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历史之安阳市

 茶香飘万里 2023-03-29 发布于山西

  西周时期,安阳地区分属邶国、卫国等。

  东周时期,先后属卫国、晋国、魏国、赵国等。

  秦时,置安阳县,治所在今安阳市西南,属河内郡;置白马县,治所在今滑县东二十八里,属东郡。

  西汉时期,置荡阴县,治所在今汤阴县;废安阳县入荡阴县;置内黄县,治所在今汤阴县东北故城村;置繁阳县,治所在今内黄县西北。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置隆虑侯国,治所在今林州市。

  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改隆虑侯国为隆虑县。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司隶校尉部及十三州。

  隆虑县、荡阴县属司隶河内郡;内黄县、繁阳县属冀州魏郡;白马县属兖州东郡。

  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改隆虑县为林虑县。

  三国魏时期,复置安阳县;置长乐县,治所在今安阳县东四十里。

  西晋时期,长乐县、安阳县、荡阴县、内黄县属司州魏郡;繁阳县属司州顿丘郡;林虑县属司州汲郡;白马县属兖州濮阳国。

  北魏初,废长乐县。

  北魏天兴中,白马县徙治滑台城(即今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置凉城县,治所在今滑县东北。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废林虑县、繁阳县。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复置繁阳县。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林虑县。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析白马县置平昌县,治所在平昌城(即今滑县东)。

  东魏天平初,废安阳县、荡阴县、内黄县;置临淇县,治所在今林州市东南临淇镇。

  繁阳县属司州魏尹;平昌县、白马县、凉城县属司州东郡;林虑县、临淇县属司州林虑郡。

  北齐时期,废繁阳县、平昌县、凉城县、临淇县。

  北周时期,置灵泉县,治所在今安阳县西南。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邺县徙治安阳城(即今安阳市)。

  隋开皇初,析林虑县置淇阳县,治所在今林州市南七十二里淇阳城。

  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内黄县,徙治今内黄县西二十里旧县;析邺县置汤阴县,治所在今汤阴县东;析白马县置韦城县,治所在今滑县东南。

  开皇十年(590年),复置长乐县;改邺县为安阳县,治所在今安阳市;析安阳县置相县,治所在今安阳县西十五里。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杞州,旋改为滑州,治所在白马县;析内黄县复置繁阳县;复置临淇县;置灵昌县,治所在今滑县西南;置楚丘县,治所在楚丘城(即今滑县东),寻改为卫南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乐县为尧城县。

  隋大业初,废淇阳县入林虑县;废繁阳县入内黄县;废相县入安阳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滑州为东郡。

  白马县、灵昌县、卫南县、韦城县属东郡;安阳县、灵泉县、尧城县、林虑县、临淇县属魏郡;内黄县、汤阴县属汲郡。

  大业末,废汤阴县。

  隋末,废临淇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相县。

  武德四年(621年),废灵泉县;复改东郡为滑州;析内黄县复置繁阳县。

  武德五年(622年),废相县入安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繁阳县;复置汤阴县,治所在今汤阴县。

  唐仪凤初,卫南县徙治今滑县东北古黄河南岸。

  唐永昌初,卫南县还治楚丘城南。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滑州为灵昌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灵昌郡为滑州。

  唐天祐三年(906年),改尧城县为永定县。

  白马县、卫南县、韦城县、灵昌县属河南道滑州;内黄县属河北道魏州;安阳县、汤阴县、林虑县、永定县属河北道相州。

  五代梁开平中,改永定县为长平县。

  后唐同光初,复改长平县为永定县。

  同光元年(923年),改灵昌县为灵河县。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改永定县为永和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灵河县入白马县。

  熙宁五年(1072年),废滑州;废永和县入安阳县。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复置滑州。

  北宋元丰以后,内黄县徙治今内黄县。

  白马县、韦城县属京北路滑州;内黄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卫南县属河北东路开德府;安阳县、汤阴县、林虑县属河北西路相州。

  金国时期,废卫南县;废韦城县入白马县。

  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林虑县为林州。

  金兴定三年(1219年),置辅岩县,治所在水冶村(即今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

  元太宗七年(1235年),降林州为林县。

  元宪宗二年(1252年),复升林县为林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降林州为林县,未几复升为林州;废辅岩县入林县。

  至元四年(1267年),复置辅岩县。

  至元六年(1269年),废辅岩县入安阳县。

  安阳县、汤阴县、林州属中书省彰德路;白马县、内黄县属中书省大名路滑州。

  元末,废安阳县、汤阴县、林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安阳县、汤阴县、林州。

  洪武二年(1369年),降林州为林县;废白马县入滑州。

  洪武七年(1374年),降滑州为滑县。

  内黄县、滑县属京师大名府;安阳县、汤阴县、林县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彰德府。

  清朝时期,安阳县、汤阴县、林县、内黄县属河南省彰德府;滑县属河南省卫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安阳县。

  民国二年(1913年),复置安阳县;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滑县、林县属河南省豫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豫北道为河北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河北道,辖县直属河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滑县、林县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析安阳县城区及近郊置安阳市,为平原省辖地级市;安阳县徙治水冶(即今安阳县水冶镇);安阳市设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安阳县移治水冶;复置邺县,治所在崇义集;安阳县、邺县、汤阴县、林县属平原省安阳专区;内黄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滑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

  1952年,安阳专区、濮阳专区属河南省;撤平原省,安阳市属河南省,仍为省辖市;滑县改属濮阳专区;邺县移治白壁集。

  1954年,第三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改称郊区;安阳县还治安阳市;并邺县入安阳县;内黄县、滑县改属安阳专区。

  1955年,第一区、第二区并入郊区。

  1956年,复设第一区、第二区,第一区更名为车站区,第二区更名为文峰区。

  1957年,析汤阴县置省辖鹤壁市。

  1958年,安阳市改属新乡专区。

  1959年,安阳县改属安阳市。

  1960年,安阳县并入安阳市。

  1961年,安阳市复属安阳专区;复置安阳县,属安阳专区。

  1969年,改安阳专区为安阳地区。

  1973年,析文峰区、郊区设北关区;析文峰区设铁西区。

  1982年,安阳市复为河南省辖地级市。

  1983年,撤安阳地区,安阳县、林县、汤阴县、淇县、浚县划归安阳市;内黄县、滑县改属濮阳市。

  1986年,内黄县、滑县自濮阳市划入安阳市;浚县、淇县自安阳市划归鹤壁市。

  1994年,改林县为省辖县级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2002年,改铁西区设殷都区;改郊区设龙安区;安阳市辖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滑县,代管林州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