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似如真”的界画艺术

 泊木沐 2023-04-05 发布于辽宁

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图》

在宋代,以“似”为主要审美特征的绘画有两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界画和院体花鸟。界画,五代、宋代极盛,它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古老技法,早在晋代已有画者为之。其法大略以界笔、直尺合而为画楼台亭阁宫室,讲究【以毫计寸”、“折算无亏】。界画者将现实中之建筑景物以精细尺算按固定比例画于纸上,结构部件纤毫不差,在物画关系上极力追求相似之能事。宋代时界画极度繁荣,发展到此类画法之顶峰。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

《宣和画谱》卷八云:【界画点一笔,必求诸绳矩,比他画为难工,故自晋宋迄于梁隋,未闻其工者。约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余不足数矣。】以此言论之,宋人对“界画”是相当自矜自高的,亦可见宋人对“极似如真”之美的创造和接受,这都显示出了宋代画家在“物画相似”上对前代的超越。郭忠恕后,宋代界画代有杰才,佳作迭出,这无疑说明以“界画”为代表的“极似如真”审美在当时并非个别画家的个人趣味,它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绘画审美的一种潮流。

唐、李昭道《龙舟竞渡》

《宣和画谱》评论郭忠恕文字,我们可以知道郭忠恕其界画称古今第一允为绘画史之公认结论。通过梳理界画师徒传承,指出郭忠恕为北宋以后界画流派之共宗。郭之界画【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寸计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少差,非至详至悉、委曲于法度之内,皆不能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画者往往束于绳墨”,他的界画以界尺直笔为器,常“游心于规矩绳墨之中,而不为窘”。在熟练掌握界画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郭忠恕也能根据审美需要适当突破成法,所谓“明万法而无法”也,这才是其界画取得常人难及成就的关键。师法于郭忠恕的元代界画名家王振鹏作界画亦“不拘于法,而不出于法”,在继承与突破界画技法上与郭忠恕是一脉相承。

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界画宗师郭忠恕、王振鹏等人的界画虽“极似如真”,但他们的这种“极似”是在突破界画“以毫计寸、折算无亏”创作法则基础上达到的。宋代界画家因为严格尊重客观规律和全面掌握界画技法,所以突破了技法对界画者主观艺术心灵的局限,进而在遵守艺术规律之上获得更广阔的艺术自由。

元、王振鹏《锦标图》(局部)

郭忠恕等人的界画在严格遵守自然客观景物物理规律而画出“极似如真”的同时,欣赏者所感受到的却不止于等比例缩小的景物的逼真还原画面,而是依据界画中的比例将自我缩小而进入界画家所营造的艺术真实中,并获得一种宛如真实的游赏揽胜之美。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冊《龙舟竞渡》

界画之所以在皇帝敕撰的《宣和画谱》所列绘画诸门位中得列第三,郭忠恕界画之所以“古今第一”,被评为“神品”,奥秘并不在其物画彼此的“极似如真”,而在于其在“极似如真”的形式中蕴含着只属于北宋文化造极之升平盛世的“壮丽闲雅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