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纪事:解放路上的红旗剧场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吉林市的电影放映行业发展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看场电影是许多市民重要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吉林市内大量的影剧场、俱乐部放映电影可谓家家生意火爆,东北电影院、吉林电影院、新华电影院、江城剧场、松花江剧场、龙潭电影院、人民电影院、东方电影院等放映场所中的光影流转,在几代吉林市市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在这些电影放映场所中,位于解放路的红旗剧场是一家很独特的单位,历史悠久,演变曲折是这家剧场的重要特点。

早在解放前,红旗剧场所在地就拥有了浓郁的文娱活动场所气韵。1940年刘谢良琴、张伯勋等人在此合资兴建了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时称秋星电影院(后改称秋星国民会馆、秋星大戏院)。和当时吉林市的许多剧场不同,“观众厅为二层,池子大、舞台小”(《吉林市建筑志》)的内部布置,使得秋星电影院一直以放映中外时兴影片为业务主营。日本投降后,影院停业空置。一段时间后,电影院场地曾租给田鸿儒开办科班。到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影院改称中美电影院,重新成为电影放映场所。

陈正岩的舞台照,取自《吉林市文化志》

吉林市解放后,中美电影院改称人民电影院。1953年,人民电影院与吉林省京剧团(1954年改为吉林市京剧团)置换场地,解放路上的老“秋星”也在1954年后变成京剧团的办公场地和演出剧场,进而更名为吉林京剧院。由于京剧在吉林市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之京剧团组建起点高、阵容齐整,使得吉林市的京剧艺术在五、六十年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在吉林京剧院,不同流派的传统戏、各类题材的新编古代戏、新创作的现代戏轮番上映。其中老生演员陈正岩博采众长,勤于揣摩,演出水平极高:1955年陈正岩饰《十五贯》里的况钟,在“大堂”的一场唱段“这支笔千斤重”中,突破了一般板式衔接先缓后急的格局,运用西皮(流水)接快(二六),配合声腔旋律的跌宕起伏,借以描绘人物内心和情感冲突与复杂心理,新颖贴切,令听众无不叫绝。1960年剧团在东北、华北巡演后,携《龙潭燕》、《丹心碧血照扬州》等剧目赴北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

1961年吉林京剧院改为红旗剧场,作为剧场的名称,“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吉林市城区之内。1965年,经文化局决定,该剧场与京剧团分开,剧场由文化局直接领导。也就是在这一年,全市剧场实行联合管理,结束了团、场合一的管理体制。

然而一切正待良性发展之际,1967年,古老的红旗剧场演出场地却遭遇了一场浩劫。在这年正月十五,一群红卫兵在剧场后台化妆室点炉子,煮元宵(也有记载说是在舞台上),因事后未处理好余烬,烤着了地板,夜间23时左右,终于酿成火灾,导致使用近30年的“老秋星”遭受了严重的损毁。鉴于红旗剧场不再符合公共场所安全条件,1968年当时的市革命委员会同意将剧场拆除,由政府投资,省二建施工,原址新建红旗剧场。

1970年10月1日新建的红旗剧场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剧场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刷石挂面。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数据出自《吉林市文化志》,《吉林市建筑志》记载为2300平方米)。大厅内设镜框式舞台,左右有附台,照明、吊具设备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大型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观众席为二层(《建筑志》记载为坡形地面,与《文化志》存异),设铁架折叠椅,可容观众1347人。1973年10月吉林市京剧团迁往杭州路,红旗剧场也在1975年7月1日增设了电影放映设备,进入影、剧双向经营时期

据吉林市网友“万喜”介绍:红旗剧场当年增添电影放映业务时,放映设备是由吉林市电影机修配厂提供的仿“松花江牌”座机——是这家工厂组装生产的第一组放映座机(该厂位于保定路,原市曲艺团院内),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国产片《激战无名川》。

1978年后红旗剧场长期由吉林市演出公司领导,除接待本市各文艺表演团体外,还接待了一批外地艺术表演团体来吉巡回演出。剧场门前也逐渐成为一处热闹的所在,“红旗”也成为剧场周围指向性地名。多年后,在红旗剧场看循环场、看录像,去红旗对面铁棚子游戏厅打游戏(有人回忆红旗剧场外廊也有玩大型游戏机的场所),在剧场门口的租书摊看小人书,去“瘸子”肉串、冰糕摊买吃食,始终是许多人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和聚会时聊不够的谈资。当然在闲聊时,许多人也不会忘记聊起九十年代初,剧场售票处里曾出过一个“女绑架犯”,她一时鬼迷心窍,诱拐绑架亲戚家孩子,意欲勒索钱财,幸而案子很快告破。据说办案民警事后均不屑于提及此案,原因竟是女售票员作案手段低劣,民警觉得“破案破得没有成就感”。

图片C位为红旗剧场

解放路改造时,红旗剧场得以保留。90年代后期,吉林市所有电影院都面临不景气的现实考验,红旗剧场也难独善其身。1997年红旗剧场停止经营,1999年剧场解体,剧场整体拆除改建新楼。在拆除红旗剧场时,在原来的舞台处地下,曾挖出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疑似当初修建秋星电影院时埋放。石敢当是民间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件,因摆放位置而有着繁多的式样,迷信说法是压挡不祥,后来延伸为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由于时代久远,物是人非,埋放这块石敢当的最初用意,已无从考据。不过后来新建楼房施工时发生事故,死了几个人,于是坊间竟一度风言这场事故是动了石敢当,破了“风水”,放出邪祟的缘故。

“动了风水”自是无稽之谈的迷信说辞,然而从新楼宇建成开始,长期弥漫在解放路的文娱活动场所气韵却真的消散殆尽。人们发现除几年前一楼曾开过相声小剧场外,饭店生意一路至今——这座楼宇已然偏重于人间烟火了……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吉林市的老剧场:

—>从“秋星电影院”到“人民电影院”——三次搬家的吉林市人民电影院的历史变迁

—>河南街上的东北电影院历史可谓悠久,但并非吉林市最早的影院

—>还记得吉林电影院、京剧团、大百乐那栋楼吗?它修建于解放前……

—>吉林往事:盘点解放前吉林市东关兴建的那些电影院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