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文言是汉语的音标,每日积累,记诵自今日始(十二)

 风吟楼 2023-04-06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的作品抒情、写景、咏物、边塞、咏史等,展现了艺术表现的广阔天地,在李杜等开启盛唐文化之前,突破五代时期辞藻华丽,叙事单一的宫体诗风格,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章图片1

杨炯肖像

杨炯和王勃一样,16岁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最辉煌时在弘文馆做学士,后因堂兄参与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上位)后,被牵连降官为司法参军。此间,杨炯萌发参军的想法,写出不少边塞诗,其中《从军行》广为传唱,“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没有实现。

文章图片2

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后改任盈川县令三年,后被武则天派到习艺馆当老师,还是做了书生。后来,杨炯抓住机会,赴任浙江衢州县令,远离权力纷争,造福一方百姓,远胜于在朝堂权力的漩涡里空乏其身。693年,勤于吏治,为民做主的杨炯卒于任上,年仅43岁。

文章图片3

盈川杨公祠

文章图片4

衢江岸边的衣冠冢

《折杨柳》属于汉乐府旧题,内容大多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亲人挂念前方的战士或妇人思念前线的丈夫为多。这首诗是杨炯怀才不遇,产生从军念头时所作。

折杨柳

杨炯(唐代)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注释:

边地:边境。遥:一作“迷”。

翠羽: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流星驿:指马飞奔的样子。

明月关:指边关。

6藁(ǎo):指稻草。砧(zhēn):指铡草时垫在下面的砧板。藁砧:是农家常用的铡草工具,这里的藁砧代指“夫君”。

诗意:

本诗虽属于闺怨诗,但开篇不点明人物,后三四句标明女子思夫归来的心绪,最后一句巧妙借代藁砧道出丈夫在家时的时光,唯有折柳枝寄相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