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也译为大观念,其处于学科的核心地位,能够统摄和整合较为零散的学科知识,指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学科的核心内容;能揭示学科的核心本质,反映学科的核心观点;并能够将学科的关键内容及关键思想进行有机融合,建构成具有较强系统性学科框架的重要概念。学科大概念并非指学科中某一具体的概念或定理和法则,而是学科思想和理论的载体,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和解释力,是深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况下,大概念是基于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方法,它们不是具有简单的具体答案的事实问题,大概念指向的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对于大概念的特征属性,可将其概括为大概念币(Big Idea Cent)。 大概念呈现中心性(Centrality,C) 不是学科中的所有概念都能称之为大概念,大概念不是基础概念,而是聚合概念。大概念如同一个文件夹,提供了归档无限小概念的有序结构或合理框架。有限的大概念之间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了学科的连贯整体。大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大概念群集中体现了学科结构和学科本质。大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是某一学科的大概念,也可以是某一单元的大概念。 大概念呈现可持久性(Enduring,E) 大概念是对学科的深入理解,有些教师会在教学中思考这门学科能够在学生忘记了事实性的知识之后还剩下什么,而这些“什么”其实就是这门学科中的大概念。大概念不是暂时保存的记忆,而是具有可持久性,是经验和事实消失之后还存留的核心概念。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贯穿学生的一生。 大概念呈现网络状(Network,N) 大概念并不是无序游离在学科结构中,而是呈现出网络状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包括了学科内网络结构和学科间网络结构。学科内大概念网是指将某一学科进行纵向联结,不同学段以大概念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学科间大概念网是指将某些学科进行横向联结,跨越两个或更多的知识领域,不同学科之间基于某一个共同的大概念进行合理对接。 大概念呈现可迁移(Transferable,T) 在布鲁纳看来,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应该使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不断扩大和加深认识,这种迁移从本质上说,一开始不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是学习一个一般观念,这个一般观念可以作为认识后继问题的基础。埃里克森指出,大概念有极大的迁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被应用于许多其他纵向的学科内或横向的学科间情境。 大概念课程设计强调课程的结构化,强调对问题的深度理解。这样的课程设计如何实施,如何安排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五项关键点思考。 大单元载体 每个大概念都包含着一个道理、一个意义或者一种关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大概念的前提在于大概念在教学体系之中。而单元是回应课程设计结构化思路最好的教学载体。承载大概念的单元有三种表现形式:显性、半隐性、隐性。显性的单元是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炼出的学科核心概念,是教材中明确设计的单元。半隐性的单元是指在课程标准或教材中未明显依据某一核心概念设计内容组块,需要教师调整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隐性单元是指呈现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甚至不同的学科间。其同样需要教师进行开发,并在不同的时段或不同的课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大概念。 深度理解的目标 对概念的理解需要在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而且教师在设计事实性知识学习方式的时候,应当具有为了理解而设计、为了理解而教的意向。对教师而言,最容易混淆的便在于什么是学生应该知道的,什么是应该理解的。学生需要理解的东西,需要教师首先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用概括性的、本质的理解对学习的事实性内容进行高站位、“高观点”的审视。之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逆向引领学生从事实性知识走向概括性理解。 有“潜能”的学习材料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有助于达成深度理解的课程目标,还需要考虑学习材料是否能与指定的概念框架、固着点建立联系,能为大概念的理解提供事实、信息和活动设计等。有研究将课程教材这一性能称为课程潜能。教材或其他的学习材料设计者要有明确的大概念意识,材料内容虽然不是学科内容的全部覆盖,但与学科核心支点、与期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固着点有高度密切的联系,是可以提取意义的鲜明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挖掘”,即找到材料中蕴含的可理解、可解释的可能性,并在教学中进行呈现。 情境与经验的“对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隐含新知的基本要素,还要跟学生经验产生关联并进行直接对质。而对质的过程就是原有概念解构的过程,也就是新知增长的过程。情境告诉学习者知识产生的条件,不同的情境中或复杂的情境中更能深度了解知识产生的条件。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当引导学习者在情境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将情境中琐碎的、个别的信息上升为概括性概念,存储于概念框架,以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提取。 有引导的自主建构 大概念的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的概括性概念的理解与获得,它一定是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基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水平设计教学,为学习者创造自主、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但大概念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教师的引导。有意义学习存在于发现法和讲授法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讲授的过程中提供案例、呈现详细的事实,引导概念的转化。同时要在发现法中注重对学生的监控。 |
|
来自: 新用户2165AmuV > 《地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