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毛主席亲自接见贺凤生,称:其父贺晓秋曾两次救我性命

 古稀老人赵 2023-04-06 发布于北京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0年11月底,北京中南海,一位姓贺的男人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见面后二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尤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先是称“贺晓秋的儿子自己必须要见一面”,随后更是不住的说着曾经的往事,表示男人的父亲曾两次救过自己的性命。

在这之后,毛主席再度召见了这位贺姓男子三次,每一次都表现的格外热情,最后一次时不但让江青准备了家宴,甚至还破天荒的给到了男人两项特权。

要知道,毛主席向来都是认理不认亲的,莫说是旁人,就算是长辈七叔公,当年想要点特权都遭到了主席的驳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名男子是谁为何能有如此待遇,主席口中的贺晓秋又是谁,二人当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文章图片1

湘潭往事

原来,这位被毛主席热情接见的男人名叫贺凤生,家住湖南省衡阳市,他从1960年11月初便从家乡出发,一路搭车、搭船,辗转近一个月这才抵达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贺凤生二话没说就直奔中南海而去,他手拿特产的样子像极了求人办事,所以刚一到门口就被两名卫兵给拦了下来,并询问他有何贵干。

贺凤生很实在,直接就说自己要找毛主席汇报工作,一听这话卫兵顿感荒唐,先不说这个农村来的小伙看起来不像是官员,不太可能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就算有中南海也不是菜市场,汇报工作也该逐级上报,要是谁都想找毛主席直接说话,岂不是乱了套?

想到此处,卫兵直接将心中的话告知了贺凤生,告诉他主席很忙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他本以为这么说贺凤生就会知难而退,怎料对方竟直接拿出了一封信,信上的落款不是旁的,正是毛主席本人的签名!

文章图片2

见此情形,卫兵深知另有隐情,他不敢耽搁立刻将此事汇报给了上级,最终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闻言,毛主席立刻就猜到了来人的身份,这才出现了开篇时的那一幕,先后四次见面,又提出了给予特权。

不过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一听毛主席这话贺凤生非但没有惊喜,反倒是十分诧异,显然他并不知道毛主席和自己父亲的往事,而见到对方如此,毛主席亦是长叹了一声,随后娓娓道出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过往。

据毛主席说,按辈分贺晓秋应该算是自己的表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嬉戏、一起上学,感情很是要好,后来毛主席离开家乡外出游历,贺晓秋还像个跟班一样非要一起去,不料此举却遭到了家族长者的反对,称如今的局势太过混乱,毛泽东脾气太过执拗他们劝说不了,绝不允许贺晓秋也跟着冒险,家里至少要留下一个男丁。

碍于规矩的束缚,最终贺晓秋也没能跟随毛主席,进而错过了大展宏图的机会,这一别就是多年,还是直到1917年1月,也就是毛主席母亲生日当天,这对好兄弟才迎来了再一次的相遇。

文章图片3

当天,毛主席从长沙赶回老家给母亲筹办生日,不料却正好撞见了拿着礼物而来的贺晓秋,多年不见甚是想念,二人在一起交谈了很久,贺晓秋为毛主席讲述了家族、家乡近几年的变化,毛主席亦是没有藏私,拿出了珍藏许久的新思想书籍送给了对方,并嘱咐称希望贺晓秋能够多多钻研,今后能为中国的改变做出助力。

毛主席的话贺晓秋深以为意,他也真的从书籍中学会了很多,例如共产主义思想、改造中国的理论、资本的罪恶等等等等,当然了,这也就是之后除了亲情外,他力挺表哥,不惧生死也要救其性命的原因之一。

时间来到1925年,这时的毛主席已然成为了我党的高级干部,当时的他接到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去到湘潭老家了解农民详情、大搞农民运动,而这也让他与贺晓秋再次相遇。

与上次不同,这次见面毛主席并没有闲聊,反倒是拜托起了表弟,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在家乡动员群众,劝说父老乡亲参加农民运动。

文章图片4

闻言起初贺晓秋是有些畏惧的,毕竟这个举动说好听了是运动,说不好听的不就是“起义造反”吗?但所幸,这些年来对新思想、新文化的了解让他终究下定了决心,毕竟人终有一死,总要活出些意义。

带着这份抱负,贺晓秋主动请缨开始了动员农民的行动,在他与毛主席的共同努力之下,果不其然,很快大量的农民群体就被拉到了共产党这边,研究起了拿着枪杆子起义的事情。

两次救命

这边毛主席的任务如火如荼,而另一边的湖南军阀赵恒惕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熟读史书的他太明白农民的力量了,也知道一旦让这群人成了气候,自己这个“大帅”将会走到尽头,于是乎不敢耽搁,他立刻就采取了行动,派遣大批官兵远赴湘潭意图逮捕毛主席。

此时的毛主席并不知道军阀们的计划,他还在乡村之中卖力的讲解着共产主义思想,然,说时迟那时快,一伙荷枪实弹的敌人眨眼就抵达了村口,闻讯这可急坏了一众警卫和百姓,毛主席亦是束手无策,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文章图片5

所幸就在这时贺晓秋站了出来,他想到了一个妙计,那就是找一个八抬大轿将毛主席抬出村去!

为何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世人皆知毛主席是穷人的代表,是劳苦大众的领军人物,这样的人想来出行也该是步行或是骑马,怎么可能会坐八抬大轿呢?

显然贺晓秋正是利用了“灯下黑”的原理,这才将毛主席明目张胆的送出了村子,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才刚一出村另外一伙敌人就拦住了一行人的去路,他们的态度很坚决,就是想打开轿帘检查一番。

贺晓秋深知只要帘子一打开铁定就露馅了,危急时刻他也只好选择了冒险,一面拿出了兜里全部的积蓄送给敌人头目,一面讲出了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贺家人,车上坐的是贺家老爷子希望能够通融通融。

在贺晓秋金钱、地位的双重施压下,敌人这才退去,毛主席亦是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文章图片6

这是第一次救命之恩,第二次则是在秋收起义前夕,彼时“五卅惨案”、“4.12政变”相继爆发,共产党人的情况岌岌可危,基于这种情况,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们便做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决定,而毛主席负责的依旧是湘赣地区。

任务起初进行的很顺利,可很快意外就到来了,毛主席才刚刚进入湖南境地就被一伙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们在后面追毛主席在前面跑,情况着实是危险至极,幸亏就在这时毛主席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表弟贺晓秋就住在附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上次救下毛主席性命后,贺晓秋的身份就暴露了,敌人将他也列入了通缉名单之中,为了活命贺晓秋只好贱卖了产业、田地,带着全家远赴南县避难,没想到在这里竟再次遇到了毛主席。

见面后对于贺晓秋的遭遇毛主席深感愧疚和同情,不过现在却不是拉家常的时候,该怎样逃出重围才是重中之重,为了想出万全之策几人急的是焦头烂额,最终还是贺晓秋脑子机灵,这才研究出了一条逃跑线路。

文章图片7

根据敌人的位置,贺晓秋前躲后躲、七拐八绕终于将毛主席送进了山里,在山路中他又是连拉待拽,这才在最后关头甩掉了追兵,帮助毛主席逃出了生天,不仅如此,看着表哥一行人面色蜡黄,贺晓秋还咬了咬牙,从里怀中掏出了最后几块大洋交给了对方,并且嘱咐主席要注意身体。

对此毛主席万分感动,可此时的他却不知道,正是这几块大洋却再度救了自己的性命。

从南县逃走后,没过许久毛主席一行人便再度遭遇了敌情,敌人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却看他气度不凡,蛮不讲理的选择了抓捕,被捕后领头的官兵本想着杀良冒功,找一个僻静之处直接将毛主席枪毙,幸好就在这时,毛主席灵机一动拿出了那几块大洋给到了一位看守的士兵。

士兵见钱眼开果断答应帮忙,而在一番紧张刺激的追逐下,毛主席这才再度逃出生天,这才平安来到了根据地。

文章图片8

这么算来贺晓秋应该是救了毛主席三次才对,不过大恩不言谢,毛主席也没想那么多,他只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位表弟是自己的恩人,自己今后一定要尽全力予以回报。

两项特权

在这之后,先是反围剿、长征,后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主席与贺晓秋就逐渐断了联系,还是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圆满落幕后,贺晓秋这才再度得知了这位表哥的消息。

闻讯贺晓秋无比激动,得知表哥真的完成了最初的理想,他难掩内心的喜悦,故而当即他就修书一封给到了对方,诉说了自己的思念,也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见到亲人、恩人的来信,毛主席也十分高兴,他立刻回了一封信,而这也就是后来贺凤生带来的那份证明。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说书信往来频繁,但贺、毛二人却始终没有机会再见面,直到贺晓秋死前亦是如此。

文章图片9

1960年11月初,贺晓秋因病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也对始终没能再见主席深感遗憾,所以为了圆梦他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贺凤生,希望他能够代替自己去最后见一面毛主席。

带着父亲的愿望贺凤生不远万里赶赴北京,可很不幸,当月26日,也就是贺凤生抵达北京的当天,贺晓秋便离开了人世。

这一消息还是直到与贺凤生的最后一次会面时毛主席才堪堪知晓,闻讯他老人家很是悲伤,眼泪在眼眶中不停打转,缓了半晌后这才开口说了一句“这个晓秋,怎么就不知道拍个电报,见不到最后一面,让我送个花圈也好啊!”

毛主席与贺晓秋之间的情谊显而易见,但是,这却并非是他为贺凤生颁发特权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实际上与亲情无关,而是和贺凤生的一番直谏有关。

文章图片10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就在二人最后一次见面时,毛主席敏锐的察觉出了贺凤生有话要说,在他的首肯下,贺凤生亦是说出了一件事,那就是老家县里的食堂问题。

原来,从前几年开始,县里搞起了公社化,竟然将锅碗瓢盆、铁锅、菜刀全都充了公,不让老百姓在家吃饭,只能去公社中的大食堂一起吃。

这本来也没什么,吃什么不是吃啊?大家一起吃还热闹,可问题是食堂里的饭菜就不是人吃的东西,顿顿白水煮萝卜,还把大米饭蒸两次,蒸的米粒又圆又大,实际上却是根本吃不饱。

基于这种情况,不少老百姓都选择了抗议,但这不抗还好一番抗议之下饭菜竟更差了,有时候连萝卜都吃不上!

贺凤生越说越生气、越说越生气,紧接着作为生产队队长,他又给出了自己的猜测,称很有可能是有些干部中饱私囊,将老百姓的口粮全都占为了己有,这才造成了所有人都吃不饱的局面。

文章图片11

一听这话毛主席顿时来了精神,他是既愧疚又气愤,愧疚的是疏忽大意让某些害群之马伤害了老百姓,气愤的是这群人什么都敢干,甚至连老百姓救命的粮食都敢侵吞。

想到此处,毛主席先是暂时告别了贺凤生,随后又派人实地调查了一番情况,最终在圆满解决问题后这才再度找到了贺凤生,既承诺了问题已经解决,大食堂已经解散,又夸赞了对方敢于直谏的做法,而为了今后能够听到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给予特权一事才终于浮出了水面。

毛主席给到贺凤生的特权有两个,一个是有困难可以随时找自己解决,另一个是基层有什么情况可以不经请示直接向自己汇报。

没错,这特权并不是什么吃饭不用花钱,又或是什么免死金牌,完全就是两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了老百姓的公平公正互相做出的承诺,在这之后贺凤生也真的为毛主席提出了不少建议,甚至在那段混乱的时期亦是如此,而这般为了黎民百姓不惜以身犯险的举动也当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