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系统的“鄙视链”

 我的教育人生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教育系统的“鄙视链”

作者:李广生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与其说不愿意承认,毋宁说不愿意面对——教育系统中存在着“鄙视链”。非常明显的例子是高学段对低学段的“鄙视”。至少我经常听到,大学埋怨中学,中学埋怨小学,小学埋怨幼儿园。“怨言”如出一辙,都说对方输入的生源质量差。大学说中学没打好基础,中学说小学啥都没学,小学说幼儿园没养成好习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幼儿园埋怨谁?埋怨家长风险太大,所以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同样是教师,幼儿园教师见到小学教师总是一副谦卑的样子,小学教师见到中学教师,中学教师见到大学教师,同样如此。大学教师位于“鄙视链”的顶端,自然有种优越感,所以经常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指导”。在这样的“指导”活动中,最认真、最投入的往往是幼儿园老师。

十三年前,我从中学转入小学,最初也是有点看不起小学。但很快,特别是深入小学课堂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小学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为两方面,一是为终身发展奠基,二是为全面发展启蒙。于是我提出“小学不小”的主张。我想通过这一主张改变人们对小学的偏见的同时,激励小学同仁树立专业自信,所以又提出“小学教育应树立大教育观,小学教师应具备大视野、大情怀、大智慧和大学问。”

上周,有幸到一所幼儿园参观。与以往走马观花不同的是这次有机会深度参与,还与一个大班男孩进行一局五子棋的较量,但铩羽而归。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说实话,我震撼了。我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我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你们做的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

一进门,一块孩子们自制的活动安排的展板,立在略显逼仄的门厅,立即让我感受到某种善意和匠心。这不就是教育吗?我心中暗想。

狭窄的楼道,墙壁上悬挂着教师的照片,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照片下方是他们自己的教育格言。和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不同的是,这些话是那么淳朴、自然、真挚,没有名人名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戾气,也没有鸡汤,更没有压迫感,是浓浓的人情味,所以更能打动我的心。在谈及教育必然引发焦虑的今天,这是多么宝贵的真情流露啊。但职称那一栏略显刺目,职称究竟能够说明什么?

见缝插针可谓是幼儿园空间设计的特点。楼梯拐角处的一块不大的地方,居然布置成一个小小的会客厅,贴墙处竟然安装了一个鱼缸。几条红色的大鱼安详且惬意的游弋,不时转过头看看我这个不速之客。热情的保安告诉我,它们好几岁了,是幼儿园的“老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楼后靠着院墙的过道旁,还有个小小的“动物园”。我看到了鸽子和兔子。我说我想到了麻辣兔头和鸽肉馅饼,同行的老师说孩子可不答应。热爱生命在这里恐怕不是一句口号吧。

不大的教室,被精心设计为各种功能区。你能想到吗,几平米的地方被开辟成舞台和剧场,舞台还分前台和后台。我被邀请观看一场演出,即便被邀请,也要持票入场。票是赠票,孩子手绘,且有座位号。观众不多,但演员一点不含糊,有板有眼,有模有样。表演结束举行了谢幕仪式,毫不逊色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那个演小狐狸的女孩,在我看来极具表演天赋。

所有这些,想必花了教师很多心思。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教育是一件花心思才能办好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花钱。

课堂这个词用到幼儿园也许不太严谨,确实如此,这里的课堂与我平时常见的课堂有很大区别,但与我理想中的课堂——“生命课堂”高度契合。首先是有温度,从开始到结束,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其次是有体验,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游戏中,体验着发现、探索和成功;第三是有合作,小家伙们分工合作煞有介事,台上台下还相互鼓励;第四是有质疑,孩子们提出问题和深入思考的样子,不仅可爱而且可敬;第五是有生成,这是我以为的课堂的最闪光的东西,他们居然让它频频出现。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个规律,还创造了一条条规则,他们是充满自信的创造者。

幼儿园教师非常辛苦。管理几十个孩子,操持吃喝拉撒睡一大堆事,既操心又费力还劳神,一天下来肯定筋疲力尽。这是可想而知的。但这并不是我向他们表达敬意的最主要原因。我致敬他们的是藏在这些辛苦背后的教育性。照顾孩子当然辛苦,但若没有教育蕴含其中,也就只是辛苦而已。事实上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的辛苦,所以是同情而不是尊重。

学段间“鄙视链”的始作俑者恐怕是知识。高学段之所以“鄙视”低学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以为传授的是高深的知识。很明显,他们把教育和教学割裂开来,甚至用教学替代或遮蔽教育。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这可以理解。但如今,人工智能全面袭来的今天,再死抱着这种观念就非常危险了。机器可以像人一样思考了,我们再用那些死知识填充孩子的大脑,让他们背啊、记啊、考啊、练啊,难道想让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这才是真正的毁人不倦。

幼儿教育因为知识含量低,所以更为关注教育而不是教学,他们的工作更为接近教育的真谛。以前,这是他们被“鄙视”的原因,今后将成为他们被尊重的理由。

我致敬辛苦的幼儿教师,但不仅仅因为你们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