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上甘岭,70年后儿子终于拿到他的彩色照片

 昵称散步收藏 2023-04-04 发布于上海

“谢谢你们,帮助我们完成了长久以来的心愿。”今天(3日)上午,松江烈士陵园举行跨越时空的“相见”——“画笔下的红色传承”主题活动。5位烈士亲属从上海市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手里接过牺牲亲人的复原照片,郑重将照片贴在墓碑上。仔细端详着亲人的名字和照片,许多已经步入老年的家属流下了眼泪。

松江烈士陵园一共有172块烈士墓碑,其中80位是抗美援朝烈士,但只有不到半数留下了生前照片或画像。“这对陵园和烈士家属来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松江烈士陵园主任卫琳说,近年来,陵园通过“为烈士寻亲”活动,与一些烈士家属建立了联系,发现烈士家属大多希望能再现记忆中的亲人容貌。但由于年代久远,亲眼见过烈士的人要么已不在人世,要么上了年纪,记忆难免有些模糊,画像的难度较大,也极易出现偏差,为烈士画像的难度很大。

这位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上甘岭,70年后儿子终于拿到他的彩色照片

烈士家属(左)和参与绘制的大学生一起把画像贴在烈士墓碑上

202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获知了此事,拥有较强技术能力和专业基础的他们,决定与松江烈士陵园合作,“画笔下的红色传承”项目正式启动。大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实地走访、聆听口述、老照片临摹、电脑模拟合成等多种方式还原烈士形象。

第一位被复原出来的画像属于蔡财根烈士。1951年10月,蔡财根作别妻儿,奔赴朝鲜战场。当时,他的儿子蔡德奎刚出生没多久。1953年6月,志愿军208团2营机炮连战士蔡财根牺牲于上甘岭275高地,年仅24岁。蔡财根留给妻儿的唯一一张影像资料,是一张从朝鲜寄回来的半身照。1966年,蔡德奎的母亲去世,他请人给父母各画了一张像。但是,由于可供参照的仅有一张一寸照片,见过蔡财根的人都说画像和本人差距较大。

此后,蔡德奎参军入伍,离开了家乡,画像和照片遗失多年,直到2016年才在邻居家中重新找到。因保存不善,蔡财根的画像已经严重破损,唯一的一张半身照片却再也找不着了。这成了蔡德奎的一桩心病。

项目启动后,松江烈士陵园找到了时年89岁的郑梦生,他与蔡财根自幼一起长大。根据郑梦生的口述,同时参考残损的画像,大学生志愿者画出了两张素描初稿。带着初稿,蔡德奎和松江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再次拜访郑梦生征求意见。经过选定留下的其中一幅画像,改了五稿后最终定稿。2021年的清明节,蔡德奎将父亲的画像郑重贴在了墓碑上。

“两年来,我们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一共完成6幅烈士画像,另有5位烈士的画像工作正在推进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孟远航说,根据不同情况,学生们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还原。比如,蔡财根烈士画像是通过老画像临摹的方式还原的,钱阿仟烈士画像是通过电脑合成的方式还原的,夏木金烈士画像是采用了“电脑合成+画像临摹”的方式实现的。在完成黑白画像的基础上,学生们还额外制作了彩色照片,并在今天(3日)交到了蔡财根等6位烈士的家属手中。

这位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上甘岭,70年后儿子终于拿到他的彩色照片

学生们用专业软件绘制出的烈士彩色画像

如今,项目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更大范围。不久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信箱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的人是青浦区烈士陆全发的亲属,希望大学生们也能帮助自己完成心愿。陆全发烈士是朱家角镇沈巷王金村人,1950年3月入伍,同年6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01师602团,1951年10月在战斗中失踪,1961年11月被青浦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向其遗属发放《革命烈士证明书》。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留下他的照片。”陆全发烈士的女婿陆金康说,在新闻上看到该项目后,他觉得看到了希望。目前,学生们已经根据陆全发女儿及村中几位老人的口述,还有陆全发外孙的照片,绘制出了陆全发烈士的画像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