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待撤并到特等奖:揭秘一所乡村小学的八个“动力场景 ” | 头条

 大奔h1wmjlcm1r 2023-03-27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民乐小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一所曾经“待撤并”的乡村薄弱校。就是这样一所“朝不保夕”、师生士气低迷的学校,2020年荣获佛山市中小学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完成了佛山市在省级成果奖项上的零突破。

教师散漫、家长放养、校园破败、生源流失……这是大部分乡村薄弱校面临的困境。而民乐小学从“待撤并”走向“特等奖”,等于经历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两个极,它的“逆袭”秘诀在哪?是什么让它变成了乡村孩子储能立志的造梦空间?我们不妨从八个“动力场景”来一窥它的成功之道。

图片

场景一:没有爱的滋养,教育会变得机械苍白、了无生气

民乐小学7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家长忙于生计,疏于教导,孩子们的学业基础薄弱,加上常年随迁就读,他们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懂事,却少了一点天真,一种归属感。

对此,老师们感到心疼。“若没有爱的滋养,教育如同在机械、苍白、了无生气的活动中完成。我们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爱。”为此,民乐小学校长周少伟决定带着老师们做好两件事:

一是与孩子们平等对话。每天早上,周少伟准时带着行政人员和值岗老师走在校道上,与孩子们打招呼,击掌碰拳,帮他们整理着装。这些温暖的互动,让孩子们少了拘谨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来,老师们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夸夸他,抱抱他,将无形的教育融入这些只言片语的互动中。

图片

图注:为孩子整理红领巾

二是支持和鼓励孩子。当老师主观认为孩子协调能力不行、理解能力不行,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无法有效调动自身能量,也就越发笨拙。因此,老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导孩子,鼓励孩子。

以体育课为例,练习运球的标准动作叫“掌心镂空”,但老师讲的是“五指张开不包球”,运球的节奏要“像机关枪一样”,于是孩子就懂了。生动的语言加上手脑并用,学习就变得简单。

“为了打掉理解上的障碍,各学科组都在基于新课标不断优化备课和教学实施环节,整合那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动作,让孩子们学得更流畅,尤其在音体美的课程上,力求让孩子们对运动之美、旋律之美、构图之美有更完整的理解。”学校教研处副主任陈军说。

因为这种支持和鼓励的文化,赞美的语言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激发着孩子学习的热情,而每一个老师都活成了一座光芒四射、热能四溢的灯塔,学校也有了一种安全、尊重、激励的支持性人际关系。

图片

场景二:只有内心带着火花的人才会被真理点燃

民乐小学通过创编音乐舞蹈互相融合的作品,对岭南本土文化“醒狮文化”进行重塑。这种趣味的乡土项目一登台便焕发魅力,师生的演出大获成功,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梦想。孩子们开始从村里的大棚走向区镇的舞台,从“央视春晚”到受外交部邀请出国交流。

图片

图注:原创舞蹈节目《奀妹,去打仗》

同时,学校也在校内给孩子们建平台,如四大文化节——厚德文化节、乐艺缤纷SHOW、崇文分享会、尚武嘉年华,并穿插跨学科的“小飞鸿五育融合花会”和“四季成长计划”,吸引更多孩子参与进来。

于是,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节上,既有一幅幅描述体育项目的书法和水彩,也有一个个计算人体心率和操场周长的数学题解;既有一个个说弹唱跳的活泼孩子,也有一个个出口成章的超级演说家;既有一年四季的艺术展览,也有把全员篮球举办成NBA般的全明星周末......

同时,由周少伟校长主办的“国旗下的课程”也在引导孩子们把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联系起来,大到观看一场阅兵式、NBA、世界杯、奥运会,小到一次体艺竞技动员令,好人好事嘉奖令,都在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离自己人生最近的意义。

图片

图注:在春晚直播现场等候的“小飞鸿国术团”

2018年,学校“小飞鸿国术团”受邀参加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的演出。这一次的主舞台在户外,“醒狮闹春”作为零点连线的节目,需要在冬日的夜里实地实时与北京进行信号连接。小演员在长时间等待的同时,要“迅速、灵活、稳定”地进入表演状态,这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严苛的考验。然而,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精神饱满,秩序井然。他们意识到此行意义之所在,就有了使命感。

图片

场景三: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索道德

民乐小学善于在偶然事件中挖掘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的能量流向最有成长价值的地方,用各种仪式感召人,各种典礼凝聚人,各种氛围感染人,向儿童学习做教育。

2022年国庆期间,学校想给每个老师制作一枚胸牌,但预算有限,于是几位老师自告奋勇承接此事,完成了从定妆、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感动之余,学校决定举办一场表彰大会暨授牌大会。当各年级老师依次上台领取胸牌时,音乐响起,孩子们用舞蹈和呐喊为老师助威。在整个活动中,师生自得其乐,活在满满的仪式感和价值感里。

学校有一个“假如给你一天当校长”的动作。“小校长”周丽梅一上任就提出来,学校的绿化太少了。之后,她带着小组成员调研,找周少伟校长开论证会,最后决定给学校一面光秃秃的墙穿上绿装。在下学期的开学仪式上,周丽梅团队上台为那一面墙种上第一株水草。

图片

图注:“小校长”周丽梅率队建设的“萌芽墙”

这件事也刺激了孩子们设计的热情,陆陆续续的,校园各个角落都生长出了小创意,煤渣遍地的校园开始发生改变。这些小设计又生长出了各种小仪式,如“成长礼”“人人出彩奖”“梦想鹅卵石”。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意识到,要成为更好的人,完全取决于自身,取决于日常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每一瞬间以及灵魂的每一次冲动。

学校还有一个“影响力机制”。在一次校际毽球冠军争夺赛中,因为对手失误,民乐选手陈燕欢获得关键一分,然而她却示意裁判说:“这个球不算,因为对方的鞋带散开了。”周少伟校长在“国旗下的课程”中分享此事,认为陈燕欢诠释了什么叫做“体育精神”。

当天,学校启动了“我给伙伴加鸡腿”的影响力机制,全校孩子都吃到了一个鸡腿。后来,学校又整合各种零散的影响力体系,将个人、团体、学校、家庭等多场景、多角色联合起来,让孩子站在更高的格局上思考和做事,并把这种积极影响传递到社会。

“教育即生成”。所谓生成,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的潜力,让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让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

图片

场景四:好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成长

立足于对乡村教育的理解,民乐小学走出了一条“以体树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的兴校之路,逐渐形成了“3 1 N”的体艺校本课程体系。

图片

图片

这一套课程有四个特点:


  • 有体系。秉持“以体树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体艺特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 有路径。研发音体美课程常态化实施手册,解决乡村体艺课程不成体系的现状,提供实践路径。

  • 有机制。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每日一常态活动课、每天一小时体艺特长社团课程、每周一舞台展示活动课、每月一主题竞赛、每季度一体艺节”的“六个一”工程,让音体美老师从此“不再生病”。

  • 有样态。解决了“少数人在比赛,多数人在加油”的弊端。目前,学校有全校师生集体参与的“全员运动会”;通过“校园吉尼斯纪录”的形式鼓励孩子勇于竞技,实现成长的“人人运动员”;借鉴NBA全明星周末形式,融合音体美元素的“小飞鸿篮球花会”;以开展雁阵行动、主题活动评价为基础的“以体树人”典礼仪式......

图片

图注:内涵丰富的“体艺节“

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在特色课程引导下,老师们改变了“一本教材打天下”的观念,变身为孩子的人生引导师、成长教练、情绪管理师;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艺术表演家、校园公益志愿者。他们善于思考、沟通、合作,在传承中创新,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自强不息的品质少年。

图片

场景五:科学的评价不会限制学生的精进和想象

孩子们的梦想是容易激发的,难的是让他们持之以恒向前走。这就需要用一套先进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进行描述,形成正面激励。

民乐小学在崔成林团队协助下,开发“嵌入式评价体系”,让学生更方便、切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自我检验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这套评价体系也推动着各学科不断抛弃那些僵化的、限制学生想象和精进的评价,将各种测评都变成了鲜活的任务发布。

以“全员运动会”为例,它既是全校师生参与的一个大型校级活动,也是对学校“嵌入式评价体系”的一次系统运用。一场南狮操比赛,一次篮球赛,一次书画展示,涉及班级队列队形、造型、服装道具与创意、精神风貌与口令声响等的评价;它甚至也是一轮德育考查,涉及团队协作能力,筹备能力、规划能力以及大家对体育精神的具身理解。

图片

图注:全员运动会

通过这类任务发布,学校将各个学科包容进来,形成了以“全员 基础”“个性 特长”为导向,人人能展示、人人能突破、人人能挑战的“教学练赛评”一体化实施课堂生态。

如此频繁的任务发布,如何让师生保持持久动力和兴趣呢?有三个策略:

  • 做好前置。每到开学,学校就会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前置规划,保证教学内容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得到实施,把节奏感拉出来。

  • 固化动作。每周一下午,学校有固定的大单元教学研训,师生全员参与。从一开始的“激趣”环节,到中途的考核环节,再到最后的达标展示,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都有配套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 师生协同。在大单元教学实施中,学科老师会分别充分备课,带着孩子分组探讨这些课程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概念。

好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构建和展示能够共同认知、集体交流、行为达成的目标图景。而好的评价体系,则让师生在参与中感到有趣、有激情、有获得感。

图片

场景六:内心不极度渴望的东西,它不会靠近你

从“待撤并”到摘取“省级成果奖”,团队一直在不断调试,自我赋能,创造“巅峰体验”。

民乐小学历史上倡导的“构建狮艺武术项目,培育文武相晖人才”特色之路遭遇失败之后,团队通过集体研讨,达成新的共识——坚持走“狮艺武术”特色路线不动摇,但是课程和文化内涵必须做出新的诠释。

图片

图注:小飞鸿篮球花会

很快,学校提炼出“飞鸿教育”的办学理念。“飞鸿”,一指“南迁鸿雁”,民乐小学的孩子是一群迁徙的鸿雁,需要水草丰茂之地;二指“鸿鹄之志”,乡村孩子不坠青云之志。“飞鸿教育”要培养一群怀梦想、持坚毅、行仁爱的少年,它实质上是解决了学校特色课程究竟要为谁服务的问题。

重新诠释了办学理念以后,就要重新出发了。“在艰苦而漫长的行军路上,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不可持续的,团队需要一次看得见的胜利。”周少伟说,“教育改革为什么容易越搞越累?往往是在前期过度消耗了大家的情绪能量,干一件败一件,团队的自我效能感、价值感越来越低。”

如何提升团队效能感?答案是完成一个关键事件,获得一次“巅峰体验”。有一年,团队深陷情绪低谷,管理层决定申报广东省的一个“特色项目竞争性资金”。因为极度渴望,准备又充分,民乐小学用诚挚的情感和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成功打动了评审团,竞得基金。

这样的关键事件、“巅峰体验”越来越多,团队里每个人都有了做好事,做成事的热情和信心。

图片

场景七:将饱满的能量投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学校教研处主任陈丽伊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当她走进各个学科办公室,发现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分享各地美食,眉飞色舞地讲述旅游见闻,交流学生成长或者对教研的思考,一种纯粹而幸福的模样。而不是个个默然埋头于屏幕前、文件中,填着无尽的材料、报表,耗费巨大的能量,重复着收益极低的事。

这样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民乐小学提倡“效能至上”,一线教师在课堂中要效能,在作业设计上要效能,不断提升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降低能量损耗;学校中层不断精简流程和无效事务,如大幅度削减各种大中型会议,增加短平快的碰头型会议;团队在各种活动中紧密协同,做好目标管理和前置安排,让每个人的能量流向最能产生教育效益的地方。

图片
图注:教学现场

以改善工作流程为例。在民乐小学的老师看来,流程迭代没有什么捷径,全靠上场常练习,下场常反思,把自己当作方法,让实践和理论之船来回摆渡。在一次“体艺节”结束后,民乐团队复盘生成了“举办学校'体艺节’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围绕主旨,锁定目标;精准导航,科学分配。

第二步,交叉权限,不分你我;上下齐心,麻花效应。

第三步,把握进度,做好计划;前置事务,追踪频次。

第四步,坚定决心,驱使行动;升级迭代,凝聚智慧。


图片

场景八:鸿雁飞行的时候,背后传来的是鼓励的声音

2022年底,民乐小学受邀在某论坛做“师生关系”的分享,安排了一位年轻老师来完成。这位老师平素与孩子的沟通比较生硬,这次他要完成演讲,首先得研究学校文化,理解师生关系背后的教育内涵,在自我审视中转变教育观念,走向知行合一。于是,很多老师看到,在操场的一个角落,一名虎背熊腰、双目圆睁的体育老师尝试用温情脉脉的语气,诵读一篇演讲稿……

民乐小学推崇“成事中成人,成人中成德”的文化,通过发布海量任务,比如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创生、成果的汇编、实施的落地,撬动所有人共研共创,雁阵飞行,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价值”的生态氛围

民乐小学每年坚持原创一首歌曲,一出舞台剧。2022年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开幕式上,一首《那座山》艳惊四座。创作灵感从哪里来?从团队丰富的在地实践中来,从刻骨铭心的教育领悟中来,在思想交汇中,生成一所乡村学校感人肺腑的文化表达。

学校是什么?是由一群活生生的人、活泼泼的精神构成的地方。民乐小学一位老师曾经这样深情想象:“若干年后,希望后来人对我们的评价,不是拿了多少成果奖,培养了多少重点苗子,而是这些前辈曾经深爱过很多人,激扬过很多人,唤醒过很多人,他们是一群能量蓬勃,动力十足的教育人。

图片

来源 | 根据新校长丛书2023年第2期《学校里的“能量管理”》封面报道缩写
责编 | 陶小玮
执行主编 | 安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