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关雪》

 求是1025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余秋雨(1946~ ),浙江省余姚县人。文章写于1992年。该文首开当代长城哲理文化散文之先河。文章的题目虽是《阳关雪》,但并没有直接从阳关遗址写起,而是荡开笔墨写文人的魔力,他们的诗文可以把世界上生僻的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以致依诗寻景,实地踏访成为当代文化旅游的普遍现象。人们到底想要在文人诗文所写景物中寻找什么?提出这样的疑惑后,文章才开始写雪中探访阳关的过程,荒凉、肃杀、空旷的茫茫沙漠雪景和凸凹铺陈,令人惊骇的远年坟堆,勾起作者对古战场历史的追想;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这些凄婉的追想画面和阳关古迹实景构成了扩大的虚实延展空间,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怀古追思意味。

历史上的阳关曾经在王维笔下熠熠生辉,即便西出阳关再无故人,此时也可以对饮畅谈,这就是典型的唐人风范。他们经历离别,遭遇不如意时多半不会洒泪悲叹,而是将目光放得长远,把人生道路铺展得广阔,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一切苦难,这种充沛豪迈的精神气质赋予阳关温醇的气息,也使大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国势与文化繁盛。然而唐代艺术家的自信并没能延续久远,西出阳关的文人也再没有先前昂扬与恢弘的精神气度,于是,缺少壮美诗句滋养的阳关也就随之坍驰,终成废墟与荒原。心态强健与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胸怀气度,文人的社会地位与仕途命运又决定着他们的心态,谁在决定文人的社会地位与仕途命运?作者把思索的目光落在了皇权对于艺术家身份的限定上。文章将诗句里的阳关、实际的阳关以及对阳关的寻迹与叹息,逐层写来,自然而然地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深邃沧桑的怀古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