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A与皮肤的故事:维A酸往事

 木森moose 2023-04-04 发布于湖北

早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口服大剂量的维生素A能够去除皮肤角质,改善皮肤问题。
但一个问题是,要起效所需要的维A剂量太大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过量。
这让研究者们开始思考,能不能换种给药方式,不用口服,直接外用?

研究者们先是尝试将维生素A(视黄醇或视黄醇棕榈酸酯形式)直接涂在皮肤上。
他们发现,虽然视黄醇能有效地渗透到角质层中,但却无法取得大剂量口服的那种效果。
于是,研究者们开始思考,也许对皮肤起作用的,并不是视黄醇本身,而是它的某种代谢产物。

经过一番测试,研究者们发现,真正起作用的成分是视黄醇的代谢物——「全反式视黄酸」——也就是今天人们俗称的「维A酸」。

图:维生素A的代谢路径

维A酸有着非常强大的去角质作用,能够很好地去除死皮,改善皮肤的状况。

然而,它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
在使用维A酸后,特别是剂量稍大一些时,就容易出现皮肤红热、敏感和严重脱皮的情况。
虽然脱皮不总是坏事,但这些「副作用」还是过于突出,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维A酸都并不受皮肤学界的青睐。
但在1969年,一项研究将维A酸推上了神坛。

这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里格曼(Albert Kligman)和富尔顿(James Fulton)主导的一项临床试验。
他们第一次将维A酸试验用在痤疮患者中。

在一群痤疮受试者中,他们测试对比了维A酸(0.1%)、过氧化苯甲酰、硫-间苯二酚以及安慰剂的效果;
而结果发现维A酸的效果是出奇地好,秒杀其他成分。
在受试者中,使用维A酸后反馈很好或良好的比例超过75%;至于其余的几种,最强的也只能达到30%。

图:痤疮患者在使用不同制剂后的反馈

图:使用维A酸前

图:使用维A酸三个月后

随即在1971年,克里格曼和富尔顿注册了维A酸乳膏的专利(Retin-A)。

在同年,该配方得到了FDA批准,可用在痤疮治疗中。
有了FDA的背书,维A酸乳膏很快就成了最畅销的皮肤科药物之一。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许多当初用维A酸治疗痤疮的患者,陆续接连向克里格曼反馈,他们在用一段时间的维A酸后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好了——皮肤变得更光滑,并且细纹也变淡了。
这促使克里格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他的研究证实了患者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维A酸确实能够逆转部分皮肤衰老的现象,包括细纹、光老化瘢和皮肤松弛。
机制试验表明,维A酸能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皮肤质量。

因为这一系列的试验,在1996年,含维A酸(0.02%)的面霜(Renova)被正式批准用于改善细纹。
而这也正式开启了护肤界的A时代。
今天护肤界的早C晚A的「晚A」便起源于此。

既然在上面提到了克里格曼,我们就多讲几句关于他的「事迹」。

「维A酸乳膏」是他重要的发明,并且也是他首次将其用于痤疮和皮肤抗衰老的治疗当中。

除此之外,「光老化」和「药妆」,这些护肤界流行的概念,也都是他首次提出的。

他将一生的时间都倾注于皮肤学的研究,发表了超过1000篇的学术论文和20部专项著作,是现代皮肤学的重要奠基人。

他对现代皮肤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他却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

在1951-1974年间,他作为医药公司和一些政府机构的代理人,在Holmesburg监狱的犯人中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实验用到的成分包括:乳霜、清洁剂、洗发水、病原体、以及放射性物质。

在一些实验中,他甚至用疱疹病毒、葡萄球菌和足藓真菌在人体中进行感染测试,来观测这些感染对皮肤的影响。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痤疮研究,他最初也是在囚犯中进行的。

他的这些行为在披露出来后,遭到了众多人的指责。

但他一直坚称: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科学和人类服务,并且实验也都经过囚犯们的同意,且符合当时的法律。

在2002年,他被298名当初的囚犯所起诉,但因为过了追诉时效,这项起诉被法院撤销了。

不过,这一事件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联邦法令加强了实验伦理的规范,并限制了人体实验的进行;同时,克里格曼也成为了伦理学教科书中的一个负面案例。

2010年,克里格曼去世,享年93岁。

同行称呼克里格曼为“具有争议的天才”,而他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也对他抱有复杂的感情。

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