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命之人,都做到了这四点

 走心夜读 2023-04-02 发布于河北

荀子·荣辱》中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命苦之人,喜欢抱怨他人、埋怨上天,从不去强大自己。

而命好之人,却不怨天尤人,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掌控命运。

其实,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起点,都决定不了终点。

说到底,这辈子究竟能活成什么样子,最后都要靠自己去成全。

众生芸芸,那些好命之人,往往都做到了这四点!

01


读书,养气质

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比如活泼、沉默、好动、浮躁。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见到某个人,我们会说:那个人好有气质!

此处的气质,更多被感知为:风度、气度、气场。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意思是,人的气质本是天生的,已有定数,只有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酷爱读书。

他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斯大林传》……还有各种散文诗歌等等。

读书,打开了他双水村以外的世界:

他开始给同学们讲书中的故事,觉得自己不再低人一等;
他吸引了“富家女”田晓霞的注意,拥有了阶层跨越的爱情;
他让雇主、富家矿工子弟们刮目相看,挺直了自己曾经因贫穷而弯下的腰杆。

高中时,田晓霞曾认真地说:“你这人,气质真不错,不像农村来的。”

孙少平身上具体是什么气质,田晓霞说不出来,或许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有人说,人有两种气质是藏不住的:

一种是自卑,大多是出身贫穷带来的唯唯诺诺、低眉顺眼;
另一种是自信,往往是由读书带来的积极乐观、心胸开阔。

正所谓:相由心生。

古代擅长相面者认为,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书味深者,面自粹润。

一个人,选择读什么书,就有什么样的气质: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历史地理……不同的“书味”,会赋予你或优雅、或睿智、或大气的独特气质。

人这辈子,五官,是父母给的;气质,却是可以自己修炼的。

常读书,读好书,假以时日,你会蓦然惊觉:读书,真的让你成为了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02


运动,强体质

什么是体质?

体质,就是身体的基本素质。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九大类:除了平和型是健康的,其余如阳虚、阴虚、痰湿、气虚等都属于亚健康状态。

体质,既是遗传的,又是可变的。

在上海,有一位“马甲线”奶奶陈继芳。

中年后,她身材发福,患上了“三高”,这是典型的痰湿体质。

2019年起,陈奶奶开始锻炼,效果惊人:

3个月时间,减掉了28斤,练出了“马甲线,”“三高”症状大幅缓解,身体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

2020年,70岁的她登上央视节目《越战越勇》,名声大噪。

2021年,她被社区聘请为健身教练,带着一群中老年人,向健康迈进。

从患病到健身教练,从痰湿体质到平和体质,陈奶奶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运动,才是改变体质的关键。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患慢性病的人数已超1.8亿。

其中,每1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为癌症,每1分钟就有5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这一切的源头,皆因人体的免疫系统打了败仗。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血液供应充足,细胞更新加快。

如此,各种免疫球蛋白能时常更新,就能准确地识别、杀伤各种病原体,从而提升免疫力。

同时,运动还产生两种激素:一种是有短期快感的多巴胺,一种是有长期成就感的内啡肽。

由此,心情好、心态对,也就开始了健康的良性循环。

生命在于运动:从今天起,动起来,让身体能量流动起来,让运动改变体质、改变人生。

03


勤奋,变资质

什么是资质?

从人的角度来说,资质是指天生具有的素质、天赋。

常言道:“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不在于资质高低,而在于是否勤奋努力。

京剧大师梅兰芳,年轻时拜师被嫌弃是“死鱼眼”,不是学戏的料。

然而,梅兰芳却不气馁。

他喂鸽子,仰望着天空,紧跟着飞翔的鸽子;他养金鱼,俯视着水底,寻觅着遨游的金鱼。

经过多年努力,他的眼睛变得闪闪发光、含情脉脉,从此在京剧领域崭露头角。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在用“勤奋”演绎着“笨鸟先飞”的美好:

6岁才开口说话的王阳明,凭借悉心苦读,成长为一代心学大师;
“年十八未知书”的陈子昂,凭借“慨然立志”的数年攻读,成为了唐代“诗骨”;
连“初中都考不上”的差生张广厚,凭借刻苦钻研,成为了国际公认的大数学家。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小事做起,即便资质不够,但只要坚持不懈,必能有所成就。

想提升鉴赏能力,就多看美学历史、多读鉴赏类文章、多向前辈请教。

慢慢地,你能一眼捕捉到细微的美好,也能深刻感知到艺术的震撼。

想锻炼口才表达,就多练习发音、多对镜演练、多争取发言机会。

渐渐地,台上的你大方自信、语言流畅,台下的观众静心聆听、掌声如雷。

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

勤奋,正是“质变”的催化剂。

不仰望他人的“天资聪颖”: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往往会“泯然于众人”。

不绝望自己的“生性愚钝”:只要勤学苦练,就能改变资质,成就非凡的一生。

04


行善,改命质

什么是命质?

简单来说,就是命运。

有人会感慨,他就是命好;也有人会悲叹,我就是命不好。

命的好坏,究竟由什么决定呢?

明代袁黄,曾被人算准了大小事件,并得知将“终于54岁,无后”。

从此,他失去了做人的信心。

后来,在云谷禅师的开导下,他改名为“了凡”,发愿做3000件善事来逆天改命。

结果如何呢?

在行善的第2年,他已中了进士,仕途超过了当初算命先生所言;
之后,他有了儿子,打破了“无后”的诅咒;
而到了“寿终之日”54岁时,他依然无病无痛。
69岁时,他将改命的经历写成《了凡四训》,告诫后人:命,没有定数,要靠自己去创造。
最后,他坚持完成3000件善事的发愿,活到74岁善终。

古人常说:“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要如何改命、如何求福呢?

《了凡四训》中说道:“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一个人想要改命求福,要做到两点。

首先是改过。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个人,若能怀着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停止过去错误的行为,就能阻止命“质”往糟糕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行善。

行善,是推动命“质”趋好的最佳法宝。

用什么去行善呢?

你可以用行动,比如捐助财物、孝顺父母、献血、放生;
你也可以用语言,比如劝人向善、不说谎、不发脾气;
你还可以用心念,当你坚定地相信因果,其实就是在积德。

古语有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命运,是一场因果循环。

人在做,天在看:所有的善,都会在岁月流转中,替你去消灾、代你在积福。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生,就如一块土壤,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要想有好命,就得做到:

多读书,养气质,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多运动,强体质,享受自己想要的健康;
多勤奋,变资质,迎接自己想要的成就;
多行善,改命质,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岁月悠长,莫再哀叹“时也,命也,运也”。

要知道,好命之人,始终都得靠自个儿成全。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霞光满天,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80后,热爱国学的沉淀,喜欢清新的文字,转载请加编辑微信gzzjw888;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