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意锁链‖文/A下帝

 522小窝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恶意锁链

——读《告白》有感

A下帝
“恶人也许会死去,但恶意却永远不会绝迹。”

初次知道这一句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名言是在很久以前。那时我还很无知,总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恶意永不绝迹?难道恶意可以在好人身上?然而,当我读完湊佳苗的《告白》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深意与悲怆。恶意就像一条条锁链,把无数恶人、善人、无辜者联系起来,紧紧缠绕。即使恶人已逝,但他或她一定会不自知地将旁人拷上锁链。回到此书中,虽然每一章都反映了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扭曲且变态的人性所造成的。

《告白》这本小说剧情并不复杂,甚至在第一章绝大部分的内容就已经呈现给作者。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学老师、单身母亲森口悠子在校园游泳池内发现自己四岁女儿意外溺毙,后来经私人调查,发现竟是班上两位同学渡边修哉和下村直树谋杀的,然而,她却没有向警方报案,而是选择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并透露了她的复仇计划,制造恐慌情绪,在心里上折磨这两个未成年的凶手。一个复仇计划正逐步逼近。

之后的章节其实大多都在为人物作细致的刻画,而且对事情来由脉络进行更细致的补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篇小说是单薄的,很快你就会发现它真不简单,很不一般。

首先她的小说形式就非同寻常,第一个人开始讲述一件事,到了第二章便换一个人把这故事继续下去。而且第二人讲述的视角又会对第一个人讲述的事件进行更多补充与细节描述,比如老师名,同学名,“我”对此感受……作为读者,我很享受这样的阅读过程,一点一点地,在作者的引领下探索出真相、挖掘出细节。

其次代入感极强。这正如标题《告白》何为“告白”,其实是自己与自己在沟通,真诚说出。在第一章中,时不时出现“双引号”,然后“xx同学,没错”或者是“你们俩别哭”。我一开始挺纳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词汇?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不正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说话的真实体现嘛!此时,我不得不惊异于作者的想象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控。于是,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往下阅读。

而看完整本书后,我不禁陷入沉思。该书不仅在创作手法上独树一帜,其揭示的社会现状更是触目惊心。五个视角来观察一件事情,显得特别有代入感。每个人的的告白都是那么真诚切实。他们每一个视角都是对该事件更详尽的补充,因为同样一件事对每个人影响各不相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乃是第三章——慈爱者。在这里,下村直树母亲的遇害得到了更清晰的解释。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幸福选择了自我牺牲。对此,我十分反感。这样的“慈爱”是绝对虚伪的。虽然书中例子相当极端,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母爱难道还少见吗?那些母亲总认为自己吃亏,孩子会幸福,于是整天把“如果没有你,我会……”挂在嘴边。实际上,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教育只会使双方统统陷入无尽的懊悔与苦难。

在本书中,下村直树是一个懦弱、胆怯而孤独的孩子。他平庸无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他软弱无能,只会将恨意付诸笔端;他孤独无伴,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可是这些母亲都没有看见,一味地认为是外界的因素导致自己的孩子变成这副模样。所以她忍受着他的脾气,不停讨好。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时这位母亲走进他的内心,正确地教导他未来的道路,告诉他已做的事情不应该回避,而应承担责任……那么这场悲剧还会发生吗?但是她从未思考过这些。这种“恶”就是娜·阿伦特著名的“平庸之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下村直树因他的软弱与恶意,连着她的母亲,一同坠入深渊。这使我想到罗曼罗兰的名言“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褊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

而更直接的恶意则体现在渡边修哉与森口悠子。渡边修哉由于父母的离异没有好好关心导致他心理失常,长大后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杀了森口悠子的爱女森口爱美。仅仅是为了引起注意便能无视一条生命,渡边修哉因为缺爱逐渐扭曲了人性。更可怕的是,班主任同样变得病态且疯狂。森口借口未成年保护法不合理,残忍地报复两个少年。这毫无疑问地导致了下村直树杀死母亲,精神失常,同时令渡边修哉间接杀死自己的母亲。这难道真是她所说的“重新做人的第一步”?本书结尾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到了我的内心。这样的做法真的正确?这样的教育者不是也值得人们反思吗?

俗话说以暴制暴,以恶制恶。但这位复仇者却把其他人牵连起来,目的就是要让她看到两位犯人痛苦。这恶意锁链从渡边修哉开始蔓延,将老师,同学,家长连在一起。所有人因恶意生,因恶意死,恶意永远不会绝迹。
可是在这样冰冷残酷的环境下,又存在些许的美好。森口悠子与樱宫老师的爱情,修哉与美月的好感……都给其增添一抹温馨的色彩。但是这些彩色都被仇恨涂抹得一干二净。

我相信作者是在通过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告诉我们青少年犯罪当中所隐含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以暴制暴,以恶制恶,只会使恶性循环愈发扩大。正如苏格兰的名言“善意是连结社会的锁链”,我们应该与人为善,“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同时家庭教育的合理性、重要意义也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我相信只有做到这些,这条难以解决的恶意锁链才会彻底断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