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胸腺属于机体内淋巴系统的组织器官,其主要发挥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对机体呈现正常免疫状态发挥关键功能。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是前纵隔最常见原发肿瘤,起源胸腺上皮细胞,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生长较缓慢,好发 30 ~ 50 岁中青年人群,常伴重症肌无力,但很多文献报道胸腺癌伴发重症肌无力比例较胸腺瘤少,部分还报道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无关联。

    依据2004年WHO分型标准,将TETs分A、AB、B1、B2、B3、C(胸腺癌)6种亚型A型是一种器官性上皮性肿瘤,由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组成,伴少量或不含淋巴细胞;AB型由含淋巴细胞较少的A型胸腺瘤成分和富含淋巴细胞的B型胸腺瘤成分混合组成;B1型主要由类似胸腺皮质上皮细胞组成,其中散布大量未成熟淋巴细胞,有胸腺髓质分化的区域,伴或不伴胸腺小体;B2型由大多角形肿瘤细胞组成,可见未成熟的T淋巴细胞,且数量常超过肿瘤性上皮细胞;B3型主要由轻度异型、中等大小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混杂其中;C型即胸腺癌,包括角化或非角化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样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样癌、透明细胞癌及未分化癌。

     A型:病灶形态为梭形或椭圆形;B型:病灶形态以圆形或多边形为主,根据淋巴细胞数量、上皮细胞特点分为B1型、B2型及B3型胸腺瘤;AB型:B1样或B2样表现出混合性A型胸腺瘤;C型:胸腺癌,A型、AB型为良性腺瘤;B型与C型为恶性腺瘤。所以将WHO分组简化分为低危胸腺瘤(A/AB/B1)、高危胸腺瘤(B2/B3)及胸腺癌(C)3组。

    胸腺瘤分期:

    I期:包膜完整,未浸润;II期:对周边胸膜或脂肪组织侵犯,或镜下包膜浸润;III期:对大血管、肺等周围器官侵犯;IV期(IVa期为胸膜或心包播散,IVb期表现为淋巴道或血道转移),

     CT表现:良性胸腺瘤以规则形态圆形或卵圆形)、大部分光滑平整、密度多均匀、轻度强化为主,而恶性胸腺瘤以不规则形态、边缘不光滑分叶或毛刺、不均匀密度病灶内低密度坏死,钙化或囊变、明显强化为主要CT表现。此外,良性胸腺瘤患者无局部侵犯及转移发生,而恶性胸腺瘤有局部侵犯、转移。

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ˈθaɪmɪk]  epithelial [ˌepɪˈθiːlɪəl]  tumor [ˈtjuːmə(r)]TET)

Bite back  欲言又止

I had to bite bake a yelp of surprise 我只好强忍着,没有惊叫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