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北从军往事(六) 陕西八大怪 吴海波 误传作者“殉职”的乌龙后,作者的父亲和妹妹去部队看望时合影,拍摄于1977年初夏陕西华县高塘镇 当兵时间一长,随着对部队驻地社会有所接触,也了解了当地的一些社会风俗特点,最典型的就是人们传说的所谓陕西八大怪,而且这陕西八大怪有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影响。 陕西八大怪准确地说,应该叫关中八大怪。其实,这“八大怪”一点也不怪,都是受历史上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这种现象我们见得比较多,在外训练经过村庄时,经常看见老乡端着大碗,蹲在墙角吮着裤带面条晒太阳。面条在南方一般都是细面,可是一到陕西,在他们看来南方的细面吃起来没有意思,必须得是大碗宽面吃起来才有味道,油泼面,biangbiang面都是正宗的陕西宽面。 说起biangbiang面,在连队时经常听陕西老兵们闲谝(陕西方言,闲说,闲聊的意思)时提到,当时不知道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怎么写?查新华字典也没有这两个字。近几年网络发达了,我才知道biangbiang其实是做面过程中的一个象声词,讲究一根不断,一碗三根,同时也见到了这个字的本尊,确实比较繁琐难写,跟招财进宝的合体字有点类似,但比招财进宝的合体字笔划更多,一般人是记不住的。现在很多软件字库中,也没有这个字,打不出来。不过,此字有口诀,背会了也就能熟练写这个字。biang字口诀很多,其中口诀之一是: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中间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个小勾挂麻糖,坐个车子回咸阳。 biang的汉字书写 第二怪,姑娘不对外。陕西地处关中平原,这里自古风调雨顺,物产也较为丰富,很少出现饥荒之年。在那个追求饱腹的年代,留在关中,而不是外嫁他乡,自然是多数女子所希望的。再加上十里内外都是乡里乡亲的,也能互相帮衬。这种姑娘不对外,曾是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主要是反映在历史上关中农村更为盛行。在现代社会,姑娘不对外这一怪就远远地弱化了。我们有位一起入伍的战友,在部队提干后在当地找了一位女银行职员为妻子。战友转业时,携妻一起回了我们老家湖北。所以说关中女子不对外,只能算是过去式了。 第三怪,秦腔吼起来。对于这一怪,我的印象最深。陕西秦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和其它唱腔不一样,男性唱腔靠吼,又称“梆子腔”,只有这样才是正宗的秦腔,吼起来的秦腔虽然没有越剧、京剧的婉转温润,可是却多了一种天生的厚重沧桑感。我感觉,秦腔女性唱腔就婉转温润多了,还是比较好听的。陕西有个易俗社,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专门研究秦腔的文化社团,也是我国的古老剧社。 我当兵时,部队驻地华县高塘镇东河村的大喇叭经常播放秦腔,播放得比较多的是样板戏《红灯记》的秦腔片段。大喇叭也经常播村干部用地道陕西方言发的有关通知。退伍后,我有一次去陕西公差,还专门去剧场看过秦腔戏剧演出。前些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以西安秦腔剧团人物生活为主要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装台》,里面有不少秦腔和西北戏曲唱腔,还有大量陕西话闲谝对话,我都觉得很亲切,一集不落地把整个连续剧看完了。 其实,陕西吼起来的不光是秦腔,前两年陕西华阴老腔风靡全国,后来女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班子合作,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华阴老腔中也有秦腔那种原始、粗犷的元素,气势震撼人心。 有一次,我在高中同学群中跟大家逗乐谝了几句陕西话,有同学惊奇私下问我怎么会说陕西话?我想了想,大概是东河村大喇叭的秦腔听得多,加上部队陕西战友们一起日夜摸爬滚打,耳濡目染就会了,而且说得像那么回事。但是,秦腔我是吼不起来,只会听一听欣赏。 作者(右)在139师文艺创作组时与师宣传队演奏黑管的西安战友1979年在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留影 第四怪,锅盔像锅盖。这一怪里是有故事的。据说是秦朝军队流传下来的一种干粮制造方法,打仗的时候,用头盔当锅,把水和面在头盔里烙成大饼,因此叫锅盔,锅盔一般做的像锅盖一样大小,饿了就吃两口。于是就流传下来了锅盔像锅盖这说法。 其实,陕西饼类食品是极其丰富的,不但有像锅盖的锅盔,还有名吃肉夹馍、羊肉泡馍等。肉夹馍、羊肉泡馍也是我们当兵时陕西战友们经常念叨的,着实馋人,但那时吃不到,只能空口谈一谈,有点望梅止渴的意味。现在,陕西肉夹馍、羊肉泡馍很多非西北城市都有,在其他城市都能很轻易地品尝,是不是正宗陕西肉夹馍和羊肉泡馍的味道,那就说不好了。 第五怪,房子半边盖。这并不是所谓的盖房就盖半边,陕西降雨量不大,一般人盖房子后边的一面墙用黄土干垒打成,但房顶上的盖瓦似乎是只向一边,而不是像南方盖房,屋顶呈人字形结构。我们部队驻防陕西,在旁屋建筑上没受当地房子半边盖的影响。先前部队刚移防到陕西时,营房是石砌的窑洞。后来再修营房,就是按照通常的屋顶呈人字形结构,有内走廊,叫什么样式我说不上来,反正不是房子半边盖。 第六怪,帕帕头上戴。这个现象我们在当地见得多。以前,陕西当地农村妇女,大都头上披着一块黑色或者白色的手帕。陕西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这里风尘多,太阳毒。并且这里盛产棉花,当地人把这些棉花做成手帕,既可以防尘防晒防雨,还能用来包扎东西和擦汗,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头上戴着帕帕在她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作者(左)和十一连陕西战友王友生1978年在火箭炮前合影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虽然四川、湖南能吃辣。但是老陕西吃辣比起他们也不弱。他们将当地特产秦椒磨碎以后,浇上热油,油泼辣子就这样出锅了。听说在以前陕西缺乏蔬菜的时候,辣子拌饭是常有的事,没啥都不能没有辣子。我们连队有的战友,就拿调好的辣子夹在馒头中吃,什么菜都不要,还不停地说嫽得很美太太。 第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为啥有凳子不坐,非要蹲起来?这是关中地区男人的习惯了。因为以前家家户户爱串门,吃饭时人们就蹲在门外,乘着吃饭时家长里短的唠起来,到了后来即使有了凳子,他们也不愿意坐着,甚至有的蹲在板凳上。另外,据传蹲着吃饭更容易有种饱腹感,民间有“蹲下吃饱,站起刚好”这一说法。 我们当新兵刚到连队时,部队还是住窑洞,没有食堂,开饭时我们班就在外面围着菜盆成一圈,蹲着吃。在外地演习时也没有室内就餐地方,也是在野外一个班围着菜盆蹲着吃,这在有板凳不坐蹲起来风俗的陕西,没有任何违和感和不雅之处。不过,我们不会像有的当地老乡一样,有板凳不坐而去板凳上蹲起来。 |
|
来自: 新用户6525yW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