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贪欲毁己,知足常乐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4-03 发布于天津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童话叙述诗。

文中叙述了一个打了三十三年鱼,依然贫穷的老渔夫,在偶然的一次出海打鱼中,捕到了一条会说话的神奇的金鱼,金鱼说:“老爷爷,你放了我吧,把我放回大海之中,我可以给你丰厚的报酬”。老渔夫没有要任何东西,毫不犹豫的放生了金鱼。

回家后,渔夫的妻子知道了此事,怪罪老渔夫傻,骂老渔夫糊涂。让老渔夫一次又一次的去海边,向金鱼讨要东西。而次次带回的东西,都满足不了老太婆的贪欲。

第一次要的是木盆,不满意;第二次要了木房子,还是不满足,她又想做贵妇人;第三次,金鱼又给了她楼房、昂贵的服饰、金银和珠宝,还有侍奉的奴仆。而她贪欲继续膨胀,想要做女皇;第四次金鱼再一次满足她,最后她坐在女皇的皇位上,大臣贵族侍奉她,卫兵保护着她,她又开始厌烦,要做海里的女霸王。

老渔夫被她折磨的没法子,最后一次去求金鱼,金鱼听完,跃入大海,只见海浪滔滔,不见金鱼身影,无奈老渔夫回到了家里,看到一间破败的草房,衰老的妻子坐在门前,眼前放着一个破木盆。

这个老渔夫的妻子实在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复原回归旧时景。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人和事。

那些在贪欲的钢丝绳上行走的贪官们,不就是如此吗?!那些争夺家庭财产大打出手的,不也在其列吗?!

有的人,为什么往往不满足,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实际的索取。

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在知足和不知足之间,我们更应该倾向于知足。

知足,是一个人超脱达观的境界。知足者坦然,取自己劳动之所取,获自己努力之所获。不追寻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需求,做到了“知足者常乐”。

知足,是一个人心胸开阔的大度。知足者释然,纷争和索取显得多余。在他们眼里,一切身外之物不可夺,社会声誉、友爱亲情高于一切,是金钱买不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的宽容,对社会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让我们都努力的做一名知足者,而不做一个“贪欲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