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朝科举制?① 隋代科举制是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 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由是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 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故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 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 由是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 后来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起到奖拔寒庶、抑制门阀的重要作用。 ② 对于隋朝科举制度是有争议的,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唐朝建立的,跟隋朝关系不大。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始,唐朝才成形的。严格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因为它缺少科举制度最核心的东西——科举考试。但是一般来说,人们都将隋朝科举制度当成科举制度的开端。 隋朝科举制度与其他朝代的科举制度差别很大,首先,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管理,也没有设立科举制度的核心科目——“进士科”。 可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是一种制度,因为它是十分随性的,科举制度重要的东西隋朝科举制度都不具备。 其次,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与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很有出入,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类似于“察举制”,它主要是举荐人才。 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是根据考试的成绩来判定的,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是否会被录取,他人对考生的印象并不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最后,隋朝科举制度没有规定考察的具体内容,它的考察内容是依照当权者的品行和需求而定。 综上所述,隋朝科举制度应当算是科举制度的萌芽,它虽然类似于“察举制”,但是它与“察举制”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某些方面它与科举制度有类似之处,因此隋朝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萌芽。 ③ 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的先进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是隋朝杨坚的首创,其目的主要是对抗世家大族,尤其是关陇世家。从东汉开始,中国开始了世家豪族阶段 无论东汉的察举制,还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其实都是世家豪门的天下,即使所谓的寒门士子,其实也是世家,不过是相对贫弱的世家罢了。 隋文帝杨坚为了避免皇权被世家豪门架空,开创了官员选拔科举制度,即所谓唯才是举不计出身。隋朝的灭亡,固然主因是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但是也有豪门世家反对科举制度的因素。 二、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采取了开科取士的方法。 公元587年,文帝定制,每州每年保荐3名文章华美贡士。599年,隋文帝又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斡济(有才)两科举人。607年,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定十科举人,其中开设“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提倡文人以诗赋获取功名。 隋唐以前,人才的选用通常是君王和一些官僚以个人好恶为标准,而隋唐的科举制度与此相比是一种进步,它客观上对开创清平的政治文化局面是有利的,也使不少门第清贫的文人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朝廷重才学、轻门第的良好风气,也是困家兴盛的一个标志。 三、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四、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背景和影响?1、隋朝是科举制度的形成时期 1、背景: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不能满足众多庶族地主跻身仕途的要求,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朝统一后,在选官上实行科举制。 2、形成: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以来选官上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3、影响:打破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 1、过程:贞观时期,增加考试科目,其中进士科最受重视。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2、考试科目分类: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名目很多,制科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授予官职。 3、使科举考试成为定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 3、北宋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时期 1、北宋初期科举的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2、北宋初期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科举考试经过宋代改革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为地主阶级各阶层通过公平的考试跻身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3、北宋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的改革: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为变法选拔实用人才。 4、明清是科举制度的僵化时期 1、明清的八股取士: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的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 2、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读书人为了做官,拼命诵读四书五经,追求八股文死板的作文形式;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清末是科举制度的改造和废除时期 1898年戊戌变法中皇帝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后遭慈禧太后否决。1901年慈禧太后迫于形势,不得不下诏改革科举,实行新政。然而点滴改革无济于事。在中国资产阶级创办新式学校、主张废科举的压力下,慈禧根据张之洞等人建议,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自此,在我国实行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 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首先,积极影响: 第一,政治方面的积极影响。 科举制度的实施,代替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统一,即儒家思想,对思想的统一和宣传忠君爱国思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政权的稳定;科举制度相比于九品中正制更加公平,为广大庶族地主和平民子弟提供了做官的通道,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稳定;表面公平的科举制度,淡化了背后的阶级压迫,调和了阶级矛盾。 第二,文化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即是广大青年要学习的内容。为了当官,很多人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拉关系交朋友,国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对知识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各地私塾开始兴盛起来,广大平民也想花点钱送孩子去念书。 第三,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九品中正制晚期的时候,世家子弟不学无术,体弱多病,不求上进。科举制实行以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只要努力学习,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就可以迈入官场,实现伟大的政治抱负。 然后,再来谈谈消极影响: 第一,科举制度是君主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科举考什么?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罢了。不考些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净考些麻痹人思想的东西。这样下去,中国人思想的僵硬退步是必然的,官僚不再是君王的合作伙伴,反而变成了君王的奴仆,社会越来越封建专制。 第二,科举制度对教育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全体国民一起死读书,而不去学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五、隋唐科举制度确立?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是科举制度的确立时期。 隋唐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后来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到了唐朝,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的人数;武则天时期增设殿试、武举。发展到唐玄宗时代,进一步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度进一步确立和完善。 六、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1、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 2、隋朝初期,还是沿袭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讲究子承父业。 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 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选拔制度。 科举制虽为隋、唐以后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但世袭制,荐举制以及军功、吏进、纳赀捐官、荫封等其他选官制度作为科举制的补充形式仍继续存在. 七、如何看待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隋唐科举制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分科考选官,隋炀帝设进士科完善: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作用: 1、冲破世家垄断仕途局面,抑制门阀。 2、扩大官吏来源,庶族进入政权 3、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4、人才选拔,官吏任命于中央,加强了集权,利于稳定。 八、对隋朝科举制度的分析?隋文帝时期,正式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的先进人才选拔制度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隋朝奠定了科举制度的基础,以后历代历朝沿用,并逐渐丰富完善。 唐代,科举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四代继续相袭。至清朝光绪31年,即1905年,清政府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共推行1300年。 九、隋唐时期,科举制是怎样建立和完善的?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依.原因: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贰.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三.创立: 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四.发展: 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十、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唐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
|
来自: 昵称SfQLsGWL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