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生甡里——三万袋面粉的故事

 写乎 2023-03-27 发布于四川

作者:引义人

在天津和平区五大道边,桂林路与成都路交口有一片不起眼的建筑群。幽静,狭窄与成都道的热闹繁华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它就是生甡里。

它背后的藏的故事可不简单。

生甡里建成于1937年由奥地利著名建筑设计师罗尔夫.盖苓设计。房子盖好之后盖苓请房屋的张召兰给这片楼房取一个名字,张召兰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生甡里这三个字。

为什么要叫生甡里?原来是张召兰有三个儿子而且每个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生字。三个生正好组成一个甡字,这片房子就是他送给他们哥仨儿的一个礼物。

但是这片房屋当时却是以出租的名义租给在英租界工作的高级白领居住。

(一)大汉奸李汉元

因为是一片公寓式住宅,所以这个生甡里当时有很多社会名流在此租住。

比如雍剑秋其子雍鼎臣在四九年之后就搬到生甡里1号居住。而且这里还曾居住过一位大名鼎鼎的“汉奸”叫做李汉元。

这李汉元是过去天津市的警察局局长,归属于陈长捷部队。

1949年1月15号之前咱们的军队已经进到了天津。

当时马上就要开兵见仗了。这个时候久大盐业公司的总经理李烛尘就找到了天津的地下党员说:“咱们能不能别打仗。您看天津是一个工业城市,很重要。咱们一打仗老百姓遭殃不说,咱们这些工业就都完蛋了。”

“这事儿,您得去做李汉元的工作。让李汉元派出警察部队来保护天津城,第一老百姓免受遭殃,第二能避免老百姓出现打砸抢。”

(二)三万袋面粉

结果李烛尘就找到了李汉元说了这件事。

李汉元当时知道国民党已经要日落西山了,但是李汉元认为:我现在拿着国民党的工资,我必须得坚持到最后一刻。

于是他便对李烛尘说:“我同意让我们的警察出来维护治安,这件事儿是好事。但是这件事儿我李汉元一个人是做不了。这样吧,我底下还有好多兄弟,你们给我拿3万袋面粉,我把这面粉给兄弟们分一分作为这件事的一个报酬。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我李汉元主动走进军委会,我主动投降。”

当时李烛尘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跟咱们的同志去说。

当时咱们的同志特别痛苦说:“这可是战争年代,3万袋面粉谁能出啊?不可能的事儿!”

就在我们的同志为这件事情发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

天津寿丰面粉厂的厂长孙冰如主动站了出来。说:“这面粉我来拿,只要对天津有贡献,这事儿我干了!”

面粉在49年之前卖三块钱一袋,三万袋一共九万块钱。于是这面粉的就问题解决了。

我们把三万袋面粉给了李汉元,李汉元发给了他的兄弟们。然后李汉元告诉兄弟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全面站岗,确保每个地区都要有人,保护好天津老百姓的安全!战争期间不许出现任何的城市微乱,他们打仗打他们的,而咱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好百姓!”

(三)弃暗投明

在1949年1月15号战争结束之后晚上六点李汉元说到做到,主动走进了军委会。卸下了自己的配枪主动移交给了军委会。

李汉元因为是曾经所谓的天津市警察局的局长在监狱里面住了几年。

从监狱里出来之后李汉元没有颜面再回到天津,而是去到了东北。

十几年前一个记者去东北采访李汉元。当时李汉元对着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您拖个话,告诉大家,我李汉元对不起天津卫的老少爷们,我没有脸回到天津看大家,来世我做牛做马,一定会报答天津的父老乡亲们!

可是李汉元在最后时刻还是保卫住了天津城,尽到了当时他作为天津市警察局局长的一个职责。

李汉元,他没有让天津的百姓遭殃,也没有让天津的工业遭殃。他在那一刻还是守住了一个警察该有的正直气节!

这就是居住天津生甡里的警察局局长李汉元。

虽然他以前做过很多的坏事儿,但是他在关键的最后一刻还是守住了晚节,为天津的百姓做了一个身为警察最应该做的事儿。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