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 楷书《金刚经》

 家有学子 2023-03-31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明史》本传载其“以善书称”、“通禅理”。 书法主张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又借佛法阐述书法之“八还说”“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余此语悟之《楞严》八还义。”(《画禅室随笔》)可惜,融汇其“八还”书法思想精品《金刚经》很少为书家所知,未见著录,唯收于即墨杨氏《承贵堂法帖》;又因董书多行草,其楷书唯此经保留为多,正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今补其残损,使还原书风貌,或可从中领悟董氏禅理书法之三昧。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经》。“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金刚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它于东晋列国后秦姚兴帝弘始四年(公元四〇二年),由印度来华僧人鸠摩罗什译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大乘佛经。从古至今有不少书法名家写过《金刚经》。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融汇董其昌书法思想的精品楷书《金刚经》却很少为书家所知,未见著录,只收于即墨杨氏《承贵堂法帖》;又因董书多行草,其楷书唯此经保留为多,正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