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6年11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 黎巴嫩、以色列边界持续一个多月的炮声已经沉寂下来。随着停火条约的生效,以向黎南部的大规模进攻已经结束。与沸沸扬扬的地面战斗相比,以空军在这次战争中显得默默无闻。其中一个原因是以空军没有任何损失,但从战后以军发布的一系列总结报告中,却发现它与海军、陆军一样,经受了“新战争”的巨大冲击。在空军的报告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钻地弹”。 黎巴嫩的坑道战 2006年7月12日夜约60名装备轻武器和火箭筒的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员通过地道接近以军哨所,打死7名以色列士兵并俘虏2名,这是本次以黎战争的导火索。更令人惊讶的是真主党游击队不仅利用地道达成了袭击的突然性,而且在捣毁以军哨所之后又利用地道网迅速、安全地撤退出边境,将2名以色列战俘带到了一个隐蔽安全的地点。以军方曾策划使用特种部队突袭营救战俘,但直到战争结束都未能掌握这2名战俘的确切关押地点。 黎真主党在隐蔽所中架设的火箭发射装置,其发射地点距以军目标很近,以保证火箭能足够的命中精度。 以军发现的黎真主党武装地道出口 自以色列2000年从黎南部撤军后,进驻的黎真主党已在此经营了6年。根据历次冲突的经验教训,真主党在这一带构筑了十分复杂的地下工事体系。据以方称,真主党游击队不但得到了大量资金支援,而且有伊朗和叙利亚的工程人员直接参与了地下工事体系的建设。而由于以色列已放弃对黎南部的管制,加上真主党又往往是以民用建筑施工为由进行建设,以致以方无法用武力阻止地下工事的建设,只能坐看真主党游击队逐步构筑起一个纵横交错的“地下王国'。 以色列士兵蹲守在黎巴嫩民居地下通道入口处。真主党的地下工事多以民居为掩护,具有极高的隐蔽性。 真主党游击队的指挥所大多隐蔽良好,最深的位于地下40米,且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在靠近以色列边境一带游击队则广泛挖掘地道和地下掩体,作为掩蔽所和进入战线的秘密通道。游击队在掩蔽所中储藏了大量补给和武器弹药,包括苏制122毫米火箭发射器和自制远程火箭弹,部分掩蔽所中还装有电台和卫星通信设施,以进行作战指挥和部队联络。 被以色列军队占领的黎真主党地下据点,里面配有各式通信器材。 以黎冲突扩大化之后真主党游击队屡次通过地道秘密集结,对以军进行袭击,并利用地下工事中储藏的火箭炮,对以境内目标进行火箭袭击。以军认为,如果这些地下工事不彻底清除,即使冲突结束后黎巴嫩南部地区仍不会安宁。因此从冲突一开始游击队的地下堡垒体系就成了以军的重点打击目标。 7月19日以军首次动用钻地弹对真主党位于贝鲁特以南的地下掩体进行打击。根据侦察报告,该掩体的最大挖掘深度达到了40米。在此前一周,该处的无线电活动频繁。以军推测这是真主党游击队的指挥部之一。以军希望空军对此地进行“斩首”轰炸,摧毁游击队的指挥体系。 当晚以空军使用F-16和F-15I等战机,向该掩体投掷了23吨炸弹,其中包括4枚由F-15I投掷的GBU-28重型钻地弹。轰炸虽然摧毁了掩体表面的民房,但攻击过后仍出现游击队进行通讯联络的迹象。以军进一步的战场侦察发现,攻击只摧毁了地下掩体的几个出入口,深层的设施依旧完好。 F-15E战斗机投放GBU-28钻地弹瞬间 在“斩首”失败之后以空军又对黎南部前线的游击队地道、掩蔽处进行了轰炸,虽使用了各种量级的制导炸弹和钻地弹,但攻击效果同样不佳。7月30日以空军轰炸加纳村的战斗就是典型例子。加纳村距以边境不足15千米。在此前半个月,游击队从加纳村向以本土发射了150多枚火箭弹。以军推测,游击队在加纳村的地道中储藏了大量火箭炮和弹药。以军无人机使用红外探测仪器对该村进行了反复侦察,通过地表温差初步确定了数条游击队地道的位置。 7月30日晚以空军对加纳村进行了覆盖式轰炸。由于地道就建设在民宅的下方,在轰炸中一枚钻地弹直接命中一幢民宅,穿透屋顶和地板钻入土中,在地下6米爆炸,造成房屋整体坍塌;一枚空地导弹则直接命中一幢房屋,将其完全摧毁。轰炸虽然造成至少28名平民丧生,但对地道的打击效果依旧不佳。钻地弹摧毁了被无人机侦测到的几条浅层地道,但深层的掩蔽所仍旧逃过了打击。以军方8月3日发表声明,承认轰炸加纳村的行为“是一种错误”,不但没有确保摧毁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反而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 以军战机轰炸加纳村,造成许多平民死伤。图为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士兵正在清理遭袭现场。 GBU-28:以空军的“镇宅宝” 美制GBU-28钻地弹号称“掩体粉碎机”,诞生于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它最初的研制动机是对付伊拉克的地下掩体。由于时间仓促,最初的GBU-28弹体采用退役的203毫米自行火炮身管。将其截断后取炮管前部,内装炸药,再将GBU-24“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的制导系统、舵面安装在其前后,就制成了这种身形瘦长的重型钻地弹。 GBU-28采用动能穿透方式,依靠炸弹落下时巨大的动能钻透土层和混凝土工事。该弹采用延迟和钝触发双重引信。当炸弹接触到松软的土层时引信不立即引爆炸弹,而是利用坚固的外壳强行钻入土层和混凝土,在掩体内部爆炸;在炸弹钻进过程中如遇到钢板等加强结构,则触发引信爆炸。炸弹在钢板外侧爆炸,同样能对地下掩体造成严重破坏。GBU-28全长5.85米,直径0.37米,全重2吨,内装填300千克高爆炸药,在5千米高度投掷时,接触目标的压强达到150千帕,可以钻透6米的土层和2米的混凝土顶盖。 美空军基地开放日上进行公开展示的GBU-28钻地弹 由于该弹既重又大,美军战术飞机中只有F-15E和F-111可以携带。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GBU-28初露锋芒。1991年2月13日夜美空军发射了2枚GBU-28,击中了位于巴格达西南方向的阿米里亚防空洞,在厚2.15米的钢筋混凝土层以及覆盖层上炸开一个直径2米的大洞。在对南联盟空袭和阿富汗战争中,GBU-28也曾大量使用。 GBU-28的钻地能力引起了以色列空军的注意。以空军的假想敌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均有大量坚固的地下掩体设施。钻地弹是对付这些地下工事最有效的办法。1998年以从美国进口了第一批GBU-28。2000年之后,随着真主党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不停地进行坑道建设,以对钻地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GBU-28的单价约14.5万美元。2004年9月以、美签订了高达3.19亿美元的军购合同,一次性采购了500枚GBU-28以及相关的设备、技术资料、训练弹和模拟器,直接的假想敌就是真主党游击队的地下工事。2006年5月在伊朗公布其核计划、并宣称即将提炼武器级铀之后,以色列再次向美国订购了100枚GBU-28。 弹尾控制翼,投掷后自动打开。 除了2吨级的GBU-28,以空军还装备了其他量级的制导钻地弹。与GBU-28同年从美国引进的BLU-109全重907千克,接触压强为80千帕,侵彻深度为3米。2005年以又引进了JAST-1000钻地弹。该弹重454千克,可侵彻约2米厚的混凝土复合工事。这些炸弹的最大穿透深度虽不及GBU-28,但由于重量轻,使用上更为灵活,不但可以用F-15搭载,F-16和A-4等轻型战斗/攻击机也可以携带。 GBU-28进行攻击测试的连续镜头。画面中GBU-2B连续穿越多道混凝土墙,其强大的穿透能力可见一斑。 BLU-109巨大的弹体 钻地弹如何打伊朗? 在以、黎战争中以空军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之处:空军力量不足,即使在完全掌握制空权、所有战斗机都可用于对地轰炸的情况下,仍不能在全战线进行空中遮断性火力支援;钻地弹的使用战术不够成熟,无法准确侦察对方地下掩体;现役的钻地弹在对付特别坚固的掩体时钻透力不足等。 然而黎巴嫩只是以空军的“试验场”,它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可能是正走向准核国家的伊朗。以、黎战事渐渐平息后,中东的焦点再次聚集在伊朗身上。一直以来美、以准备对伊朗动武的传言就没有平息过。尤其是以色列由于国土与伊朗相距较近,对伊朗的核计划更为关注。1981年以空军就曾通过外科手术式的空袭摧毁了建设中的伊拉克核设施,将伊拉克的核武器计划灭杀于襁褓中。24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空军同样有可能使用钻地弹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式的打击。 面对国土面积广大、地下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胜于黎巴嫩游击队的伊朗,以色列空军的钻地弹战术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以军认为,目前的钻地弹钻地深度不够,而且侦察地下目标能力有限,毁伤精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以军于今年9月提出,要从美国获取新的技术手段,以提高空军的打击能力。 美军在GBU-28的基础上改装的GAM-113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它采用GPS制导、抗干扰能力优于激光制导。 新的技术包括:修改钻地弹气动外形,提高弹头速度;采用新的战斗部和智能化引信,使引信既耐冲击、又能在最佳时刻引爆炸弹;提高自主攻击能力和命中精度。针对伊朗有较完善防空体系的现状,以军还提出要增大钻地弹的投掷高度和投掷距离,使钻地弹能够从对方防空火力圈之外投掷。 显然伊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应对以色列空军可能发起的空袭,伊朗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被称为“挖洞工程”的地下工事建设计划就是其中之一。据西方报道,伊朗在德黑兰以北阿巴斯·阿巴德地区的地下秘密指挥中心已经完工,该中心是伊朗地下设施计划的一部分,不仅可作为伊朗军队的战时指挥所,而且一旦局势紧张伊朗领导人和三军司令部也可以转移到此。为了防范以军的空中打击,伊朗已将核材料的储藏库转移到了地下,核计划中的生产厂房也尽可能实现了地下化。 最让以色列空军头疼的是伊朗构筑的地下设施是以防备美军打击为目标建设的。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阿巴斯·阿巴德的伊朗地下指挥中心构筑在距离地面100米处,而储存核材料的地下仓库埋藏得更深。美方认为,伊朗的一个铀黄饼储藏库可能位于德黑兰附近的地下800米处。这样的深度不但常规钻地弹完全无法摧毁,即使美国的B611钻地核弹直接命中,也无法完全摧毁这个地下仓库。 图示:伊朗的纳坦兹核设施卫星照片。伊朗核设施地点多,相比对空防御能力几乎为零的真主党武装而言,伊朗防空部队能给以空军制造不小的麻烦。以色列在对其进行空中打击前需先做充分的情报搜集工作。 在地下掩体的建造技术上,目前伊朗已有许多新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异型表面构筑技术,即将地下工事的表面构筑成凸凹不平的形状,使钻地弹在触地后偏转,攻击角增大,甚至发生跳弹;弹道偏斜技术,即在掩体上方的土层中构筑特殊尺寸的石块堆积层,并埋设弹道扰动装置对钻地弹的引信进行干扰,使钻地弹偏转进入石块堆积层并提前引爆:遮弹偏航技术,即构筑特制的偏航板或带钢筋混凝土填板的混凝土防护层等,使弹道弯曲、弹体偏转、变形甚至断裂。 伊朗的地下防御设施还将构成分布式的大型综合网状地下系统,在其中一个节点遭到打击时只会损失这一部分的资源和机构,整个指挥系统仍具备作战能力。此外,伊朗的地下设施不仅构筑在土层下,还有可能设于北部湖泊水底。正所谓”盾者藏之,矛者攻之”,尽管钻地弹的威力不容小视,但以色列要想给伊朗动“外科手术”,仅仅依靠空军的一两件“超级武器”,恐怕是很难如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