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厂产能跟不上订单量,到底是谁的问题?做好预测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弘毅供应链 2023-03-31 发布于上海

工厂产能跟不上订单量,是客户的问题,还是工厂的责任?

供需两方面都可能有一些问题

1.供应方的问题

1)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产能

老板知道自己有多少设备,多少员工,但是没有精细化的产能管理,一方面喊产能紧张,来不及做订单,另一方面发现产能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

客户对此也感到很困惑,供应商到底有多少产能,除了工厂最资深的计划员,没人能说得清楚。

2)没有产能管理计划

老板以前没把产能管理当回事儿,需要统计产能的时候就把生产经理抓过来问个大概的数字。生产是负责管理车间现场执行的,不会知道客户在未来的需求数量,也不清楚产能是否可以满足,于是就拿不出产能管理计划。

产能管理需要由供应链负责牵头,通过中长期的产能规划,来告诉公司高层应该使用什么样的产能策略,才能保障客户订单的交付。

3)缺少需求沟通机制

显然供应商的沟通是滞后的,在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被迫向客户进行沟通,而且没有留给对方缓冲余地。

供应商如果有更好的沟通机制,客户就能尽早地获知产能不足的问题,那还有时间采取其他措施,比如寻找其他货源,开发替代商品或原材料。

进一步说,客户喜欢的供应商,是那种会主动来沟通问题的,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发现瞒不住了,搞不定了,最后才来和客户反映情况。缺少和客户主动沟通的思维方式,是国内很多供应商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

2.采购方的问题

1)是否有Plan B

面对供应链的中断,采购方是否提前做好了预案?显然做得不够好。

在全球采购大背景下,供应集中到成本最低的“洼地”,一旦供应商进入了跨国公司的采购系统里,意味着可以承接客户全球的订单,不管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本地,都可以向这家供应商下单,最终就变成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策略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但存在供应风险。如果没有Plan B,采购方就会把自己的供应链暴露在风险之中。

根据2021年BDO制造业CFO前景调查发现,50%的美国中等规模制造商计划寻找替代或后备供应商,以克服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有远见的公司都会给自己留一手。

2)是否提供了滚动的需求预测

滚动预测是指从本月开始,向后12-24个月的需求预测,从下个月开始,再提供一版最新的数据,如此反复,不断更新实时数据给供应商。

关于更新预测的频率根据双方协商而定,有些公司是每周更新,而还有些每个季度一次,并没有强制的规定。

定期提供预测,可以帮助供应商获得未来需求信息。我们不在这里讨论预测准确性的问题,有一点大家要保持一致,那就是有预测要比没有预测要好,记住“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3)是否指导供应商做好产能管理

如果供应商没有产能管理方面的经验,客户也应该进行指导,比如提供一些基础知识的培训,现场产能统计,提供标准模板,指导如何使用预测信息等等。

产能和预测管理该怎么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