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浩然
“上海报纸之有漫画,始于沈泊尘。若黄文农、叶浅予、张光宇正宇兄弟皆为后辈矣。” 陈定山在《春申旧闻》里这么说。然而,作为后辈的叶浅予、张光宇在中国已大红大紫,被很多撰写中国现代漫画史论的人推崇备至。而前辈沈泊尘何许人?画什么的?甚至连专业的漫画家、漫画理论家都有些茫然。怪不得叶浅予不得不站出来说:“可以在中国漫画史上大书特书的人到现在为止只有3人,即上世纪初的沈泊尘、20年代的黄文农和从30年代开始从事漫画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华君武。” 沈泊尘、黄文农和华君武作为三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甘耻辱,不顾个人安危以笔代刀,画时事讽刺漫画与当时的帝国主义、腐败时局和黑暗势力作斗争。可惜的是沈泊尘苦于疾病缠身,壮志未酬就离开了黑暗的社会。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漫画的贡献无容置疑,无人可比,所以郑逸梅说:“我国人之作漫画,当以沈泊尘为巨擘。” 沈泊尘其人 沈泊尘(1889--1920),字伯诚,原名沈学明,也署名沈明。浙江桐乡乌镇人,与海宁徐家花园主人徐凌云为姻娅。泊尘自幼丧父,兄弟三人皆得叔父沈和甫资助成人。沈和甫精通学问,善于经营生意,为了让泊尘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曾遣他入钱肆为学徒,到绸庄当执业。可惜泊尘对此毫无兴趣,他酷爱风行一时的风俗时事图画,常以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为范本临摹,自学基本的绘画技能。二十岁左右到上海学画,初拜名重一时的“海上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钱慧安为师,学习传统中国人物画。又于1915年问业于著名画家潘雅声。钱慧安、潘雅声两位老师皆是当时知名的国画家,擅长写意和工笔人物,泊尘在他们的指导下,技艺大增,所绘《红楼梦图》、《新新百美图》名噪一时,与张聿光之油画、高奇峰之鸟兽等皆佳誉洋溢,脍炙人口,当时的《民权报》、《大共和日报》等报刊皆争相以优礼相聘。泊尘不仅中国画有很深的造诣,对雕刻、建筑也有浓厚兴趣,还画过油画和水彩画,特别是他发表了大量进步的政治漫画,首创了中国第一本漫画杂志《上海泼克》,其漫画的创作成就最卓著,被美术史论家称之为“五四运动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漫画家”。 泊尘天生聪慧,一生勤于绘事,发表了近千幅漫画,是个多产的画家。他的作品在民国初年,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卒于1920年3月7日,享年32岁。 “董狐之笔” 中国自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了危亡的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意掠夺鲸吞中国的财产和土地,给中国人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并在租借地推行不平等待遇,在中国的土地上公然竖立“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这时的社会出现了异常的变革,“五四运动”吹响了中国人的战斗号角。美术方面,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非常发展阶段,人们已不再崇尚自我陶醉的文人画和迷恋山水花鸟道释的意境,受社会复杂错综的现实及政治活动的影响,配合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接受和消化了随同西洋科学文化闯入的钢笔黑白画的作风。题材上也受文化革命运动所熏染后的新面目变得日益广泛起来。这一时期,政治讽刺漫画作为最简单却又最具战斗力、号召力的“救国利器”与当时的革命运动步调最紧密,也最有成就。 然而,政治讽刺漫画由于题材鲜明,有一定的针对性,当时的各大报刊都不敢采用。泊尘为《申报》“自由谈”主笔,无所畏惧,独自登载。有一次他画了两只猪同圈,一头猪身上写着“英”,一头猪身上写着“日”,结果触怒了租界当局,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至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泊尘也因此被迫辞职,临别作诗曰:“纵尔能言杨继盛,当头无奈有严嵩。”就此事,其弟沈学仁在回忆时曾说:“时先兄有一惊心动魄之滑稽画刊印某报中,竟掀起绝大风波,攘攘半载始寝”。 泊尘曾为《申报》、《神州报》、《时事新报》、《晶报》等作过大量的政治讽刺画,“对于世道人心痛加针砭,意在画外。其代表作品《工学商打倒曹、章、陆》描绘了三个写着“劳动”“学”“商”字样的拳头,直击当时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显示了五四运动时期群众爱国运动的巨大力量。此漫画简洁生动,一目了然。它如匕首、标枪与敌人短兵相接,画中两股力量对比的悬殊让人读后大快。又如袁世凯称帝后,泊尘大作讽刺画,辄穷其丑,讽刺了当时的政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谢云在《沈泊尘和他的戏剧人物画》中誉泊尘为'董狐之笔’。” “照相镜” 沈泊尘喜欢国粹京剧,所绘戏剧画名重一时。为绘画起来得心应手,他不仅熟读戏曲的著名段子,还常常在戏园里一呆就是几天,并和很多名角畅谈其道。著名戏剧家郑正秋便常在《民呼》、《民主》和《民权画报》上开辟《丽丽所戏评》专栏,专门评论皮簧戏,偶及新剧。沈泊尘常为这些剧评配以风趣、生动的戏画。 谢云在《沈泊尘和他的戏剧人物画》一文中深入详尽地论述了他的戏剧人物画在中国戏画中的地位,他说,沈泊尘的戏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近代戏剧表演的珍贵史料。文中提到他的戏画《捉放曹》,说他把“宁我负天下人,休使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刻画的活灵活现,满脸的冷笑中透出彻骨的冷酷,而把谭鑫培饰演的陈宫似呆、似惊、似怒的面部表情也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著名漫画理论家黄远林在《沈泊尘漫画创作初探》一文中也提到泊尘的戏评。“1912年他在《民权画报》上发表有描写女革命家秋瑾的戏评《搜检秋瑾》和《秋雨秋风愁煞人》。这后一幅画,画秋瑾临刑前书写这一句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情景,表现了这位舍身救国的女革命家对处于'秋风秋雨’中的祖国的深切关怀,揭露和谴责了清朝政府残杀革命志士的罪行。这是沈泊尘的戏剧人物画中有着较高思想性的作品。”《上海泼克》上刊有一幅题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戏画。诸葛亮是禁烟官,马谡是鸦片烟土,有力地讽刺了北洋政府虚伪的禁烟政策。 沈泊尘的戏画多数是以直接记事为主,对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尤其描绘的逼真,“他善于将优秀演员的精彩表演动作,如同定格摄影一样,'定’在画面上,所以,他的朋友们曾戏呼之为'照相镜’”。如《红鸾天禧》,人物栩栩如生,叫花子的形象虽然有些夸张,但又恰到好处,两个人物对比鲜明,戏剧性强。在摄影未普及的当时,他的戏画对于研究中国舞台艺术,不得不说是第一手资料!他去世后,其生平好友孙雪泥将其生前遗作整理成册,名曰《沈泊尘先生画宝》,由上海生生美术公司出版。 《新新百美图》 自晋代顾恺之起,中国仕女画创作薪火传承,代不乏人。发展到清末民初,各色美女粉墨登场,争奇斗妍。不仅有手绘本,还有照相本。清末画家改琦(别号玉壶)和清末民初画家费晓楼,尤擅美人,所绘百美图,点缀清妍,神采飞动,但都沿袭古法。别出新意的手绘本有沈泊尘的《新新百美图》、钱病鹤的《世界百美图》、丁悚的《上海时装百美图咏》、但杜宇的《杜宇百美图》、陈映霞德《映霞新装百美图》等等。照相本有描写海上群芳的《花国百美图》、描写戏剧名家的《坤伶百美图》、描写知名演员风采的《电影百美图》。 沈泊尘擅画仕女,古装仕女当以《红楼梦图咏》一书为代表,可惜此书流传甚少,《上海泼克》上只刊一幅。 《新新百美图》堪称是沈氏现代仕女画的代表作。较丁悚、但杜宇的《百美图》早,与钱病鹤的《世界百美图》几乎同时出版,开一代新风。郑逸梅评价《新新百美图》“不拘囿于晓楼、玉壶,另创新路。”表现技法采用西洋画的形式,完全用钢笔绘制,在当时的中国前所未有,线条疏密得当,注重远近透视关系,近似西洋画的速写。题材新颖,内容上有时代特征,描绘的人物都是当时窈窕容仪的时尚佳丽,不仅女子的发型适合潮流、衣服的款式新鲜入时,她们的活动,也多是史无前例的,如骑自行车、打网球、听留声机、做西餐、养宠物、打台球、骑骏马等,实为民国上海女子风情画卷。例“试车”一图,“豆蔻青枝二月生,自由车子试郊晴。虽然谢尽闲蜂蝶,尚有飞尘逐我行”既画出了女子跃跃欲试的骑车动作,其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的神态也刻画地入木三分。樊增祥在《新新百美图》序言中写道:“时世妆梳粉黛香,美人真态出苏杭。岂惟推倒宋元画,光绪中年无此装。三十年前说艮心,今看粉本久沈玲。凌烟未失人间贵,一画娥眉值万金。爱好天然出大家,有谁能貌苎萝纱。泊尘墨妙如春雨,开遍江南百种花。海上有诗兼有画,花前宜喜亦宜嗔。有钱不买朝云画,白纸屏风可笑人。”此书分为上下两册,1913年由国学书室初版,大共和日报馆总经销,印量达数万册。 《新新百美图》起初大都发表在《大共和星期画报》上,画款为当时的名写家张丹斧和阿度的题诗,颇有文人画的雅致。结集出版后,不久又出版了《新新百美图外集》、《新新百美图续集》。《大共和画报》刊有《新新百美图续集》发行时的广告:“《新新百美图》出版以来,已博阅者激赏。现复发刊续集,与前二册无一重复,层出不穷,愈见精美衣饰适合时尚,寓意甚觉清新,而于女子职业尤力为提倡。” 自《新新百美图》后,沈泊尘名声远播,他的画作常被用于杂志封面。1914年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玉梨魂》,其封面就是特邀沈大师所绘。画面色彩清淡素雅,笔墨轻妙清丽,主人公白梨影动态婀娜,在朦胧的夜月下,倚树饮泣,极具悲伤情调,与此书的凄婉之词浑然一体。 《上海泼克》的诞生 随着近代印刷术传入我国,到光绪末年,色彩石印、锌版和铅印技术也相继发达起来,使书籍的出版方便了许多。民国七年(1918年)之前,中国尚无专门的漫画刊物,一些漫画家创作的漫画作品,都零星地发表在一些报刊上。沈泊尘从《申报》馆辞职后,遂与弟沈学仁创办了家庭式图画工作社,后来命名为“沈氏兄弟公司”。民国七年九月一日,公司在上海创办了漫画专门刊物《上海泼克》月刊,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沈学明为图画兼会计主任、沈学仁为经理兼编辑主任、沈学廉为印刷兼广告主任,每月1号出版一期,十六开本,封面和封底为彩版,其余都是黑白印刷,这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的漫画刊物。 《上海泼克》创刊号上刊有宣言及当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天虚我生(陈定山)和报界名流严独鹤的题词及“本报之责任”。书内还有民国名牌“无敌牌”牙粉等多达6页广告。 关于“泼克”一词书中也有很明确的解释:“泼克”是“Puck”的译音,其字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未产生以前,“泼克”乃为通用名词了,在莎翁名剧《仲夏夜之梦》中“泼克”是一诙谐善谑之神仙的名字,莎士比亚之后数百年,英人有以“泼克”之名名其杂志者专以诙谐讽刺世人,出版后不胫而走天下,后来美国、日本都有“泼克”印行,受其影响,《上海泼克》的诞生也是大势所趋“实为中国舆论界开一新门户”。 《上海泼克》创刊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夕,沈泊尘以极其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投入到大革命中去,《上海泼克》也正是适应了斗争的需要。正如“本报之责任”所写: 今日我国,烽烟四起,枕骸遍野,南北之争未已,而国家已危如累卵。本报不幸而产生于燕巢危幕之时,其第一步之责任,即当警惕南北当局,使之同心协力,以建设一强固统一之政府。此外无奢望矣! 我国虽已加入战局,而其在国际间之地位,则卑下犹昔。故本报第二步之责任,即当竭其能力,为国家争光荣,务使欧美人民尽知我中国人立国之精神,未尝稍逊于彼。特以习俗不同,情形隔阂,致有彼此轻藐之见横梗胸臆。此次本报之所以兼用中英文,亦欲中西人士互知其社会习尚国家实情而已。 光复以还中国旧道德几已破坏无遗,而新道德又未亟亟讲求,故数稔以来社会风化之腐败,盖已达乎极点,夫新道德非尽可取,而旧道德亦未尽可弃也。本报第三步之责任,即在调和新旧,真砭末俗。区区此愿志与阅者共勉之。 《上海泼克》以发表漫画作品为主,每期约刊40幅漫画,穿插刊载王纯根、严独鹤、张春帆等诙谐的政论、时评、杂文,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中英文对照,除发表了陈抱一、王纯根等几幅作品外,其余图画都出自沈泊尘一人之手。漫画《虽不中亦不远矣》,画一只巨手紧握“民主”之剑,刺破了俄皇的心脏,而且即将刺中德皇。这幅漫画是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歌颂,也是中国对此事件最早作出反映的美术作品。漫画《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罢休》,把日本霸权主义者的贪心不足,描绘地淋漓尽致。《十年老女犹画娥眉》、《南北之争》、《谁谓中国国民能享受自由幸福耶?》等漫画及揭露军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的罪行《借债对内,此真所谓远交近攻》、疾呼禁烟的《吞云吐雾》等都是结合时政,活泼辛辣,一针见血,有着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敏感在当时的萎靡不振的艺术界树立起了一面不屈的旗帜。在题材上,泊尘是个大胆的天才讽刺画家,不顾当时环境如何险恶,凭着他锐利的观察,深刻的寓意和明朗的表现手法,剥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军阀的黑暗、人民的种种不良倾向(如鸦片烟、赌博等)。 《上海泼克》又名《泊尘滑稽画报》,大多数内容其实并不滑稽搞怪,多以暴露帝国主义之滑稽丑态、讽刺当局权贵、针砭社会黑暗为主。一举措对当局来讲可谓逆流而上,因此异常哄动。《上海泼克》第3号刊登寒云“题泊尘兄弟滑稽画报”有诗曰:“君家兄弟孰能当,妙笔千秋属沈郎。挥洒堪追唐道子,滑稽应媲汉东方。三君叠玉辉淞浦,一纸匡时贵洛阳。试照明犀魑魅遁,更须笔剑断豺狼。”当时最有影响的《申报》上曾评论说:“《上海泼克》产生以后,社会上亦甚注意,其第一期即在长江一带销行1万余册,其中中英文著作皆出自一时名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为近代中国月刊中别开生面之杰作也”。《民国日报》评论:“沈氏昆仲发行之滑稽月报(上海泼克),出版以后在长江一带已行销一万余册。其内容之精美自不待言,第一期所绘政治讽刺画甚多,而对于武力派、阴谋派之抨击,尤不遗余力。”(《上海泼克》第2号) 《上海泼克》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除了有名写家的诙谐文章,也登载了少量描写上海现实生活的趣味性漫画,连画里的对话用的都是上海方言。如《姨太太及小姐们喜看梅兰芳》,描写女子争相用望远镜看唱戏的梅博士;《土老儿喜听来啥来啥之声》则掺有打情骂俏的意味。可惜的是该刊出版了第四期后因泊尘重病而休停,这无疑是中国漫画界的一大撼事。 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 沈泊尘虽然年轻早逝,却是中国现代漫画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张光宇曾说“他是顽强的敢说敢骂敢做的一员”,丁悚在《亡友泊尘》中写到,“不但他的思想有深刻的含蕴,而结构和线条之和美,实在使人沉醉和欣慕的”“他的讽刺画我承认是我国空前的成功者,我生平所服膺的也不过他一人”。已故漫画理论家黄远林曾撰文《沈泊尘漫画创作初探》,对沈泊尘的评价尤为中肯。 他提出沈泊尘在漫画创作上的突出成就和在我国漫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有四点:其一,在漫画的社会功能问题上,他有比较明确的自己的主张,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创办的《上海泼克》“本报之责任”中;其二,他的漫画有着较高的思想性,受到当时漫画界的推崇;其三,他在漫画技法上中西贯通,运用自如;其四,“泼克风行于欧美、日本。其在中国尤为创举”,开中国漫画杂志之先河,对中国漫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以后的《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漫画生活》才接踵而至。它标志着中国漫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