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病例分享及要点总结

 黄果树9568 2023-04-03 发布于贵州
  1. 大体一般境界清楚,伴或不伴纤维性假包膜,质地不等,具体取决于细胞成分和胶原性间质的比例。切面常为多结节状,灰白色或灰褐色,可继发性黏液样变,恶性时则常见出血、坏死。病变大小差异较大,从不足1cm到直至30cm以上,具体和肿瘤部位有一定关系。如盆腹腔或腹膜后肿瘤体积大,发生于头颈部者一般较小。

  2. 组织学形态

  • 典型的表现为卵圆形至梭形肿瘤细胞多呈无结构性或无模式性生长,其他较为常见的排列方式有杂乱状、席纹状、条束状、鱼骨样、血管外皮瘤样、栅栏状或波浪状,部分病例中还可见到密集成簇的上皮样卵圆形或小圆形细胞。形态温和,并伴显著的分支的薄壁血管及数量不等的胶原性间质,血管壁常发生玻璃样变性。低倍镜下细胞密度不一,瘤细胞胖梭形至卵圆形,胞质稀少、淡染,细胞分界不清,细胞核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可以表现为从细胞稀少、明显的硬化性病变,至细胞丰富而无明显间质的血管外皮瘤样谱系之间的各种形态。肿瘤形态学谱系宽泛、衬覆多核间质细胞的假血管样等,可以有不同比例与经典的无序生长方式混杂在一起。

  • 间质可水肿、黏液样改变形成微囊状或网状表现,黏液样成分占50%以上时应归为黏液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目前文献中仅有14例报道。大部分黏液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为良性或惰性临床经过。

  • SFT可出现数量和分化程度不一的脂肪细胞,即脂肪形成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目前则认为是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亚型之一。该组肿瘤的发生部位、年龄分布、性别分布、预后等方面均与典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无明显差异。这种情况下、尤其发生于盆腹腔或腹膜后的病变,应排除非典型脂肪源性肿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需要注意的是,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可以出现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形态学表现,且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中有15%会有细胞核的STAT6阳性表达。

  • 巨细胞型SFT:好发于眼睑,形态上介于SFT和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之间.常可见一些扩张的假血管样或血窦样腔隙,于腔隙内或其周围可见散在的核深染多核巨细胞。在少数黏液样SFT中也可见到核深染的多核巨细胞。

  • 去分化SFT为最少见的类型,可以表现为普通形态突然过渡为间变性成分,也可是复发过程中出现去分化改变。去分化成分可以为横纹肌肉瘤样成分、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相比经典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成分来说,去分化成分中CD34和STAT6表达一般降低,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都较高。

  • 非典型性和恶性SFT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常>4/10HPF,并能见到出血/坏死,形态上类似纤维肉瘤或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体积相对较大,直径常> 10cm。

  • 分子改变:NATB2-STAT6融合(90%以上)

  • 免疫组化:经典型SFT及其亚型中的梭形细胞表达CD34、bcl-2、CD99和STAT6,灶性或弱阳性表达actin和(或)desmin。巨细胞型SFT中的巨细胞也表达CD34。CD34 在恶性SFT中的纤维肉瘤样区域或去分化SFT中的去分化区域中可失表达。同样, STAT6在去分化SFT中也可失表达,部分脑膜SFT病例CD34标记可为阴性。新近基因表达研究发现,SFT高表GRIA2基因,GRIA2可作为SFT的一种新标记物。

  • 需要注意的是,脑膜处的SFT(发生于脑膜的孤SFT和血管外皮瘤是同一肿瘤类型,但并未淘汰血管外皮瘤的名称)的风险分层标准与颅外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三级分层方案,且核分裂判断阈值是5个/10个高倍视野而不是4个/10个高倍视野。

  • 预后SFT确切的生物学行为还不清楚,但大多数呈良性临床进程,很少复发或转移,特别是发生于浆膜以外者。报道发生于浆膜的SFT有12%~23%发生恶性转化(一般认为肿瘤组织出现富于细胞,核分裂像>4个/10 HPF和核异型等肉瘤样形态特点及Ki-67指数>30%)和/或局部复发,浆膜腔内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对形态完全良性的SFT亦应视为有潜在恶性可能的肿瘤,在首次手术时即应彻底切除。

  • 对于所有SFT进行仔细、长期的随访,都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图片

表现为细胞丰富而无明显间质的血管外皮瘤样,伴显著的分支的薄壁血管

图片

CD34

图片

STAT6

图片

表现为稀疏的梭形细胞,间质为显著硬化性,血管壁玻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