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皇帝-汉明帝-刘庄 在历史这个无比宏大的舞台剧中,出现了很多人。其中,有些人被我们记住了,而有些人却被我们遗忘。汉明帝刘庄是一位被人遗忘的皇帝。虽然,他是一位明君。 刘庄的名声不够响亮,但对于他的父亲和母亲,大家应该是熟悉的。他的父亲是东汉开国帝王汉光武帝刘秀,母亲是光烈皇后阴丽华。 '为官莫若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这是汉光武帝当年在街头发出的感慨。而这两句话,也让后世永远记住了阴丽华这个名字。 刘庄作为刘秀和阴丽华的儿子,被称为“皇二代”名副其实。但是,名声响亮的永远是第一,而并非第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刘庄的名声不响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秀的性格比较宽厚温和,但刘庄却并非如此,恰好相反,他的性格稍显暴躁严苛,这一点从一件小事上就能够看出。 刘庄登基后的一天,大臣药菘因为一件小事惹怒了刘庄。为了出一口恶气,刘庄手拿大棒,在宫中上演了“追杀记”。刘庄边追边打,嘴里还嘟嘟嚷嚷(估计不是什么好话) 。他们围着大殿转了一圈又一圈,气喘吁吁下的刘庄还是不肯放过药菘。药菘眼见事情没完没了了,就一头扎进了床底下。刘庄估计是累了,只见他拄棒而立,大喘几口气后说道,你赶紧给我出来,且吃我三百棒。而药菘在喘气均匀后,慢悠悠地说道,自古以来,天子代表的都是庄严肃穆,从来没听过皇上亲自拿棒子打人的。汉明帝听后一愣,想了想,把棒子丢到了一边,悠悠地说道,算了,恕你无罪,出来吧。 这一幕并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而是发生在汉明帝刘庄身上的一件真事。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汉明帝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但正是这位脾气暴躁的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将光武帝开创的治世发扬光大。 其实,汉明帝的“暴躁”是有原因的,这是他的一种政治手段。 光武帝作为东汉的开国君主,对待臣下采取的是宽松的政策,这是因为他具有较高的威信。而刘庄作为一个“皇二代”',并不具备他父亲那样的戚信,为了震慑臣下,他只好选择这种严苛的方式。当然,汉明帝的驭人之术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朝野间纲纪整肃、吏治严谨,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历朝历代,一个皇帝最不能忍受的事是什么?应该是别人试图染指皇位、图谋不轨吧! 皇位就如同皇帝的逆鳞,是他人绝对不能触碰的。如果谋反成功,结果不言而喻: 但如果失败了,那将承受灭顶之灾。 权利面前无亲人,这是古代皇室的生存法则。 但汉明帝刘庄却偏偏是一个例外。当他面对兄弟谋反时,并没有大下杀手,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自己的兄弟。 中元二年(公元5 7年) ,汉光武帝刘秀驾崩。在他的葬礼上,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当时,从各封地返回参加光武帝葬礼的诸侯王们(刘庄的兄弟们) ,竟然和即将登上皇位的刘庄坐在同一个位置上。行为举止轻浮放肆,好像他们才是未来的帝王一般,丝毫不把即将荣登大宝的刘庄放在眼里。就在刘庄的面子快要丢尽时,顾命大臣实在看不下去。才将这些目中无人的王爷赶了下去,结束了这场闹剧。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诸侯王们对皇位的窥欲之心。 通常,大多数的人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但是,此时就有一个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人出手了。他就是刘庄的亲兄弟--山阳王刘荆。 刘荆的具体思路是这样的:拉拢一个人联合动手推翻皇太子刘庄,夺取皇位。 所以,选择谁就成为重中之重。他把目光放在了前太子,现为东海王的刘强身上。当然,他的结局会使他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多么错误。 要想拉拢人,必须要有拉拢人的方法。而刘荆的拉拢方式就是写信。他在信中写道: 您是先帝的长子,却无端被废,连生母都遭到贬斥,实在太过屈辱。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起兵,推翻刘庄,夺回帝位。 刘荆猜到了开头(根本不用猜) ,却没有猜到结局。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封信只不过在刘强手中片刻,就被送到了刘庄的跟前。谋反计划失败! 事实证明,想要拉拢人,就必须对拉拢对象有所了解。刘荆的错误就是在不了解刘强的情况下,冒冒失失地写信,于是就暴露了。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刘荆要完了。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迁荆出止向南宫'。意思是说,把刘荆转到河南宫居住。需要注意的是,刘庄并没有把他软禁起来。 对于一个想要谋反的人而言,这种惩罚(其实也算不上惩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就是明帝对待兄弟谋反的一种态度。 明帝都已经如此高抬贵手,按理说刘荆应该感恩戴德了吧? 但事实却是:“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刘荆趁西羌作乱,再次密谋造反,但和上次一样,最终还是被明帝知道了。而他最后受到的惩罚是:转封为广陵王, 被遣回封地。 当然,这一处罚结果再次令天下人大跌眼镜。 而刘荆在经过两次谋反(未遂)未被惩罚之后,胆子也越来越大。 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后,找来一个算命先生。 刘荆:我长得很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了天下,现如今我也三十岁了,你看我可以起兵吗?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刘荆,那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想谋反可以,但别总让人告发好吗? 好吧,看相的人又把他告发了。一而再,再而三,再有耐性的人估计也忍受不了,更别说明帝并不是很有耐心的人。但即便如此,刘荆最后得到的惩罚也只是被软禁起来。 话说,都已经三次了,而且还被软禁,这次可以消停了吧?刘荆偏不。在这种情况下,刘荆还想再次谋反。他找来巫婆神汉之类的人物,想要用诅咒把明帝国咒死。可悲的是,消息又走漏了。有人向明帝上奏,要求诛杀这个整天想造反的王爷。 在明帝还没答应时,刘荆就畏罪自杀了。不得不说,刘荆真乃一代'奇人',每次想造反,都有人走漏消息。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明帝会对刘荆的造反如此法外开恩,会不会是亲兄弟的原因致使他无法下狠手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刘荆之后,还人想要谋反。而这几位并不是明帝的亲兄弟,比如明帝的异母弟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准阳王刘延。但最后,他们所受的惩罚也不过是废王易封、削弱封固而已。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汉明帝刘庄能够如此宽容地对待诸侯王谋反呢?史书上的汉明帝好像是一个严苛急躁的人啊? 其实,汉明帝之所以如此宽容地对待诸侯王谋反,是因为他明白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诸王,杀死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汉明帝把真正的杀招对准的是这些诸侯王背后的势力--地方豪族。 豪族,也被称为豪强,如果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会比较烦琐。 在这里,我们就用一句话来概括: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势族力量。 在古代,豪族们通常拥有很强大的势力。由于他们的强大,所以就成了威胁皇权的一大危险因素。所以,打击豪强,就成为古代官府的一大要务。 但是,东汉时的政治背景较为特殊。因为光武帝刘秀就是豪族出身,是南阳地方豪族的代表人物。而他打天下时所依靠的势力也是地方豪族,分别是河北豪族势力及南阳豪族势力。 所以,到了汉明帝刘庄时,如何运用、制衡豪族势力便是对他的一大考验。 需要说明的是,南阳豪族势力是从属于阴氏(阴丽华家族) ,而河北豪族势力从属于郭氏(郭后家族)。一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一边是刘秀的前皇后郭氏, 根据关系远近,汉明帝理所应当地选择了前者作为依仗。 所以,当诸侯王谋反的背后有郭氏豪族时,明帝采取了雷霆之势对郭氏豪族进行打击。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打击面不可谓不广。 所以,宽容谋反主犯,却严厉打击其党羽,便是明帝的策略。其实,真正有实力的并非主犯,而是郭氏豪族势力。这股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明帝赖以依靠的阴氏豪族势力,所以,只有把郭氏削弱至汉明帝可以掌控的安全范畴,他才能够安心。因为他要的是以南阳阴氏豪族为主导,河北郭氏豪族为辅的稳定架构,这才是明帝的核心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