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你的硬边界(2):七种武器

 Spark_Library 2023-04-03 发布于上海

正文共:60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15 分钟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为了对抗那些习惯性侵占的骗子和小人,我们需要建立“硬边界”。
而建立“硬边界”,有三个心法:不要怂、不要贪、不要莽
心法作为招式的统领和要诀,自然可以指导你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有些场合是不容你仔细分析研究的,你必须尽可能快的做出对应,那么,掌握一些即时可用的套路也就是必要的了。
这些套路,我称之为“七种武器”。
其实,在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博弈中,要建立硬边界并不难。
在任何时候,如果你不愿意,都可以说“No”“老子不想干”。
如果你爸是首富,当然由得你说,没人会跟你过不去。

图片

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就可以“以力破巧”,使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拒绝,还会被人带着星星眼称呼“霸道总裁”。
但是醒醒,既然你会看这篇文,说明你不是霸道总裁,不是二代。
你要建立硬边界,还要考虑到让他人碰壁的后果。
在大多数场景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粗暴的怼,关上你的门的同时,还要顺手递给对方一个台阶,让他们能体面的走下台,从你面前消失。
毕竟,没有人喜欢被怼的体无完肤,灰溜溜的下去,也没有人愿意让公司里的斗争常年表面化。
所以,我们要学会给“硬边界”修饰,让它看起来温和一点,更容易为人接受。
实际上,在人际博弈中,我们有时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这时候我们是“甲方”;有时候则不得不迁就对方,这时候是“乙方”。
甲方可以硬,乙方不得不软。
根据你所处的不同位势,我们有这七种武器可供选用:
展示权力、装傻哭穷、立规矩、第三方诉求、(潜)规则、不可抗力、交易。
你话语权越强,就越能使用靠前的武器。
如果你处于弱势,没关系,咱们还可以用后面四种武器。
让我们来一一拆解。

1


展示权力

利用权力建立硬边界,就是要展示你的“任性而不受追究”的能力。
在国企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家庭颇有背景,平素只是在工位上安静的做个美男子,工作不甚上心,但喜欢跟我们谈论一些大人物的掌故,以及跟他的家庭交往的情况,言语中透露出富贵跟权势。
国企里边,难免有些推诿扯皮,争功诿过的事情。他做工作不细心,也出问题。但是,不管业务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一直很硬气。即使他自己也有责任,但他绝不承认,绝不吃这个亏。
他的硬边界是:我没问题,就算我有点小问题,也是你们没提前说明白。
这当然有点混不吝,但他有底气,国企的一把手,曾经还是他父辈的手下。
所以,就算跟人争吵到了副总那,副总批评他,他也不当回事,甚至反唇相讥。
他确实能这么任性,公司领导也不会真的去追究他什么。
有一天下午工作时间,他躺在椅子上悠然睡去。老总过来部门里转转时,他睡的正酣。
边上办公室主任已经怒目圆睁,就差往他屁股上踹一脚了。
但老总还是很有涵养的说:同志们工作真是太辛苦了,累成这样子。
这就是他硬气的来源。

图片

当然,这种家庭背景带来的权力,并非每个人都有。
但我们人人都可以看清局势,做好取舍。如果看明白“我没什么好失去的”时候,我们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权力。
有一次,我请了年假陪家人。但是,那阵子我负责的业务特别多,为了不给同事增加负担,我周末也在加班,把事情尽可能的推进。
但是在休假前,一个亮点业务还是没有落地,其实已经完全谈定,也就是两三天的事了。
向上司汇报,把工作交接给一个大哥,上司用看傻子的眼光看着我:
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你让别人来签合同?
就好像我一路带球到了门前,却把进球机会让给了队友。

图片

但我无所谓啊,当时我也刚刚晋升,并不需要争太多的名分。事情我做了,学习了,积累了,明眼的人也看到了。把最后一棒交给平时关系不错的大哥,不挺好么?我有什么可失去的?我何必牺牲自己早就安排好的假期,去争这最后的一点虚名?
于是我坚定而无所谓的说:
是啊,谁签都是给公司做贡献。
当你没什么诉求的时候,其实就拥有了任性的权力。你在很多大机关里可以看到,那些四五十岁却还在基层的大哥大姐,不太在意权位的话,可以稳稳的建立自己的硬边界。你几乎无法驱使他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儿。

2


装傻哭穷

“装傻”和“哭穷”,通俗易懂,无需加以解释,却是建立硬边界最人畜无害、浑然天成的法门。
简单说,就是表现出能力不足/资源不足。
侵占性强的小人,要么想让你干活、背锅,要么想占你点儿便宜。
但你表现出不胜任,这活儿干不了呀,他还怎么利用你呢?你明示自己没什么资源,他还怎么揩油呢?
在机关里有种现象,叫“鞭打快牛”,能干的人,不断的被压担子,干的越快,要做的就越多,根本喘不过气来。而不能干的,每天优哉游哉,日子滋润的很。
没办法,关系户、老油子多,逮着一个能干的,那还不得使劲薅。这就是机构的侵占性,是由机构的运行特点决定的
所以不建议表现出“什么活儿我都能干”“什么场子我都能救”。你要真这么万金油,你就没有边界了,所有活儿都是你的。
个体要有选择性。
每个人的能力特长、理想志趣都不一样,别委屈着自己。
想干的、能干的事情,做的利索点,漂亮点;不想干的,确实不擅长的,不要硬撑着,平庸就平庸,不关键的链子该掉也得掉。
在某些方面,你表现出了不擅长,表现出了资源匮乏,那么别人自然会去找那些表现得有能力、有资源的人。无形之中,你就建立了边界。
无形的边界,最为高明。

图片

当然,用这个武器有两个限制:
第一,你得处于甲方位置。甲方可以装傻充楞哭穷,乙方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反而要表现得聪明、胜任和资源充沛,不然你凭什么让甲方选你?只有主动权在你手上,才能使用“装傻哭穷”这个武器。
第二,你要明白,这个武器是双刃剑,你装傻哭穷,自然会减少其他人对你的侵占,但另一方面,一旦“傻”和“穷”的名声传开,你也会失去一些机会。当然,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了建立硬边界的心法之一“不要贪”,你已经明白了有舍有得的道理。

3


立规矩

立规矩,就是按个人意愿定下规则。这种规矩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并不是为组织多数成员所普遍认可的“规则”。
如果说“权力”意味着你可以任性的建立自己的硬边界的话,“规矩”就要稍弱一点。你可能没那么强势,不能随心所欲,但你可以有一套自己的准则,用这套准则建立起围墙,来守护自己的边界。
跟有个朋友谈起团队管理。他说,刚刚当上主管时,满怀热情,想着要带团队,要“成人达己”,于是每天敞开大门,欢迎下属来跟自己讨论任何工作上的问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结果呢,下属时不时的敲开他办公室的房门,他自己的工作频繁被打断。他花费很多时间在自己的工作和下属的工作间“切换”,好不容易解决了这个下属的问题,刚刚进入状态,另一个下属又来了。
他有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分析、思考策略、调整管理模式、向他的上司汇报、争取资源。这些工作,频频被打断,效率自然很低,效果也不好。
他觉得,该建立自己的硬边界了。

于是他发布了自己的“规矩”:每天上班头一个小时,和下班前的一个小时,敞开大门欢迎下属来讨论;其余时间,除非有紧急情况,不做深入讨论和互动,大家专注工作。
这样子,他的注意力得以保证,而下属也知道他的边界,在工作中先把问题尽可能想全面、理清楚,然后集中沟通汇报,不再想到啥问啥,沟通的效率反而更高了。
当然,能立规矩的人,还是甲方,还处在较高的位势上。比如,这位朋友就是处在主管的位置上,所以能发布自己的规矩。
你看出来了,“规矩”不像“权力”那么任性,就如我这个朋友,不能说我心情好就跟下属聊,心情不好就不聊。规矩一旦发布,既是对他人的硬边界,也把自己装在里面。每天头尾两个小时,只要下属有需求,他都得努力帮助他们。
规矩不是普适的制度,比如同一家公司里,别的主管可能有别的规矩,他的规矩,只在自己的小团队里有效。

4


第三方诉求

如果你不是大甲方,没有较大的话语权,那么建立硬边界时,就需要使用柔性一点的手段,让边界看起来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这也就是所谓的“不说硬话,不办软事”。
不办软事,该守的边界还得守。
不说硬话,守住边界,还不伤感情。
如何坚持自我不妥协,却又不伤感情呢?
那就是把建立边界的理由建立在“客观”“不可控”的事情上。
前面我们提到的,无论是你所拥有的“权力”,还是你定下的“规矩”,其实都带有一些个人主观色彩。这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个人主观上不想配合。主观上不配合,对方可能挥舞起道德大棒来攻击你。
反之,如果是客观条件不允许,那么大家感情上会容易接受的多,也能有效的阻隔对方的道德攻击。
比如这条“第三方诉求”,说的就是:我个人主观上,是愿意配合你,帮助你滴,但是有第三方要求我不能这么做。
“第三方诉求”可以应对大部分工作场景中“硬边界”的确立。
比如“怎么拒绝没有业务隶属关系、又不给回报的资深老员工派的活儿?”
当你综合分析判断后,决定不接这个活儿,那么,你可以借助“第三方诉求”。
比如告诉老员工:
哥/姐,不是我不想帮你,但老板给我派了一二三四五这么多活,我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今天加班都不一定能搞完这些活儿,你这工作,我是爱莫能助了。
这里,老板的要求,就是递给对方的一个台阶。
对方识相的话,就会借坡下驴:
那你先忙你的吧,我再想想办法。
“第三方诉求”灵活在,借助别人的口,说出自己的拒绝。
但它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你得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你不能前面说领导给我派了很多活儿,拒绝了别人的求助,然后自己坐工位上玩一下午手机。
这就凸显了,你手头永远都有一两份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你很快把事情办完了,看上去无所事事,那么老板和同事一定都会盯上你。
当然,“第三方诉求”可以灵活运用:
跟同事谈老板的部署,跟老板谈客户的要求,跟客户谈管审批的同事的奇葩……
一个完美的闭环。

5


潜规则与规则

“潜规则”和“规则”也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东西,所以是较柔和地建立硬边界的有力武器。
如果你的地位强势一点,可以谈“潜规则”;否则的话,谈谈明文的“规则”就好。
潜规则,是未落实到纸面上,仅仅是大家约定俗成、口口相传的规则。
患有“大公司病”的企业,常常会遇到踢皮球打太极的情况,一项工作,但凡不那么明确责任部门,常常会在几个部门间互相推。那么,怎么推掉你觉得不该由自己部门做的活儿?”
我们可以参考机关里的一句俗话:在机关里办事,有规定按规定办,没规定按规矩办,规矩都没有就按领导指示办。
“规定”就是我们说的明文的“规则”,表现形式可以是公司/单位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
“规矩”是我们说的不成文、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注意,和第3点中说的个人立的“规矩”不同)。
而“领导指示”,则是我们上一条说的“第三方诉求”,甚至可以归类到下一条的“不可抗力”。

图片

我们先说说潜规则和规则。
要推掉不该自己部门干的活儿,如果从“规则”角度,那就要提JD(Job Description)。既然是大公司,对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一般有明确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你们的边界。当然,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突破这个边界,做你想做的事,帮你想帮的人。但对外,这需要是一个硬边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突破。如果你是部门负责人,可以翻出文件:我们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包括这一项,也没有专业的人才,如果出现失误,恐怕不能为此负责。
这里,寻找到载有部门职责的支撑性文件是关键。
如果找不到呢?就要谈“潜规则”了。
比如,横向看,业内标杆公司类似的工作,都是由某某部门负责的,所以,建议咱们公司也参照执行。
纵向看,以前咱们公司有类似的工作,都是分派到另一个部门执行,建议我们参照旧例执行。否则贸然换个部门做,出了问题谁负责?
“规则”的最高层级,就是法律法规。任何时候,不能违法都会成为你建立硬边界的最强理由。

6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第三方诉求”的进阶版。
第三方诉求是借助他人的要求来建立自己的边界,其有效性取决于第三方的权威性和要求的合理性。
将这种权威性和合理性外推到极致,就成了“不可抗力”。
这两天有个有趣的段子:

图片

这就是“不可抗力”的一个典型例子。过年过节年轻人如果不愿意跟着走亲访友,估计要被念叨孤僻不懂事。但结合最近的新型肺炎疫情,一句优雅的“我刚从武汉回来”就能让人退避于三舍之外。
我们来看看职场上的例子。老板一边给你画大饼,不发钱,一边又要你996。你不想周末上班,当然可以借助“第三方诉求”,比如说:
周末有个多年未见的朋友从远方过来,我得尽尽地主之谊,没办法过来加班了。
但是,如果老板过于强势,可能会试图突破你的边界:
能不能白天来加班,晚饭时跟老友聚聚就好了?毕竟工作这么着急。
这时候,使用“不可抗力”会更有效:
最近经常头疼,好不容易排到了天坛医院一个神经外科专家的号,周末得去看一下,没办法过来加班了。
毕竟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号,不是说挂就能挂上的,老板也不能让你爽约以后再去看。这就属于“不可抗力”。
类似的“不可抗力”还有:直属领导或者一把手交办的急活、已经安排好时间和参与人的会议,等等。
当然,与“第三方诉求”类似,“不可抗力”总是需要有些事实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

7


交易

“交易”指的是,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随即我给你提出一个要求作为条件,你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就能答应你的要求。
如你所见,到了使用“交易”这个武器时,实际上你的边界已经被装点的非常绵柔了。
表面上绵柔,并不直接硬怼,但掌握好提出要求的分寸,能让对方知晓:要侵占你的资源,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对方难以付出,实际上就形成了“硬边界”
用这招,对付侵占性强的小人,十分有效。

图片

比如有同事胡乱把自己的活儿推给你:
小明,帮我做下这张表。
小明:
好的哥,不过领导要我去XX部门送份文件,要不你帮我送下?
(这份文件可能并非马上就要送,但作为你对他的要求,可以提出来立刻送。)
老板又瞎给你派活:
小王,你一天设计一百张海报交给我。
小王:
好的老板,不过海报量这么大,咱们公司现有的素材库根本不够用,我建议购买某设计网站的素材,一年只要几万块,很划算。
(小王知道老板很鸡贼,根本不肯花这个钱买素材。)
客户又给你乱提要求:
小李,虽然我们前面接受了你的一个方案,但交上去,老总不满意,说还得重做。
小李:
好的,您就是我们的上帝,听您的。不过我们需要签一份补充协议,还得追加些费用……
(小李知道客户公司是不会允许签补充协议或追加费用的。)
“交易”,实际上说的是一种谈判和博弈的技巧。

8


七种武器

我们来总结下,防范骗子和小人(以及具有骗子和小人性质的机构)的七种武器是:
展示权力、装傻哭穷、立规矩、第三方诉求、(潜)规则、不可抗力、交易。
如果你在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或者说,你是“甲方”,可以较少顾忌的使用前面几条。
如果你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说,你是“乙方”,那么更推荐你使用后面的几条。
 

◆ ◆ ◆  ◆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或许我们得春节之后再解析了:
参加商务宴席时,在客户的劝酒、领导的要求、同事的煽风点火中,如果你想建立“不喝酒”的硬边界,使用上文介绍的“七种武器”,你能怎么应对?
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