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街面忆往 | 老二中,老师好!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1961年秋,我从法院街小学(今文化路小学)考入毓璜顶南麓的百年老校烟台二中。

报到那天,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见校门左侧是一幢精巧的欧式庭院,为毓璜顶幼儿园;校门正前方是宽阔的大操场及三座并排的教学楼。校门右侧有传达室、校医室、大礼堂,一幢三层办公楼在花园中若隐若现。

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1961年进校,1966年毕业,1968年3月应征入伍后离校。在二中呆了7年多,对母校的一草一木,我都如数家珍。

二中的正门坐落在校区的正北面。进入大门,有一条向南的大路和两条偏西的小甬路。沿着北侧的小甬路向西,依次是传达室、校医室、大礼堂及女宿舍。大礼堂分两层,二楼为礼堂,一楼为生物教研组、物理实验室及阅览室。

上世纪60年代二中校门

南侧的小甬路,路北有告示牌,路南是一个秀雅的小花园,园内种有各色花草及若干品种的樱桃树,还有生物教研组预测天气的测量架。园内曲径用鹅卵石铺设,花园周边环绕着高大的冬青树。

二中校区房前、路边多种植冬青树,那首老烟台流传颇广的顺口溜,“一中的偏松,二中的冬青,三中的无花果”,就是这么来的。

小花园西侧,便是1922年建造的凹型三层办公楼,一楼有教导处、总务处、数学教研组、外语教研组、地理教研组;二楼设有校长室、书记室、党办室、政治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历史教研组;三楼为图书馆。办公楼南侧为男教师宿舍。

两条甬路向西伸张的扩口处,有一棵百年国槐,槐下悬挂一口古钟,钟声清脆宏亮。夜晚,二中下晚自习的钟声,数里之内皆可闻。几十年间,二中师生的一切作息,皆听这口古钟号令。敲钟人万大爷默默值守,功不可没。

大门南向东墙,为一排宣传黑板报。那时黑板报办得十分活跃,每每出新,观者如堵。沿着黑板报墙继续向南,一个标准足球场赫然而现。足球场东侧设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篮球场东侧小树林里,有若干单、双杠。篮球场的东北侧便是校园的“运动中枢”——体育教研组。

足球场西侧偏北,有一座二层教学实验楼,偏南则是三座连排的二层教学楼。三排教学楼西侧,尚有四座错落分布的平房教室。而最西端,是化学教研组。化学教研组的南侧,是为学生中午熥饭、烧开水的伙房。我时常会想起伙房那位朴实勤劳的纪大爷,想起他操着浓郁的平度口音与同学们说长道短。

大操场最东部是生活区。南端有教职工食堂及规整的小菜园。北端是教职员工宿舍,为方便出入,东北端留有一小门,习称“小红门”。

上世纪60年代二中校舍

当年,烟台二中在高潮、张岱、宋延年、田玉芷等老一代教育家的引领下,名师云集,实力雄厚。

比如,我们的班主任万霞飞老师,她教语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这大概是二中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二中学子走上社会后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吧。为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万老师每堂课前都会讲一个课外成语,日积月累,成效显著。在工具书比较匮乏的年代,这个办法是很管用的。

再如,教我们初中代数的李长丰老师,数学造诣很深,讲课通俗易懂,强调概念清楚,牢记公式,多练习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除课本习题外,他经常找一些课外题给我们做。李老师富有幽默感,时常把同学说笑了,他还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

如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他当堂讲一道例题,让大家解题。他操着鲁西南口音,摇头晃脑地说:“隔墙听说客分银,不知银来不知人(烟台方言,“人”读yin)……”同学们糊涂了,纷纷喊:“什么银呀银的?”他连忙解释:“银子的银,人民的人,咋啦?错啦?”同学们明白过来,哈哈大笑,李老师也憨憨一笑。

我们初一开设外语课,教我们俄语的是俄语教研组组长赵春荣老师。首堂课,教字母发音,当读到俄语字母“Р”时,赵老师背着手,在教室转着圈发“Р”的音。因是卷舌音,很多同学发不出来,走到我跟前时,偏偏我发出来了。赵老师一听,立马指定:“你,俄语课代表了!”

之后,我们的俄语课程又迎来张景良和李品贤两位老师,他们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高中最后一年,课本中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原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语法难度很大,可我背诵得滚瓜烂熟。

这段学习生涯给我种下了俄罗斯情结。退休后,我饶有兴趣地先后四次去俄罗斯,目的就是去练口语。当我能以简单的生活用语与俄罗斯人沟通时,兴奋极了。

再说说教我们高中化学课的张述文老师。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场的,他眉飞色舞地说:“今年化学高考,整个山东考区唯一一个得满分(规定题100分,试加题20分,满分120分)的是咱二中高十一级四班的孙玉安。希望明年高考,在你们当中再出一个孙玉安……”孙玉安是张老师教过的学生,难怪他那么自豪。

张老师是二中有名的教学大牛“三大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届化学高考试题,他都研究得入木三分。轮到我们高考复习时,他给我们划分范围、总结试题类型,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我们反复做,其心切切,其意殷殷。

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由蔡孟僩(xiàn)老师讲授。蔡老师语言简洁干练,阐述深入浅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电磁感应课。运用楞次定律判定电流、电动势方向,他总结的“四原则”判定方法,非常准确。不仅在当时我用之解题如鱼得水,而且日后我到了通信部队讲课时,用起来依旧得心应手。

尤其令我终生难忘的,蔡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课外精心指导我们几个无线电爱好者。从制作晶体管单管调幅收音机上手,后来升级到多管机、晶体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制作和调试,这些技能,我们全都熟练掌握了。

巧的是,到了军队,我所从事的工作正好是无线电通信,恩师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令我终生受益。

对了,教我们几何课的是张绪勇老师,也是二中教学大牛“三大张”之一。他的数学造诣在二中有口皆碑。张老师曾在权威杂志《数学研究》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轰动一时。他上课从不拿圆规、直尺,在黑板上信手一挥,画出的直线和圆,下课后任凭同学去验证,基本毫厘不差。

教我们世界地理课的,是宇培麟老师。和张绪勇老师有一拼的是,他上课也很少拿挂图。讲到哪个国家,拿起粉笔,随手在黑板上勾勒几笔,该国的轮廓图就出来了,接着,一边讲解,一边随手添上该国主要城市、山脉、平原及河流等。很显然,那些要教给我们的知识,他早就烂熟于胸。

当然,二中的名师远不止我提到的这几位。他们有的教过我,有的没教过我,但提起他们的名字,一届又一届的二中人无不熟知:梁维国、胡乃懿、张克东、姜梦鳌、徐克仁、史克振、陈泰田、张春树、张国才、张崇荣、张立蓉……

60年过去了,而今,每每从母校门前走过时,我依然忍不住向里张望,而恩师们的教诲依然会在耳旁响起。

(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