲,他难道只是告诉我们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后面有方法论,告诉我们怎么去对待,怎么去解除所有的灾难,让自己顺顺当当地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入世之法与出世之法在同一篇里面的体现。

来,我们看一下老子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患难、解决这个灾难的。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就是方法论。因为所有的打击,所有的灾难,所有的困难,所有的疾病,都是针对我的身体的,那么我怎么才能解放它呢?我怎么才能规避它呢?我怎么才能做到无有祸患呢?很简单,两个字--无我。当我没有了我,我就没有了灾难,没有了祸患。

“无我”,有很多人说无我、无我,但不知道“无我”的来处在哪里,现在懂了吗?《道德经》十三章,“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就是“无我”。去看后来其他的学派,包括佛学很多的经典,讲究无我,真正的来处就是老子《道德经》,没有其他任何地方了,所以他是天下万宗万派的开山鼻祖。

那么到底怎么理解“无我”呢?很多人也是大大的误解。如果你不得到一线单传的话,你无法去运用,而老子《道德经》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呢?它是可以去运用的,是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教育的。要想做大事业,不读老子,那是完全没戏的。

那么老子告诉我们什么呢?有无相生,这是言下之意;那言外之意呢?今天我给大家讲点言外之意:怎么才能无身?怎么才能无我呢?方法非常简单,但是要做到可是非常不容易。

首先要进入精神世界,超越身体。人们都认为美色非常好,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看到这个世界的美色,都会非常喜欢,我们前一堂课程就讲过中国的四大美人,那就是美色。那么有没有人突破美色呢?真的有,比如诸葛亮。在《三国志》里面,对他的描述那是一表人才,但是他最终选择的是美色吗?不是,他找到一个丑妻,据描述是很丑的黄脸婆,为什么?因为他娶的是内在的那个有趣的灵魂,高贵的灵魂,他不在乎外表。这叫什么?这叫无我。

所谓的无我,就是要穿透、打碎外在的形象,进入那个用眼睛无法看到的灵魂、灵性与精神世界的智慧。

所以,诸葛亮是一位真正领悟《道德经》十三章的人,他理解了看人看的是灵魂,不看外在的身体,为什么?“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不仅对自己,也对众生,所以这是第一,从个体来说,我自己要看穿、看透、打破。

第二,我对众生、对人群也是如此。是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打破了这一点?当然不是,战国时代不是还有一个人吗?大家去查查书,看看战国还有一个谁。那是一个国王,别人都找美人,他找了很丑的,但是内在有高贵的、有趣的灵魂与智慧的一个人。他找的是这个,这就是真正地看懂了《道德经》,真正地学会了《道德经》,真正地理解了《道德经》。

如果不能理解《道德经》,看任何一篇文章都会去看文字相,就搞不懂“无我”怎么可能会来自于身体。我在说话,我在做动作,我在照镜子,没有办法“无我”呀。但这就是“无我”,就是看你要去看哪个点。当你看向精神世界,你就进入了“无我”;如果来了一个人,你一下子看到了他的外在,那就叫“有我”。只要“有我”必有灾难,所有的灾难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有我”;所有灾难的消失来自于看破、打碎、穿透,这叫慧眼。

所以,慧眼不是指的眼睛,它是指的思维方式。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把老子思想里面的精髓吃透之后,就可以对付天下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有我”,他一个人“无我”,怎么可能不稳操胜券?包括孙子也是如此。

这里搞懂了之后,我们就明白这篇文章是一个方法论,它是在告诉我们要穿透、打碎,看到灵魂世界。

图片
图片

贵以身为天下

当我们做到了“无我”之后,老子继续给我们方法论:怎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老子他既可出世也可入世,他和其他的学说完全不一样。其他学说要么鬼谷子的纵横家,要么就是入世。他的四大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都是完全入世建功立业,老子是既可出世也可入世。比如说张良得到老子的全貌,就既可以入世来安定天下,也可以出世到山中去辟谷云游。

看看后面“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站在山脚下看这句话,也有人到泰山之巅来看这句话,那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必须承上启下,前面的内容要全部连接起来,这句话才有用,我们才能搞得懂,才能去学以致用。

如果是六岁开始学《道德经》,将来长大了,他要出世,那就是精神世界的领袖;他要入世,也一定可以位极人臣;他要做生意,一定生意越做越大,因为方法论就在这里。

前面说了,进入职场肯定有上级、下级、左左右右,在宠与辱之中怎么做?怎么反思自己?怎么照镜子?怎么改变自己?怎么去链接?然后,老子告诉我们,我们的灾难全部来自于我们看重身体的享受,当我们把这些全打破之后,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贵以身为天下”,它是指的群体。对个人我们已经看破、打碎了,这是个人的修为。但是从大乘的角度还远远不够,要进入大乘的修为,就要看向天下,所以老子整个在反复强调天下。人法地,地法天,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广大的视角,不是站在一滴水的角度,是站在了一片大海、一片星空、一团星云的角度。当打破之后再来观天下,就要明白众生是什么情况--众生重视他的身体。

所以作为圣人的继承人,我们要对众生的身体和生命要看得非常地贵重。“贵以身为天下”,什么意思呢?唐朝的药王孙思邈,他写了本书《千金方》,他认为人的身体,哪怕是一个穷人,身无分文,但就这一个身体便价值千金,是无价之宝。那么作为一个圣人或者一个圣人的学习者,我们看待他人,那就是走过来的每一个人,就是价值千金,非常地贵重,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天下人,不管贫富贵贱,不管男女老幼,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都要认为他作为个体,他的生命贵重千金。不仅这样想,还要这样去做,还要去帮助天下的人。

这个时候“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如果我们发现了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就值得众生把自己的身口意寄托于他,我们就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导师,找到了指导我们的人。

“寄”是什么呢?把一个东西寄放在一个地方,它有短期性,“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就是如果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或者一个修为非常高的人,一个善知识,我们值得把自己的身口意寄托在他这里。但是仅仅是这样吗?老子进一步推进,他这个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他是步步向前推进。

最后告诉我们一个结论,来看看。除了寄天下以外,后面还有托天下。寄天下和托天下可不是重复的。很多人看老子的这句看不懂,觉得好多重复的绕来绕去,像绕口令一样。没有,老子可不糊涂,他是在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这个寄天下带有短期性,带有一定的时空限制,但是“若可托天下”,这个“托”就变了。我们过去讲的遇到重大事件,要托付自己的身家性命给一个最信任的人,叫“托付”。什么意思?“托付”具有长期性,“寄”有短期性。

图片
图片

受委屈开智慧

说到这里,今天的课程就已经到尾声了,把它连贯起来,一定要理解它是一种修为,就需要我们去行动,去做事,去做好自己;然后链接周围的领导,链接自己的下属,链接跟自己横向相关的朋友和同事、同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点一点地从了解文字、了解课程,到最后能够进灵魂之中,就算是做梦也不会忘掉。

所以学习老子《道德经》,它不是简单地听听课,一定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一个人可能有时候还做不好,或者没有理解到位,没关系,我们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一定要明白,老子推崇的是大乘的这条路线,他讲的是天下,讲的是大地,讲的是天道,讲的是宇宙。

如果我们的心胸不断地扩大,那么再看人间的这些事情,所谓的忧患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要理解为,所有的忧患就像《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正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千万不要怕受到打击、受到委屈。所有的打击与委屈,才会让我们真正开智慧。一个人太顺并不是好事,特别是少年得志,少年得志往往就啥也没有了。

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地成长,特别是要接受委屈,一定要把委屈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养分。就像大地,她是我们的母亲,但是她上面难道只有美好的吗?她也有肮脏的,有牛粪呢!但是牛粪上面可以长出鲜花。大家都说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好像是不好的,其实是好的,给花养分呢!所以鲜花往往插到牛粪上。插到其他地方有用吗?没用的,我们觉得很肮脏的东西可能就是养分。

所以说经历重大的打击、错误、还有委屈,一定要明白那是养育我们的东西,是可以让我们走向辉煌的养分,不要再排斥它了,应该是受到打击的时候反省自己,是否自己错了?

我经常定义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傻子,这不是谦虚,这是在《道德经》里面领悟到的。真是如此,只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愚公,才能够不受打击、不受侮辱、不受外在这些委屈的侵袭,我们才能在打击与委屈中不断走向更高峰。我们在山脚下,就会慢慢慢慢地,每每被打击一次,就向上面来一点,被打击了九九八十一次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泰山之巅,这个时候一览众山小。

大家好好感悟,最重要的是行动。行动不是个体行为,一定要去组成至少有五个人的一个小组,这五个人里面,应该有良师益友,既有自己可以帮助到的人,也有可以帮助到自己的人。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