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精兵对阵30万辽军,杨业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去送死?

 四季视野 2023-04-07 发布于北京

公元986年,北宋王朝和契丹辽国的边境上,发生了一场重大战役,宋军全线崩溃,三路大军毫无建树。其中,作为先锋官的杨业,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被数十万辽军团团围困。

契丹人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大名,打算和匈奴当年活捉李广一样,俘虏这位北宋名将。

但杨业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坚决不向敌人低头,也不能接受再次沦为俘虏的命运,决定和契丹人血战到底。杨业手上只有5000士兵,虽说都是精锐,但连续作战多日,再加上被敌人切断后援,已经陷入绝境。

最终,杨业带着自己的大儿子杨延玉和5000将士,和辽军拼杀到最后时刻,全部为国捐躯。

消息传到开封,赵光义大为吃惊,也为失去了这样一员猛将痛心不已。而在复盘这场战役的时候,赵光义发现杨业的上司潘美畏敌不前,直接导致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理应对这次失利负有主要责任。

为了安抚阵亡将士的家属,赵光义下令重罚潘美及其幕僚团队。只可惜已经是为时已晚,因为大臣之间的争斗,导致眼看就要胜利的战局失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就此搁置。

降将杨业忠君爱国,赵光义破格提拔

1000多年来,经常有人表示,杨业太一根筋,完全可以假意投降,找机会逃回中原,甚至可以充当内应,送信到宋军队伍中,双方来个里应外合,也许就能改变历史。

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对历史一点都不了解,完全是影视剧看多了,更不懂作为封建时代的武将,忠君爱国和宁死不降,才是他们的追求,真正的武将不屑于耍阴谋诡计,更不会委曲求全。

杨业本不是北宋的将领,他是刘氏家族治下的北汉政权重臣,古代的人除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之外,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会待在老家,杨业生在山西,自然就会为当地的君主效力,这是他无法选择的命运。

后来,北汉政权被赵光义消灭,杨业身为臣子,没能保住自己的君主,心中自认有愧。战后北汉的很多旧臣,因为形势所迫,纷纷向宋朝投降。

杨业为了报答刘氏家族的知遇之恩坚,决不向北宋王朝低头。但赵光义很欣赏杨业的忠义和勇武。

为了把他招募到自己的麾下,他请出了不少和杨业相识的大臣,请求他们前去劝说杨业,在这些好朋友的反复游说下,他才投降宋朝。

为了让杨业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他不断对杨业破格提拔,给了他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赵光义的所作所为,让杨业心中十分感动,他身为降将得到这般礼遇,可见赵光义是一位英明的君王。

从那时开始,杨业便打定主意,此生此世不会再为其他君主效力,他的性命已经交给北宋王朝。

因降将身份备受排挤,为自证率军作战

但这让从一开始就跟随赵氏家族的武将们很不高兴,他们认为杨业不过是降将,没有资格骑在他们头上。正因如此,杨业投降宋朝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时常受到小人排挤。

如果没有发生战争,这些事情还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到了战场上,就会是巨大的隐患。

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后,自认为解决了赵匡胤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自信心迅速膨胀,马上把下一个目标对准幽云十六州。

他之所以如此着急地想要扩大版图,是因为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合理。赵光义作为赵匡胤的弟弟,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最后他偏偏坐上了宝座。

这也让外界多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许多人都认为,他的皇位不具有合理性。所以他迫切地希望收复这片土地。如果自己能做到此事,就能让那些怀疑自己的人闭嘴。

于是,赵光义调集20万大军,发动了在位期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北伐,除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外,他还打算将辽国彻底铲除,让契丹人成为赵氏家族的奴仆。

这场战争刚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三路大军都连续拿下辽国城池,眼看就要合兵一处,发起最后的总攻。

身处前线遭小人算计,杨家儿郎命丧黄泉

但辽军身经百战,很快就集结30万精锐骑兵,打算和宋军决一死战。这一战的走向,会直接决定辽国是存活还是灭亡。

因此辽军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面对这种情况,杨业建议避其锋芒,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将辽军引诱到山谷地带,使他们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

紧接着,我军三路合围,将辽军的骑兵,围困在山谷之中,充分利用弓弩和重型器械的优势,将辽军一网打尽。

可以说,杨业的计策很符合当时的情况,也是最稳妥的战术。部队只要按照他的战术执行,就能以极小的伤亡拿下辽军,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只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原来,杨业的直属上司潘美一向对他怀有嫉妒心,心中十分不服杨业这个降将。再加上监军王侁不懂打仗,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经常胡乱指点。

作为北宋的臣子,杨业深知此战可能有来无回,但他并没有临阵退缩,而是迫带领5000精锐孤军深入。在他出兵之前,潘美和王侁答应他会在后方安排弓弩手,只要他能把辽军引来即可。

杨业信以为真,他本以为自己亲率部队充当诱饵,潘美和王侁只要在后方等待支援,作战效果也相差无几,可他刚带着部队深入敌后,后方的潘美和王侁马上带领大部队撤退,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支援。

凡是大兵团作战,最忌讳的就是有人畏战不前,不顾大局擅自脱离战场。更何况,潘美和王侁率领的是主力部队,这就把杨业直接送到敌人的攻击范围内。另外两路宋军在遭遇挫折后,也都畏首畏尾,不断向后撤退,这才发生了后来的悲剧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