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广成子说:大道的至精,在于阴阴阳阳之中;至道之极,在于至阴、至阳。不执着于视觉,也不执着于听觉,保持元神的虛极静笃,身体就会自然清正。致虚极守静笃,不妄作劳,不消耗元精,保持不思不议,才能够长生久视。不住心于视,不住心于听,合一到无心、无为状态,你的神就会守护你的形体,形体就可以长生。善护念于内,收摄六根(塞其兑,闭其门),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自然达到无上的境地,达到至阳之源,为你指出窈冥之门,那里是至阴之源。)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天地变化有主宰,阴阳变化各有归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体,精气神自然旺盛。我持一、守一、抱一,使精气神和谐,因此身体可以长生久视而不衰老。天师必定知道其中的含义,希望你能明白地给于解释。)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岐伯一只手上举到胸前,再俯首至手,说道:大道之言啊!如果不是我们神圣的帝王,怎么能够听得到这样至高无上的大道呢!)
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帝王明知故问,这不是想要把修真的要旨流传给万代之后吗?)
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以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圣心怎么这么仁慈啊!臣愚昧,哪里知道如此神圣的大道呢?仁慈的圣帝既然明问了,只好斗胆直言:窈冥,是阴阳的称谓。昏默,是内外的描述。枧听,是耳目的解说。大道既无形而又有形,有形而其实无形,无形隐藏在有形之中,有形混化于无形之内,才能形神俱妙,精神合一。)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虽然天师讲得很細了,我还是不能悟到其中的玄妙之处啊!)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乾坤之道,不外乎男女。男女之道,不外乎阴阳。阴阳之道,不外乎顺逆。顺行则生人,逆行则死亡。阴阳的原理,就是颠倒之术。世人都知道顺生,不知道顺生中有死亡;都知道逆死,不知逆行中有生机,因此就未老先衰了!广成子的教旨,是告诉黄帝奉行颠倒之术。)
鬼臾区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敝乎?(颠倒之术,就是溯阴阳的根源啊!阴阳之中有元神,内外之中也有元神的存在,视听之中也有元神。溯其根源而持守元神,元精就可以不摇动了。溯其根源而保守元精,元神就不外弛了。元精牢固元神完全,形体又怎么会衰败呢?)
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好极了!记载到《外经》上,传投和指示给大臣和医生们,使他们共同听闻到至高无上的大道,一起遗遥地畅游在无极的原野之上。)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这一篇黄帝提问,天师回答,是第一篇的论述。提问不只是黄帝一人,而回答只有岐伯天师,是黄帝引述天师的言论。黄帝并不是不知道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是想人人都知道广成子的。)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读《道德经》:“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窈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这段话忽然明白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