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观还在被量化吊打

 goldolive 2023-03-28 发布于广东

一、“价值投资”走下神坛

周末应朋友邀请,参加了一个闭门会,众多价值投资者们在春意盎然的杭州西溪交流价值投资的道和术。在这价值投资纷纷折戟的两年,大家抱团能在春寒料峭的深夜促膝而谈,这显得格外温暖。

当然也产生了很多火花,比如其间就谈到怎么看待价值投资和量化投资,我也分享了我的一些看法。

1、我对任何方法论都很尊重,无论是主观还是量化,无论是景气度投机还是价值投资。

2、价值投资在中国至少是条可行的道路,但是价值投资做资管产品不容易,首先认知深度有要求,其次也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其次需要负债端支持。

3、喊价值投资的口号的人很多,但这里面做得好的人稀少,鱼龙混杂,因此物以稀为贵。

4、从产品投资角度来说,量化投资这几年的收益均值和方差,均大幅好于主观选股。

我们看到“价值投资”标签的投资者们经历了2017-2020年的甜蜜环境,在“护城河”“核心资产”估值泡沫破灭后,这两年十分难熬。

很多价值投资标签的基金经理抱着质量因子股票不动,收益回撤巨大。

比如那个著名 “作为当代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曾经产品发行时如日中天,不过后来其一二级市场的产品跌得一塌糊涂。

比如给自己标注“超长期价值投资实践者”那位PM,高点发行的产品从三年封闭拉到6年封闭后,净值曾经到过6毛。

2021年,价值型基金经理颇为落寞,但成长赛道的冒了出来;到了2022年,拥抱小股票,拥抱低估值景气轮动的基金经理们又冒了出来。

在公募赛道化的今天,每年都是不同的赛道,每年都是不同的人,在排行榜上各显神通。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主观选股的基金颇为烦恼,如果根据排名来选基投基,那基本上要陷入全军覆没。

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主观选股基金经理,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一两年的业绩说明不了啥。

二、量化年年胜出

几年前,当我大比例投资量化指增的时候,有个财富渠道的领导在微信上笑话我肤浅:“量化alpha一定化会丧失,拥抱价值投资才是永恒”。说实话,那会我对量化不大懂,反正那个业绩好得我不敢想象,我反正做不出来。

最近,碰到几位做私募FOF创始人朋友,我咨询他们投不投主观多头私募与公募,他们都摇了摇头,我颇为震惊。

作为一个还是对主观多头还留有信仰的我,听了后确实很尴尬。

好吧,我把业绩拉出来看看,如下图:

Image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wind,数据截至2023年2月24日

结论是啥呢:自从私募量化大规模发展的这几年,量化几乎年年都在吊打主观多头。跌的时候跌得少,涨的时候涨得多!

除此之外,即使抛开幸存者偏差问题(差的比淘汰了或者不显示了),私募多头的平均业绩,不光是比量化差,比起公募来,长期仍然需要证明自己。

三、头部的比拼:量化又血洗主观

上面这个图里面,大家可能认为存在样本问题,有巨大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那么假设大家抛开那些小的管理人不看了,那看看规模以上管理人的业绩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牛b的人大概业绩咋样(当然,上规模前一定要有业绩嘛)

我们把2022年日均规模百亿的私募基金都拿来对比一下,这个样本数据为每家代表性产品费前业绩,经过了我们的核对和清洗,应该错不了太多。

私募多头百亿以上私募表现如下:

Image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wind,数据截至2023年2月24日,空缺为数据不全或有噪音

总体而言,可以看出三个结论:

1、业绩分化,主观选股的大咖们这几年业绩总体中庸。

2、对于规模以上的人,用中证800做基准较为合理,其总体相对于中证800还是有一定超额。

3、大家存在规模魔咒。上规模前业绩亮眼,尤其是大牛市时业绩要强,如2020年,但上了规模后普遍业绩平庸。

至于很多人说,费后业绩,或者说投资者拿到手业绩如何呢?咳咳,这个话题嘛,不能说,或者下次再说。

那么量化的头部呢?我们就把市场主流的500指增代表产品为例,统计业绩如下:

Image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wind,数据截至2023年2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