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全身真菌感染中肺部占50%~60%,病情易被原发病掩盖,未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30%~80%,以曲霉菌、隐球菌、胞浆菌、白色念珠菌、毛霉菌及放线菌多见,主要为渗出、坏死或肉芽肿病变或有空洞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气喘、呼吸困难等,发热最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IPFI是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继发性IPFI是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常见。

三种常见IPFI的CT表现

 ①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较典型CT特征包括肺结节(≥1cm)、肿块以及晕轮征 (halosign)、反晕轮征(reverse-halo sign,RHS)、空气新月征(air-crescent sign),晕轮征疾病早期出现率非常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反晕轮征系中心为局灶性磨玻璃影,周围为实变软组织影的征象,空气新月征通常在治疗开始后2~3周出现,梗塞的肺组织收缩可在病灶内形成的空气影,其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缓解有关,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预后好转的指标,空气半月征要特别与曲霉球鉴别,后者只发生于免疫正常患者,为在原有的肺空腔结构中形成含有曲霉寄生的团块,在该团块与肺空腔结构之间也能出现类似于空气半月征的气腔间隙,病灶内的由于有曲霉菌丝的存在,对坏死物质可能产生某种粘性或向心力,使得坏死物凝集成团从病灶边缘开始剥离,而对于念珠菌或隐球菌,其光滑菌落的特性不具备这种特性,不能凝集及收缩坏死物成为独立的团块而产生边缘的裂隙,因此空气半月征仅在曲霉感染中出现。

②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薄壁,无菌丝体,芽生型荚膜酵母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特别鸽粪污染的土壤或腐木中,病理基础是隐球菌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以结节和小斑片为主,一般多发,密度较高,多数密度均匀,深分叶,长毛刺,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结节且趋向于多发簇状分布,也可为孤立结节, 很少出现空洞,慢性隐球菌感染可见“幽灵征”,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也常见于此类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而肺念珠菌病及肺曲霉菌病以血行播散途径为主,并以出血坏死性结节为主要病变,其结节灶内的支气管结构因菌丝的侵犯及阻塞而容易遭到破坏,因此支气管充气征相对肺隐球菌很少发生“幽灵征”主要是由于结节内部坏死形成的空洞,同时结节的收缩力使空洞进一步扩大,这两个空洞就没那么对称了,类似👻,主要可见于引起肺组织坏死,其均与肺结节的收缩力相关,因此多伴有胸膜牵拉。

    ③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病理基础亦为肉芽肿病变,病灶中心区多见低密度坏死区,主要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小斑片影,表现为补丁状,呈小片状分布,合并散在结节,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且病灶变化较快,可形成双肺多发结节,多不累及肺尖,这对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欧洲癌症治疗组织及真菌病研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中认为:晕征、新月征和实变区内的空洞是肺部真菌感染的特征性表现,晕征在三种常见IPFI中都能发生,在侵袭肺血管的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中,晕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管侵袭性的真菌感染(隐球菌),由于隐球菌荚膜物质抑制能够粒细胞的趋向性和吞噬作用,因此,这种炎性反应出现较少,导致晕征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出现率较低,另有研究表明:结节通常位于胸膜下区域,由于肺外周带的血管及支气管更为细小,更容易受到真菌的梗塞或侵袭,因此结节更倾向出现于外周带,有文献表明:肺癌病灶增强 CT值增加范围约21Hu~60Hu;而多数肺真菌感染病灶多呈中重度明显强化,增强 CT值增加范围多为41Hu~80Hu;肺结核病灶强化程度一般较低,多在40Hu以下,部分为41Hu~60H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