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需要吃低钠盐吗? 到底是“静”好,还是“动”好?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运动与健康、寿命之间的关系讨论一直都很热络,无外乎分为“静养派”和“运动派”。临床上也不乏心血管病患者向我咨询:到底是休息静养还是多运动?我的回答是:适度运动有益心脏健康,多运动能够延长寿命。 身体素质明显好于同龄人 1.经常运动锻炼,可以使心肌纤维更加粗壮、有力,泵血能力更强,增加冠脉供血量,从而改善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心功能。 2.经常运动锻炼,呼吸肌更为发达,提高了肺活量,增强了换气功能,促进肺部健康。 3.经常运动锻炼,可以促进骨头的新陈代谢,提高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推迟中老年人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从而预防衰弱。 4.经常运动锻炼,能够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促进胃肠的蠕动,提高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同时,也有助于通便。 5.经常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运动能够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的内啡肽,这种物质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排遣压力和不快。 6.经常运动锻炼,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其他各种疾病的几率,延缓衰老。 在于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生命在于运动,无论什么时候开始运动都比不运动要好,但是“好”的运动讲究“科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成人每天至少拿出30分钟来运动,每周至少坚持5天。我觉得即使达不到推荐的运动量,但只要能“动起来”,也是利大于弊,可以多走走路,爬爬楼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不能过量。 1.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理想心率为50-70次/分,中低强度运动心率为90-140次/分,剧烈运动心率为超过(220-年龄)×80%。中老年人宜选择中低强度运动。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可将自己最大摄氧量时的心率,分别乘以40%-60%、60%-80%、80%以上,依次对应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 2.低负重、低对抗性的“耐力性”项目更适合中老年人,比如,慢跑、健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于身体有些脆弱的老年人,不妨多注重一下“柔韧性”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广场舞和伸展体操等,锻炼之余还能帮助改善身体协调性。 3.运动前需要热身,运动结束后要做整理活动。 4.空腹或饱餐后都不要马上运动。疲劳时也别逞强运动。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不要突然剧烈运动。 心血管病患者能运动吗? 对于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我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确保运动的高效与安全。 1.运动前应做心肺功能检测、运动风险筛查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类型、时长、强度、频率等。 2.对于发生过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危险事件的患者来说,发病后3个月内都禁止参加高强度运动。 3.高血压患者不宜“晨起锻炼”。早晨6-10点是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高峰期”,并不适合运动锻炼,容易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4.建议心血管病患者运动中佩戴智能检测设备,实时监控心率,方便大家在运动时及时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心率过快,增加心脏负荷。 5.对于那些长期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应该在运动过程中随时注意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 6.无论是谁,只要在运动中感到胸闷、头晕、心慌、出虚汗甚至恶心等,都要立刻停止运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百科全说:“科学”吃零食 生活中几乎没有不爱吃零食的人,可是零食吃多了容易发胖,还会影响牙齿健康,所以我们要科学地吃零食。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来说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人相对容易产生饥饿感的时段,可以适当吃一点,一定不要在睡前边玩手机边吃零食;其次,要选择健康的零食。高油、高甜、高盐的零食还是少吃,可以喝杯牛奶、酸奶,或者吃点坚果和新鲜水果等;最后,零食只是零食,可不要当成饭来吃。否则吃饱了零食再吃正餐,那是很容易发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