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健康随笔】温健康:大锅

 健康晓语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大锅

                                  温健康

涉县原曲村有座古刹叫清泉寺。寺内天王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遭大火焚毁,只留两根大石柱直刺苍天。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但凡血性皆男儿,了却因缘即是尊。”

三十年前,我在原曲中学任教,每逢春日,常带孩子们踏春赏花。那年春天,领孩子们上了清泉寺。有个孩子叫赵子如,她父亲赵金安是原曲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从清泉寺回来后,赵老师问我“即是尊”是啥意思。当时我也不解。

接着,赵老师又讲了清泉寺一个故事。说寺上有一个小和尚,无缘无故就失踪了。全寺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一直到了晚上,做饭的和尚洗锅时才发现锅底有一架尸骨,大小像是那小和尚。还有一串念珠,是那小和尚常手拿的。

赵老师讲这个故事,是在说明清泉寺上锅大,进而证明僧多、寺的规模大。

这次造访潭柘寺,我也注意到了寺里的大锅。

潭柘寺天王殿一侧有座小院,小院里有一间展室,以图文形式展示了潭柘寺有关大锅的故事。

潭柘寺曾有三口青铜铸的大锅,一口熬粥,一口炒菜,一口烧水。

熬粥的锅最大。口径约有三米,深约四米。据说,煮一锅粥要用一石二斗小米。曾有“来僧不撵,去僧不留”之说。用这口铜锅煮粥,“漏沙不漏米”,因为铜锅底部有个凹陷处,似又有一个小锅,称之为“容沙坠” ,它起分火锤的作用,火焰通过分火锥涌向锅四周,产生热量后,锅内四周的水和米向上翻滚,又从中间往下沉,沙粒随势沉入“容沙坠”里,粥里就不存在沙土了。铜锅煮粥,用筷子捞不上米粒,吃粥又不稀。粥稠可吃,所以叫“吃斋”。

其次是烧水的锅。炒菜的最小。现在展室里展出的是最小的炒菜锅,深也有两三米,灶台高四米。灶门上方刻有“潭柘寺”三个大字。据说,过去潭柘寺毗卢殿东侧配楼是存放经书的地方,曾有一场大火,将楼和经书烧毁,楼前的紫玉兰和松柏也被大烧了,至今松柏上还有当时被烧的残迹,为了以后潭柘寺不再遭火灾,便刻了一块刻有“潭柘寺”的石匾,安放在大锅的灶门上,意思是潭柘寺每天都在大火之中燃烧,以后永远不再遭火了。

这么大的锅得七八个和尚烧火。大灶旁,曾有一座石刻的和尚坐在那里,面向灶火发愁,人称“愁佛”。墙上的图文解释说为没完没了的烧火而发愁。

我想,此和尚若为此而愁,岂可成佛?人间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大的锅,难道每天都有米下锅吗?潭柘寺家大业大,但人世间的小户人家呢?忧天下人之忧,饥天下人之饥,是为佛!此和尚既然称为佛,怎可为自己烧不完柴的操劳而愁?

潭柘寺的大锅不仅来僧不拒,来人也不拒。各地的香客、小商小贩、乞丐,大锅里都有他们的一碗粥。这颇有“吃大锅饭”的意味。

可惜这样的大锅在那个特殊的十年,有两口被炼了铜,只剩展室里的那一口锅。我不知锅底有没有“容沙坠” ,只见锅里堆了一层红色的杂粮包,是游客们从外面的一个孔中投进去的。院子里有一个商店,售这种杂粮包,十元一个。

大锅没打破时,饥渴时可以从大锅里施舍到粥,吃到大锅饭。现在往大锅里投一包杂粮,还得出十元钱。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锅饭也是佛救济贫弱普度众生的一种修行!

这时,在北京的赵子如来电,关心我在京的情况。我突然又想她父亲当年曾问的清泉寺的那幅对联。打破铁饭碗,打破大锅饭,故然有一种男儿的血性,但他们是否悟到大锅饭也有“众生平等、避两极分化”的因缘?

只有佛能悟到这一层。能支起大锅,让天下之人都有一碗粥吃,这是佛的境界!“即是尊”,尊者,佛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