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科医生教你,如何高效就诊

 云语禅心 2023-04-07 发布于河南

生病的状态下,人常常会变得脆弱无助,整个家庭,也时常被焦虑裹挟。整体来看,国内各个地区均有很多医疗资源提供服务,选择空间也较大。但就个体而言,患病后的就诊过程并不一定那么顺利。我们常听到病友们的一些抱怨:

想看某专家却挂不上号

排了半天队,医生就只问了几分钟

医生态度不好,都不让自己把话说完

医生就问了几句话,给开了一堆检查

花了那么多钱,啥也没查出来

看了几个医生,说的不一样,到底听谁的

挂到心仪的号后,如何高效就诊,是小编作为一个精神科大夫,一直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无论您远道而来,还是在当地生活,选择任何一个医院就诊,首先都代表着一份信任与寄托,医生们希望能助力您早日康复、生活顺遂。

文章图片1

诊 前 篇

01 资料准备:病历、检查报告、用药资料。

如果您之前看过病,治疗过,甚至是长期反复就诊的老病人,一定保留好既往就诊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生写的病历。病历里包含有医生对症状的描述、对疾病的判断、对治疗的思考、对疗效的反馈,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病历描述通常比患者自己回忆病情更加准确、重点突出。

精神科疾病绝大多数都是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疾病,何时起病、首发症状、何时开始治疗、接受过何种治疗、治疗反应如何、是否存在停药复发、哪些药物有效、哪些药物效果不佳、哪些方案副作用大,这些资料能为后续的诊疗提供宝贵依据,让医患一起,少走弯路。患病时间很长的病人及家属,对于这些过程的记忆可能早已模糊,而病历会详细记录这一切。

有的患者会“藏”起既往的就诊资料,怕影响医生的判断,也希望听听不同医生是否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的患者会隐瞒病史,认为之前的病和这次的症状无关。

有的患者几天内,会去不同医院看好几个医生,且不给医生看别的医生写的病历和检查报告。

患者们的这些想法,我们都能理解,然而,这些做法并不可取。

就诊时,提供的病史、用药、检查资料,越全面越好,越全面越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在不同医院短期内反复做重复的检查,耗时费财,没有必要。既往病史与本次发作是否有关,也请交给专业人士做判断。

还需提醒,药物会同时有通用名和商品名,也会有不同剂型。例如,“氟西汀”就是通用名,不同的厂家生产的氟西汀,会有不同的商品名(百优解、诺誉、开克、奥麦伦等),氟西汀有每片/粒10mg的,也有每片/粒20mg的。所以,您服用过的药物,最好记住它的商品名和每天的药量,例如百优解每天40mg,就诊时能带药盒更好。

02 时间准备:首诊患者,早点出门。

以北大六院为例,医生每次门诊时间是半天。如果您是首次来我院就诊,无论之前是否在别处治疗过,都建议尽量挂靠前的号,并且尽量早来候诊。这样可以留给医生更多的时间,询问病情;也便于做完检查后,能在医生下班前找医生看结果,制定诊疗方案,避免一次就诊处理不完,还得再挂号后续处理。

复诊患者,尽量挂固定医生的号,时间安排按医院规定的时间来诊即可。

03 人员准备:本人来诊,家属伴诊。

切记,不要让家属自己来问诊,精神科医生做治疗决策需要面诊,看不到患者本人,获得的信息有限。无法获取语音、语调、反应速度、衣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患者的内心体验等关键信息。

如果您是首次来诊或病情较重、情绪不稳、思维混乱、难以清晰回忆病情,以及未成年人,请一定让了解您状况的家属陪您来诊。家属可以补充病史,帮您回忆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更加全面立体的描述,有助于医生准确的判断。

文章图片2

诊 时 篇

01 按照时间顺序,描述病情发展。

就诊时,先理清思路,您今天来看病,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诊的目标是什么。

准备好关于自己问题和症状的描述,如果能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讲述症状发展,治疗经过,会让医生快速、高效、全面的了解您,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您可以按照这个结构描述:

当前主要困扰是什么;

困扰是何时出现的;

有什么诱因;

困扰具体表现为什么;

症状随着时间如何发展;

症状对您生活产生的影响;

您做过哪些调整的努力;

使用过何种药物;

具体用药剂量和时间;

疗效及副反应怎样;

哪些问题解决了;

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02 耐心解答医生关注的问题。

有的患者好不容易见到医生,感觉有很多话想说,不说明白了,不说清楚了,心里就不安宁。然而,他们可能会忽略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急于表达、一通输出,而让医生感到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方向。患者急,医生也急。

医生关注的问题,一定是基于他的专业判断,需要了解的,关乎于诊断或治疗的重点。由于每次就诊时间有限,在“回答医生关注的问题”和“表达完您在意的一些细节”之间,时间分配上要更倾向于前者。

03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们经常会听到患者问“某专家给我定的这个方案,为什么和你说的不一样?”“他们说这个药好用,还便宜”“他们说吃药副作用很大,全是激素”“我上网查了,我得的不是这个病”“第一次看病时医生说了,我只用吃1个月药,你为啥让我吃半年?”

医生会根据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个人工作经验等,为患者提供诊疗建议。不同的医生,给出的建议不同,很常见,不是对错的问题。

精神科的治疗更加个体化,更是医患合作在不断尝试中前进。医生看到的横断面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不同,也会产生有差异的诊疗判断。网络上、非专业人士就更加众说纷纭了。

如果您所想的跟医生讲的不一样,可以询问,获取医生的解释与考量,这样,才能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形成治疗联盟。选择信任的医生,跟随他,让他看到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反应,医患携手,最终获益的是患者。

04 想问的都能问。

有的患者总怕医生不高兴,心里有疑问不敢问,徒增误会。例如,药物价格、是否有更便宜的选择、国产药和进口药怎么选、不服药可不可以等。医生都会非常愿意为您解答。

医生可能很忙,可能说话有点快,可能态度有点急,请您相信,需要告诉患者的信息,医生不会故意不说;患者短时间内无法弄明白的,或与病情无关的,医生没有详细解答,也不会影响治疗。

有的患者离开医院又想起来有问题没问,建议可以提前把自己要问的问题写下来。

文章图片3

诊 后 篇

01 遵医嘱服药,不“急功近利”。

拿药回家后,一定严格按照医生写在病历上的服药方案,规律服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精神科疾病尤为如此。

如果您睡眠不好,不要着急吃上药立马能睡着,其他症状也是一样,需要有药物加量、起效的过程。总之,不管好与不好,先按照医嘱吃,静待花开,也许改变会悄然发生。

注意,病历上所写的方案,才是金标准。如果处方和病历不一致,以病历为准。

02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通常,医生会叮嘱您两周后复诊或1月复诊。复诊时,医生要看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种类和剂量是否合适,治疗是否有效,是否有药物副反应等,根据用药后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请一定按时来复诊。

有的患者服药一段时间感觉好了,就不来了,药也停了;有的患者感觉无效,自己把药停了。都会使治疗不连续,容易造成疾病迁延不愈。

如果您用药后感觉身体不舒服,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不要着急自行调药,可以及时找医生商议,如何处理。

03 就近治疗及网络咨询。

外地患者,就诊一次潜在成本太高,很难做到按时复诊及调药。有的患者一两年才来一次,会延误治疗。我们鼓励就近治疗,精神疾病不是看一次、两次就能好起来的急性病,需要与医生建立长久稳固的治疗联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