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皇后究竟多牛?

 闲之寻味 2023-03-31 发布于广东

大明皇后究竟多牛?三个女人缔造三个盛世,其中一人更是女中尧舜

浅尝江湖
关注
2023-03-16 20:53

来自广东

大明开国276年,期间涌现了无数能人异士、名臣能将,在这些将领外还有一个群体在明朝的历史中发挥了绝佳作用,便是明朝初年的三任皇后,每一任都功绩无数,其中一位皇后更是被后人称赞为女中尧舜,她们都是谁呢?都做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开国之母马皇后

马皇后对朱元璋的一生帮助颇多,不仅是改变了他的命运还在之后成为他开辟基业的得力助手。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就颠沛流离,最终在25岁这年加入了当时势力不容忽视的郭子兴起义军。

加入起义军后朱元璋因作战英勇、精明能干逐渐被郭子兴重视,马皇后的生父母早早去世,去前将其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成为后者的干女儿。

史书记载马皇后聪明善谋,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还能颇通文墨,熟读诗书,可见自小便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养。

最终郭子兴将马皇后许配给了当时颇受重用的朱元璋,借着这次婚姻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地位大涨,话语权逐渐增高。

后来在郭子兴及其儿子双双战死后,作为“干女婿”的朱元璋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郭子兴的部队,获得了造反的一份大礼包,这自然也与马皇后分不开。

其次朱元璋虽作战勇猛,颇有才干但大字不识几个,而行军打仗不止是下发命令那样简单,还包括了军令起草、粮草部署、行军路线时间以及侦察敌情等多个环节。

每当这时候熟读史书的马皇后半发挥出了她的作用,可以说为朱元璋成功打下江山献计献策,成为其绝佳政治帮手。

当时朱元璋在前头率军打仗,马皇后便在身后稳定军心、为将士缝补鞋袜、清洗衣服,以及跟随战情再积极进行军队家属的战略转移,贡献非常巨大。

朱元璋荣登大宝后,马皇后仍然积极为明朝的吏治经济、人才储备等方面殚精竭虑,时常劝谏朱元璋要善待众将士,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后期马皇后甚至成为了朱元璋和以前旧臣们的关系维系纽带,多次拯救曾经一起打江山的部下性命。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身患重病,在性命危急关头她还是再三向朱元璋建议到要求贤纳谏,善待臣子及民众

马皇后的一生堪称开国之母的称号,朱元璋生性多疑、权力欲极重,在即位后这一性格极为明显,而马皇后总是能从中斡旋、调节君臣关系,功劳巨大。

与朱棣一起打基业的徐皇后

徐皇后是大明第二任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青梅竹马,她的出身也是非常显赫,父亲是明朝开国将领徐达。

徐达一生战功赫赫,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虎父无犬女,徐皇后自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男性。

史书记载她熟读史书,有女诸生之称,诸生即指的是古代接受儒家教育且进入到府学学习的生员,由此可见徐皇后是当仁不让的女夫子。

一开始徐皇后被任命为女官在宫中任职,三年后被正式册封为燕王妃,4年后和朱棣一起前往封地就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棣永远不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但是太子朱标的去世打乱了这一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选定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但是朱允炆即位不久便在一帮儒臣的煽动下公然选择削藩,直接将5位藩王贬为庶民,引起了众怒。

最终朱棣为自保发动了靖难之役,率军南下出击,坚守封地的重任便落在了徐皇后和儿子朱高炽身上。

当时封地燕京曾一度被建文帝的50万大军团团围住,危急时刻徐皇后号召全城的民众以及将士家眷坚守燕京,甚至是身着盔甲站上城墙督战,最终靠着城里的老弱病残徐皇后硬是坚持到了朱棣北归。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这四年里朱棣每一次毫无后顾之忧的率军南下,背后都是徐皇后在坚守燕京城。

1402年朱棣成功即位为帝,徐皇后也顺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母。史书记载徐皇后的册封礼非常隆重,她的皇后玉玺是帝王才能使用的盘龙纽,按照惯例皇后之玺一般都是金龙纽,但朱棣认为徐皇后值得更好的。

成为国母后,徐皇后还是发挥着为明朝的朝政积极献言献策,她屡次劝谏颇注重官员履历的朱棣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示选官员更应该看是否德才兼备,而不是以往的履历有多深厚。

其次她还劝谏朱棣要与民休息,表示进行了四年战争后国内不宜再发生大型战争,应该韬光养晦、发展经济民生。

1407年徐皇后因病薨逝,去前还在向朱棣建言要与民休息,积极恢复民生社稷;要广用贤才、明是非善恶;更是让朱棣不要娇惯她的家族。

徐皇后的临终遗言句句不提自己,只言社稷民生,可见其身为国母的深明大义。

女中尧舜张皇后

明仁宗的皇后张氏在当时有着“女中人杰”之称,她可以垂帘听政却没有过多干预朝政,而是选用贤臣名将辅佐年幼的皇帝,在薨逝前心里装的还是关于明朝的事情,一生可敬可赞。

张皇后,即宣宗朱瞻基的生母,她一生曾辅佐过三位皇帝,婆婆是大明第二任皇后徐氏,公公是永乐帝朱棣,丈夫为仁宗朱高炽。

她出身平民,早年因德行兼备被选入宫中为朱高炽的妻子。1395年朱高炽被封为燕王世子,她则顺势成为世子妃,其父因此得封指挥使。

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但他这个太子之位坐的并不十分稳妥,一是因为他身体过于肥胖,随便走几步都要宫人搀扶,也因此患有肥胖带来的其他疾病;

二是因为过于肥胖他不善于骑射打猎,喜静不喜动,这让朱棣颇为不喜;

三是他的同胞弟弟汉王朱高煦不仅善骑射还战功赫赫,颇受朱棣喜欢,认为此子类我。

因此朱高煦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长久地在暗中谋划着成为太子一事。

对此张皇后便只能走起曲线救国路线,每天在徐皇后和朱棣面前尽孝,史书记载她侍奉公婆十分尽心,一直谨小慎微,很受这两人的喜欢。

其次是她生有最得朱棣喜爱的孙子朱瞻基,为此一直带着儿子进宫在朱棣面前刷存在感。

最后当时的徐皇后和许多大臣也非常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认为太子人品贵重、宽仁孝顺,会是一代明君。

最后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朱棣也认为如果朱高煦即位其余兄弟或许不能存活,最终放弃了改立朱高煦的想法。

张皇后为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从中一直积极斡旋,让后者颇为感动,她的地位也与日俱增,最终得到了丈夫的信任。

朱高炽即位仅10个月就驾崩了,自古以来政权交接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因为张皇后的稳定大局,明宣宗顺利登基为帝。

彼时明宣宗尚且年轻,因而当时的军国大事一一由张皇后裁决,但她非常有分寸,不越界、不越权,因而很受一班儒家大臣的赞誉。

虽然已是明朝的第一话事人,但张皇后非常低调,不仅自己不越界插手军国大事,还多次命令其家族不要仗势欺人、参政议政。当时史书记载她的弟弟张升本身已经小心谨慎,但还是被张皇后多次申斥,最后更是直接不让他入朝。

在张皇后的言传身教下,朱瞻基彻底亲政以后兢兢业业处理政务,时常关心百姓疾苦,任用贤臣良将,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家有余粮、国力强盛,创造了后世有名的“仁宣盛世”。

1435年年仅38的朱瞻基驾崩,这时朝中突然传出谣言说张皇后要立自己的亲儿子,即朱瞻基的同母弟为新帝,因为当时的英宗只有9岁,且母亲孙太后颇为张皇后所不喜。

谣言很快便蔓延开来,在宫内外形成了不小的动荡,得知此事的张皇后当机立断将英宗抱至乾清宫,当着百官的面宣布英宗将是新的天子,平息了谣言。

英宗幼年即位,按照中国的历史传统此时正是垂帘听政的绝佳时机,但张皇后却拒绝了群臣的这一建议。她选择另辟蹊径选用贤明忠心的“三杨”为辅政大臣,有力地稳固了明朝的政体。

英宗年幼,太监王振常随侍左右,因善于溜须拍马和谗言深得英宗喜爱,张皇后得知后多次申斥王振,以及限制他的权力,因而张皇后在的时候王振不仅不能擅权,就连基本的飞扬跋扈都做不到。

至于为什么没有赐死王振,这都得益于英宗多次求情的缘故。

直到1442年一直为明朝操心的张皇后倒下了,不多久薨逝于床榻。而她去后无人再能限制王振,英宗正是在他的怂恿下发动了差点颠覆大明政体的土木堡战役

总结

纵观大明朝从开国之后始,先后三代皇后,可谓个个贤明,也正是在这三位贤内助的帮助下,大明朝先后开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这三个将近百年的盛世,从而也奠定了大明帝国276年强盛的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