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中山国,现2300年前的书法,风格奇葩,却成国展热门书体

 四海为家* 2023-03-30 发布于广东

1974年,河北平山县考古发掘,揭开了一个只存在于史籍上的小国——中山国。之所以确定为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很大的原因是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且有的带着铭文。

中山王厝鼎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的一个分支,存在于公元前414年—前296年,距今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中山王厝方壶、中山王厝鼎以及中山王圆壶因器型精美、铭文清晰,被合称中山三器。

中山王三器铭文,除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外,也引起书法家们的注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书法名家徐无闻先生就专门学习中山王篆书,一时名声大振。到了21世纪,在全国书法展上也掀起一股中山王篆书热,入展、获奖作品常见中山王风格的篆书作品。

徐无闻书法

中山王篆书瘦劲精美,体态修长,尤其是线条呈现的流畅感和出锋的处理方式,深受书法家喜爱。中山王篆书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在我们已见的所有书法资料中,都算得上别具一格,是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

中山王厝鼎铭文

中山国居河北,与赵国为邻,战国早期曾有一段复国中兴的光辉历史,其后中山国参与了对燕的战争,大获全胜,掳燕国吉金,勒铭记功,这就是《中山王厝方壶》铭文所记内容。

其与载有中山文字的铜器所载文字风格一致,成熟而鲜明,可视为同一作者所作,其中最有特点的应为《中山王厝方壶铭》。

《中山王厝方壶铭》

这件作品制作之精微是战国时代铭文之冠,其工丽秀美无以复加,圆转流媚虽不及鼎铭,而方整端严则犹有过之,我想这与壶壁形制较为简单,使作者可以从容奏刀有关。

另外,作者技术精湛能够运刀如笔,从而线条刻画鲜活生动,轻重起伏尽出自然,方折合以线条的拗曲使得棱角尤为分明,而意气形势由此不断转换,且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这是远古“匠人”高超技艺的完美展现。

《中山王厝方壶铭》铭文

匠人所抱有的意念,是力求其技术得到普遍的赏识,在他们看来不能打动世人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得到普遍赏识的技术才有价值。而要想得到普遍赏识条件即在于作品本身能否达到人性更深、更高的境界,中山文字所展示的美感让我对远古“匠人”肃然起敬。

多数线条首尾尖利,一贯直下,并且富于轻重变化的韵律,启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似乎表明,作者是在力图再现书写所特有的生动之美,展现了线条多情媚姿。

书法国展上的中山王篆书

“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两种:曰优美,曰宏壮,自巴克及汗德《今译康德》之书出,学者殆视此为精密之分类也”(王国维语)。然而,中山文字所显现的书法线条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第三种美,这是阳刚与阴柔的奇妙交汇,又绝非“文质彬彬”的“中庸”之美,而是至刚与至柔的亲和之美,两极之美互相渗透,互为彰显。

中山王圆壶

在这种让人产生惊愕力量的直线背后,是圆轻飘摆的曲线,是螺旋环曲、浓重的装饰意味,这种装饰意味所传达的又非《王子午鼎》这种受楚巫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离奇的鬼魅意象,而是韬光养晦、绵韧顽强的王者正道。

中山王圆壶铭文

温克尔曼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一种静穆的伟大。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中山铭文所展现的美,是再确切不过的了,就像大海,不管它的表面多么波涛汹涌,它的深处永远停留在寂静里,铭文中所展示的乃是中山先民伟大的、沉静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